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研究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31-01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历程
1987年,天津大学开设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该专业侧重于管理,这与目前建筑行业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则侧重于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其宗旨在于面向建筑业第一线提供应用性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尤其在1997年以后实行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工程造价专业就成了一个很热门的专业。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专业规范目录中,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改名为“工程造价”专业,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该专业“培养掌握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根据职业技能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是既懂工程施工技术,又懂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工程造价或相关专业均来源于最初的工程管理、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等学科,基本停留在工程类或管理类专业的层面上,或者只是上述专业中的一个专业方向,而并没有完全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逐步确立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等内容,并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工程造价相关软件,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和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专业教学团队,也总结了不少办学的经验。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有较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就业,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和岗位需求来制定,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结合造价员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建设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建筑工程等项目的计量、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招投标文件、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依托行业办专业,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侧重于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直接面向建筑业第一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围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通过建立一种由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不同环境及资源,有计划的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至企业现场,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其优势在于它紧跟行业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在培养过程中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结合高职特点进行课程改革,按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应具有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基本素养,因此必须设置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等职业素质课。此外,还要按照能力本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必须的、够用的知识点、能力点,根据这些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来设置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更新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这条主线,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技术应用,删除超越高职层次的内容,尤其是纯理论性的过多的内容。此外,还要努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
作为工程造价这样一个注重能力建设、工管交叉的学科,要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该加大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压缩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在企业、施工现场的实习时间,同时应该鼓励企业更多的介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制定和参与教学工作,增加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外聘教师的比例,增加企业人员来校讲座的次数 由建筑企业的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工作,比如可以考虑安排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施工实习,这样也能够使得学生更专注于实践知识的学习。
(二)增加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丰富教师的实际经验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只有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大部分教师,更擅长的是理论知识的教授,相对而言,实践方面的经验可能要欠缺一些。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尤其是利用业余时间实践,进一步丰富实践知识和经验,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出高技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很多教学内容仅凭教师在讲台前讲授是很难体现的。比如教师在讲授如何计算钢筋长度这个知识点时,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如搭接长度、弯钩长度这些名词,解释起来非常抽象,学生没有感官认识,听起来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的教学手段,学生不仅可以很快掌握知识点,而且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专业认知、施工技术这类课程上,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采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对施工过程有感性认识,了解和掌握施工工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小结
目前,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只有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理论、把握职业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准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办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道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吳信平.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8).
[2] 颜红艳.专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09(24).
[3] 陈翔.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山西建筑, 2007.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31-01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历程
1987年,天津大学开设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该专业侧重于管理,这与目前建筑行业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则侧重于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其宗旨在于面向建筑业第一线提供应用性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尤其在1997年以后实行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工程造价专业就成了一个很热门的专业。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专业规范目录中,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改名为“工程造价”专业,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该专业“培养掌握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根据职业技能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是既懂工程施工技术,又懂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工程造价或相关专业均来源于最初的工程管理、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等学科,基本停留在工程类或管理类专业的层面上,或者只是上述专业中的一个专业方向,而并没有完全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逐步确立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等内容,并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工程造价相关软件,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和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专业教学团队,也总结了不少办学的经验。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有较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就业,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和岗位需求来制定,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结合造价员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建设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建筑工程等项目的计量、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招投标文件、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依托行业办专业,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侧重于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直接面向建筑业第一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围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通过建立一种由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不同环境及资源,有计划的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至企业现场,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其优势在于它紧跟行业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在培养过程中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结合高职特点进行课程改革,按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应具有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基本素养,因此必须设置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等职业素质课。此外,还要按照能力本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必须的、够用的知识点、能力点,根据这些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来设置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更新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这条主线,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技术应用,删除超越高职层次的内容,尤其是纯理论性的过多的内容。此外,还要努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
作为工程造价这样一个注重能力建设、工管交叉的学科,要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该加大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压缩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在企业、施工现场的实习时间,同时应该鼓励企业更多的介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制定和参与教学工作,增加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外聘教师的比例,增加企业人员来校讲座的次数 由建筑企业的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工作,比如可以考虑安排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施工实习,这样也能够使得学生更专注于实践知识的学习。
(二)增加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丰富教师的实际经验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只有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大部分教师,更擅长的是理论知识的教授,相对而言,实践方面的经验可能要欠缺一些。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尤其是利用业余时间实践,进一步丰富实践知识和经验,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出高技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很多教学内容仅凭教师在讲台前讲授是很难体现的。比如教师在讲授如何计算钢筋长度这个知识点时,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如搭接长度、弯钩长度这些名词,解释起来非常抽象,学生没有感官认识,听起来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的教学手段,学生不仅可以很快掌握知识点,而且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专业认知、施工技术这类课程上,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采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对施工过程有感性认识,了解和掌握施工工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小结
目前,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只有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理论、把握职业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准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办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道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吳信平.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8).
[2] 颜红艳.专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09(24).
[3] 陈翔.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山西建筑,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