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与语文做伴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有成效,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激情,要充满青春。让青春与语文作伴,需要教师的青春之心;需要教师的尊重关爱;需要教师的创新之举,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创新课堂师生对话。唯有青春与语文做伴,课堂才会灵动。
  关键词: 语文 青春 尊重 关爱 创新
  语文曾伴随我们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春,走向成熟。一路走来,语文永远充满着激情,充满着青春,这就是语文的强大魅力。语文,我们生命的青春通道。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让青春与语文做伴。
  一、让青春与语文做伴需要教师的青春之心
  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很多教师会脱口而出:我们应该具备热情、耐心、细腻和丰富的情感。我们体验过许多教学活动,有的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情绪饱满、表情丰富,由于学生受到教师的情绪感染,产生了强烈的求知兴趣,产生了情感碰撞,与教师一起进入了活动角色,效果倍增,整个语文课充满青春的气息。如上《背影》时,教师这样导入:“母爱是我们生命里最和煦的一缕春风。但是,如阳光照亮我们生命旅程的还有父亲的爱。父爱如山,呵护着儿女的成长,强壮着儿女跳动的心。”这样一段青春独白必定会感染学生的情怀,学生自然会充满深情地进入课本的探究中。
  语文老师具有青春的活力和丰富的情感,并把它们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得到同样充满活力和拥有细腻情感的学生的认可,教学自然容易开展。因此,一个充满青春、激情的老师就是语文课的旗帜,他引领着青春的语文,闪耀着语文的青春。不管教师青春与否,只要我们拥有一颗青春的心,学生就会在我们的感染下乐于学习。
  二、让青春与语文做伴需要教师的尊重关爱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看来,语文课要上得精彩,学生必须受到尊重和关爱,这样的语文课生命才会获得发展,青春才会得到飞扬。
  尊重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关爱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就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教育专家李烈在《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一书中写道:“学生的愉悦来自教师的尊重。教师要掌握好‘无错原则’,使孩子在课堂上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愉悦地积极探索。”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以“安全”地成长,那么他们的生命必然是完整的。
  三、让青春与语文做伴需要教师的创新之举
  语文教学一直在不断地传承,又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如何更好地创新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充满青春活力,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先后进行了如下课题研究:《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基于“课堂效益”的师生互动策略的研究》,这些教学模式带有一定的框架,限制着教师的创新,不利于教师突破。重庆外国语学校的王君老师建构的充满奇思妙想的课堂,使我们深刻思考。她的语文课打破传统授课模式,以新颖的构思、大胆的尝试带给学生惊喜,让语文学习在一种愉悦活泼的状态中进行,学生被深深地吸引着。这是灵动的、飘逸的、出人意料的、无可复制的语文课,而不是一种模式。
  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执教《挖荠菜》前,我按照学校备课要求,认真进行了教材分析、问题设置、知识拓展。课备好后,总感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会很好。不如让他们去挖荠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识别这种野菜,又可以让他们体验挖荠菜的过程。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向学校领导提出了申请,得到同意后,一堂在大自然学习语文的课程开始了。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活动气氛特别热烈。我想,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效果肯定比关在教室里学到的更好。
  语文奇迹要在学生身上发生,就要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让他们感受到青春原來这么美,感受到语文原来这么美。
  (二)创新课堂教学结构
  从自己做学生到现在做老师,语文课的教学结构好像变成了中国特色的固定法则:复习——作家、写作背景介绍——读读讲讲——总结全文——作业布置。开始几节课,学生也许会认真听课,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上的课太死、太呆板,太缺乏新意。由课及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就没有了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上需要有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堂时间的安排及课文需要大胆设计,使教学结构既严谨有序,又生动活泼,充满青春气息。
  如有老师利用课前3~5分钟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活动,总称为课前“三操”,即形体操、语言操、思维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创造了条件。又如老师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就某一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辩论,或者让学生以记者身份进行现场采访,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课堂结构发生了崭新变化,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的生命气息、青春气息油然而生。再如一节课的最后一定要由老师总结吗?学生完全可以成为这段时间的主人,可以表演、演说、一分钟接龙等。总之,45分钟的课堂应该是摇曳多姿的,应该是充满灵动多变的。语文课的教学结构应该有创造性效应,要让青春的舞步在语文课上跳跃。
  (三)创新课堂师生对话
  《语文课堂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学生的主体性与课堂的开放性要得到体现,课堂上就要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对话。对话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能交换师生的人生体验。我在执教一篇新课之前,先努力钻研教材,查找资料,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情感点,进而找到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切入口。这样,有了情感的交互碰撞,师生间的对话就能顺畅进行了,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就会更容易了。
  很多专家提倡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诗意教学,作为语言工作者,我们在与学生对话时,是否可以运用优美语言进行交流,让诗意在师生间流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上《最后一课》时,老师提问:学生就要告别韩麦尔先生,告别法语课了,在这样最后一节课上,如果让小弗朗士发表心中的感慨,那么他会怎样说呢?问题提出后,我首先深情表达了作为老师上最后一堂课的感受:曾经用鸽哨声响亮这片天空,曾经用紫藤萝装扮这一扇窗,而今,天空就要换了颜色,窗外的风景就要变换,你我将离别在风雨的冰冷中。当我说了这一段话后,学生仿佛进入到忧伤的离别氛围中,他们仿佛在品味生活的苦涩。当他们交流问题时,语言充满了强烈而丰富的情感。
  (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农村孩子要学好语文,还有一个关键是多读书。要让学生喜欢读书,教师首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习惯,这样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让学生喜欢读书,老师就要让学生拥有青春的激情。
  平时我首先做到经常读书,既读经典又读流行作品,读到好作品就适时介绍给学生。我经常是课堂上花三五分钟用充满欣赏的语气介绍作家作品,这样既不影响课内教学,又能对课内进行拓展和延伸。如学习了《端午日》,就介绍《边城》;学习了巴金的《繁星》,就介绍《家》、《春》、《秋》等作品。我会利用下课前五分钟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大家,讲到紧要处,下课铃声大作,我的故事戛然而止,不再讲下去,只是告诉大家:“欲知后事如何,自己去阅读。”伴着好奇心,学生的阅读欲望被激发。学生需要的是自由,这是一种青春的自由阅读。我想,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阅读,肯定收获颇多。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不是两条并行的线,它们要交锋、碰撞、融合与升华。教师引领生命的成长,学生成长的拔节声会更响,更有节奏,他们青春的姿态会得到更自由的展示。
  总之,教学任务就是把学生塑造成朝气蓬勃、见解独到、个性飞扬的人。唯有青春作伴语文,语文课堂才会灵动,生命才会多彩,任务才会完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2]朱良才编著.理想的课堂.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张文质.教育的心灵之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人生》以改革开放初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展示了主人公高加林的命运沉浮。观照高加林在其面临人生抉择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探析在传统与现代文明碰撞下人生选择的价值取向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人生》 高加林 价值取向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
政府号召大家摆摊以后,小区门口出现了一个蔬菜水果摊。晚上散步回来,看到摆摊的爷儿俩往车里装东西,人家要下班的意思。我问还有西瓜吗?小伙子说,剩两块1/4和整只的。我想要半个西瓜,不好意思让人家再切一个,便空手而归了。  经常买半个西瓜,把内瓤挖出来榨汁,西瓜皮留1公分厚的红肉,50克的咖啡豆现磨成粉,倒进西瓜皮里,加一袋鲜奶(240克),榨出的西瓜汁倒回到西瓜皮里,稍微搅开,用保鲜膜把开口密封,放
《史蒂夫·乔布斯传》  的作者Walter Isaacson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乔布斯生前希望重新发明摄影。  维基百科中  已经出现了“iPhoneography(iPhone摄影)”这个词条。  有些人认为iPhone根本就算不上是相机,或者顶多比卡片机强一点点。  另一些人认为,iPhone强大的拍照功能 丰富的摄影App带来的可能正如乔布斯生前的希望:“重新发明摄影”。  这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
[摘要]文体的起源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不同文体的起源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渊源。从《诗经》“三颂”和秦汉时期的礼仪文化入手,探讨其对颂体文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影响,进而探讨颂体文学的文体特征。  [关键词]秦汉 颂体文学 礼仪文化 文体特征    中国古代文体众多,《文选》、《文心雕龙》等古代经典性文集、文论著作所涉及的几十种文体中,绝大多数“起源于先秦,成熟于汉代,繁荣于六朝。”这是从文体发展史的角度谈
马兰清(Gina Marchetti),博士、教授,任教于香港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系,主讲电影与流行文化、叙事与身份文化、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等课程。主要著作包括《浪漫与“黄祸”:好莱坞电影中的种族、性与传播策略》《从天安门到时代广场:全球银幕上的中国与离散华人》《美国银幕上的离散华人:种族、性别与电影》《引用中国:政治、后现代主义与世界电影》等多本合著书籍和多篇论文。  研究缘起:功夫艺术—香港电
2021年6月13日上午,我在你的航程里——柳江南书法展在北京81美术馆举办。来自北京、江苏的军队、地方领导,书法家、画家、理论家、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1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这是一个主题鲜明、构思精巧、特色突出的书法作品展,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和赞许。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军队的这一批书画家们非常了不起,军队的艺术家伴随着共和国一路走来,从建党建军一直到强军,从来就没有脱离各个
摘要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不同,美国西部片与中国西部电影在文化符码、价值取向和视觉景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中国的西部电影并不是以具体的地理地域来标明的,它主要是指影片中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气息。西部电影在主题思想上的深刻内蕴主要源自于对西部历史、文化、民俗的吸收和消化。表征了华夏民族对现代文明的思考的精神母题,是中国西部电影与美国西部片在深层精神内核上的不同。  关键词 西部类型片 英雄 神话
[嘉宾] 戴锦华 冉 平 梁 鸿 张 越  [整理] 陈 昕 薄诗文  跨界对话沙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的首创,其中“电影与文学”跨界对话沙龙由张越女士主持,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国家一级编剧冉平与中国人民大学梁鸿教授讨论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张越:最早的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1895)、《火车进站》(1895),只是短暂地展现一个场景,其中没有故事,也没
[摘要]美国动画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毋庸置疑的是,这种领先是全方位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动画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体系,实现了“美式动画”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而美国动画的这种良性发展,包含了几个关键性的转变。首先新技术完成了从2D动画到3D动画(平面到立体)的升级换代,然后是越来越多的表现出“真人动画”这种新口味新趋势,在未来美国动画的商业之路上,激烈的竞争必将呈现给大家更多优秀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