浅谈初中语文比较阅读材料的选择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排为比较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比较阅读的材料选择面很广,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作家、风格类似或内容相关的不同作品放到一起进行比较鉴别,找到它们在语言表达、文章布局、语言风格及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相通和不同之处。在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呢,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进行陈述。
  (一)选择相同题材不同主题的作品加以比较,找出其间的差异,从而深入理解作品主题。例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中选入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这两首词所咏之物完全相同,都是“梅”,所用的词牌也都是《卜算子》,但两人笔下的“梅”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毛泽东笔下的“梅”乐观自信,而陆游笔下的“梅”却是孤苦寂寞。由“梅”的不同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托“梅”所抒之情。
  (二)选择相同内容不同写法的作品加以比较,辨析不同的写作手法。例如学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之后,我们把这两篇文言文中写“水”的段落找出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一是看出两文所写之水都有“清澈”的特点,但从写作手法来看,却有不同。《小石潭记》中运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全段无一个“水”字,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鱼儿活动清晰可见侧面写出水的清澈;而《与朱元思书》中则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直接描写水的澄清透明。借助这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直接描写”,什么又是“间解描写”,进而在自己的写作当中尝试着去运用这两种写作手法。
  (三)选择内容相同情感略有差异的作品加以比较,同中求异,细化对作品的理解,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下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放在同一个单元的“诵读欣赏”部分。初读之下,学生觉得这两首诗歌多是在借“秋景”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但笔者认为仅仅解读到这一步是不够的。笔者引导学生对两作者所写的“秋景”进行细致地分析,在介绍两篇作品的写作背景之后,学生感受到范仲淹在《渔家傲》中除了抒发绵绵的思乡之情,还有浓浓的报国之志;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抒发了一位天涯游子的思乡之痛,还有一个落魄之人的失意之苦。这样在比较阅读当中学生就能更准确地理解这两篇作品的主题。
  (四)选择内容不同而情感一致的作品加以比较,异中求同,拓展思维,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学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后,笔者给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得出,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古人在遭受贬谪的情形之下,都不介意个人的失意,而是始终挂念着天下的百姓,能做到“以天下为己任”。这一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在对作品的深入比较阅读中,既能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影响。
  杜威指出:“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开展比较阅读,一定要付诸实践;在行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一) 科学选择比较阅读教学内容,确定比较范围,选好比较的切入点。我们可以看出比较阅读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而具体教学实践中比较范围和角度的确定是由具体教学目标来决定的。教师应当根据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联想,选择比较阅读教学合适的切入点。
  (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有机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比较阅读。对于异同点很明显的比较阅读篇目,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然后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理解作品。
其他文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研究与探索的重要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时期,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老师真正的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作为老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意
期刊
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改变了我的性格、脾气、习惯,甚至人生。教师的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激情、生命的灵动,最需要的是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还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教学的快乐,如何教得得法?如何让学生学得明白,考得满意?如何让自己提升到工作再忙心不烦,教学再苦心不累?  一、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是一份平静的职业,平平常常的工作,只有不断发现快乐,才能耐得住寂寞。只有不断学习,
期刊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确实,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想象,审美离不开想象,语文教学同样离不开想象。要想让我们的语文,始终是生动的语文,生活的语文,生态的语文,就要努力让学生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闭目想象与画外音  画外音,指影片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画外音摆脱了声音依附于画面视像
期刊
引语  文学作品虽不是画儿,但读起来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一颦一笑如在眼前,真是莫大的享受。那么作家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技法当然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肖像描写。肖像写得好,人物形象就有特色,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展示人物精神风貌,揭示人物内心和性格,还会蕴含文章的主旨,当然,有时还是贯穿文章的线索。  例如:  那些卑微的母亲  卫宣利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
期刊
教育,本来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学好语文终生享用。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这些技能和方法的形成,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强化。因此,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其实,这一观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很早以前就提出来了。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应该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
期刊
有些同学不知道诗词鉴赏题目要怎么做,或者因为几次做题分数不高而很懊恼,或者拿到满分感觉很难,不要灰心,读完这篇文章,跟着这些方法走,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提高。  一、识人识诗  很多同学理解错了诗歌是因为不知道作者生活年代,不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这样就很难准确判断出诗歌具体表达的情感态度。所以,大家可以注重平时积累,可以去找本诗人的自传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述判断,毕竟出高考题的是现代人,还是会注重一些当
期刊
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能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群体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张扬,促进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目前,有些学校教学班规模较大,每班60-70人,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看起来热热闹闹,但较多时间没有得到多少实效。另外,有些竞赛课和研究课,为了便于
期刊
[案例背景]  1.新课标对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髙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期刊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被学生真正接受。思品课程应该注重课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做到知行统一。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使认知通过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办法,培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在语文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如饥似渴的热情。学生有了对语文知识、方法、技巧和创新能力的渴望,学生的成绩就会迅速提高,具有创新能力的语文人才也将会应运而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需要”刺激兴趣  人的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