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世界书店消失了

来源 :江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店对我来说是一个地方的Genius loci,在罗马宗教中它指的是地域的守护灵,而在现代的用法则指地域的特殊氛围和灵魂。
  这灵魂的成分从来不只是书。每一家书店都会有不同的气氛,吸引不同的顾客到来。比起硬件设施,我更珍惜的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交流接触。
  似乎已是一种习惯,不管到了什么地方,我都会走访当地的书店,像是拜访朋友。有时候是老朋友,比如一去再去的书店;有时候是新朋友,比如从来没去过但听说过的书店,或是偶然散步遇到的书店。
  回台湾两个月,我已经走了几家书店,其中包括淡水的有河Book、台中的一本书店、彰化的红丝线、永和的小小书房、台北的药树下、永乐座、旧香居和金石堂。不懂中文却喜欢到处乱跑乱晃的波兰籍丈夫,由于经常逛旧书店,现在已经会认“书”这个字了。小孩因为常常和我们一起看书、跑书店,似乎也把书店当成一个很自然、令人安心的所在,进去就会想要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来看书。
  这样的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书店消失了,会是什么样的光景。这假设看似危言耸听,却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毕竟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的时代,实体书店的逐渐没落已是正在进行中的事实,许多书店走向卖场化,许多书店纷纷关门,许多我认识的独立书店老板也都在咬牙苦撑。而且,这情况不只在台湾发生,波兰也是一样。
  如果有一天书店消失了——它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书店的消失仅代表它本身的消失吗?还是代表着一种文化和经验的消失?书店会消失是因为不再为大众所需要、还是因为大众没有注意到书店的真正价值?对我来说,书店又代表着什么?
  书店,那个像世界一样辽阔的房间
  我小的时候,在仁爱圆环上曾经有一家二楼的独立书店,叫新元秾。那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它是独立书店,只觉得它与金石堂、新学友和诚品都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气氛,可说是隐密安静,也可说是开放。它有一整个房间的漫画,都拆了封,让人可以随意翻看,对小孩来说这简直是天堂。
  新元秾开张的时候,我大概小学六年级,刚开始对大人的书和大人的文学感兴趣。我在新元秾书店里遇见张系国的《棋王》,读了很喜欢,之后还一口气读了《皮牧师正传》和《游子魂组曲》,并且把它们分享给同学。
  新元秾开了几个月之后就倒了。它倒的时候,我好像没有很失落。只是后来再想起来的时候,才感到:“什么东西一去不回了。”我还是会和爸爸一起逛新学友、金石堂和诚品,但是感觉好像有点不一样。也许这是因为,新学友、金石堂和诚品有很多人会去,而新元秾则是属于我和爸爸以及少数顾客的。在书店那狭小却“像世界一样辽阔的房间里”(波兰作家布鲁诺·舒兹语),只有我们几个人,这让我有一种参加秘密结社的兴奋感。
  我后来有问过许多爱书人,他们记不记得这家书店,但几乎都没有遇到记得它的人。我也在网络上搜寻,只找到一笔资料(是关于画家陈来兴曾在这里开过个展)。正当我几乎要怀疑这家书店是否真的存在时,妈妈在整理旧物时找到了一套藏书票,那是曾经在新元秾办过的“林钜精选藏书票展”所留下来的遗迹。我把藏书票的照片贴上脸书,写了一篇短文。一位脸友看到了,说:“我也记得新元秾呢,那里常会办展览,还有简餐。”
  直到那时候,我才真正确定了新元秾存在过的事实。这让我很开心,又有一点失落。竟然,在网络的时代,记忆要经过搜索引擎和网友回应的确认,才会让我觉得它是真的。
  书店,眷顾回忆和对话的守护灵
  在网络购物如此方便普遍的年代,如果说实体书店有什么依然吸引我的地方,我想是它可以提供回忆。我几乎不记得我在亚马逊、博客来或出版社的网络书店有留下什么样的回忆。亚马逊让我偶然发现布鲁诺·舒兹的作品,这经验十分珍贵,但除此之外好像无它了。
  而我记得许多我去过的实体书店,记得书店的光线,我在那里买过什么书,和书店的店员有过什么样的对话。我记得我在Portobello的旧书店找到捷克诗人米洛斯拉夫·赫鲁伯( Miroslav Holub)的诗集,而我妈妈则在同一家书店找到一本关于蚊子的科普书。我记得我和前男友去韦尔斯的旧书小镇海伊( Hay-on-Wye),却因为书店太多而感到疲累,无法好好享受,回来路上还因为错过公交车,半夜才到家。我记得我住在West Hampstead时,经常和West End Lane Boooks的店员聊天,还给他看我的诗。我也记得许多波兰和台湾的书店,记得我曾经为了特地去某家书店,来到一个我从没去过的地方,之后也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它的事。我透过书店建构周遭环境的地图,也透过书店强化我对这些地方的记忆。可以说,书店对我来说是一个地方的Genius loci,在罗马宗教中它指的是地域的守护灵,而在现代的用法则指地域的特殊氛围和灵魂。
  这灵魂的成分从来不只是书。每一家书店主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选书、装潢、选择饮料和餐点的品味(如果有供餐的话),每一家书店都会有不同的气氛,吸引不同的顾客到来。比起硬件设施,我更珍惜的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交流接触。虽然在网络销售的比重越来越高、出版社也越来越偏重网络营销的年代,我依然喜欢参与和举办新书发表会。毕竟,这是平时孤僻、默默在家工作的我少数可以和活生生的人(而非同温层上的脸友)见面的机会。当我看到陌生或熟悉的读者站在我面前,对我提出问题、挑战、和我诉说他们的感动、疑惑,我感觉到和他们有奇妙的联系。这种感觉和网络上的交流是不同的——它就像是进剧场看戏: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内,有一群真实的人在真实的时空内聚集在一起,这经验充满不确定性和意外、无法重复、无法记录,只为那一段时间而存在,但那也正是它美丽之处,以及存在的理由。
  不可否认地,在科技进步下,面对面接触的感动或许有一天可以在虚拟空间获得,或者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而被淘汰。如果有一天作者与读者、书店主人与读者不再需要一个空间来进行直接的交流互动,书店的消失,似乎也无法避免。
  如果有一天书店真的消失……
  如果有一天实体书店真的消失,这代表着文化的衰亡吗?书店的消失会不会连带引起书的消失?我并不想太过悲观。我相信对我这一代人来说,书店还是有它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对我的孩子来说——对这一代现实与虚拟界线模糊的儿童来说,我不知道他们会发展出什么样的需要。我不知道他们会需要什么样的文学,也不知道他们会需要什么样的书店。
  我无法预知未来,我只知道我们处在一个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事物都像是被一个巨大的筛子筛过,有些事物像流沙一样流掉了,有些事物留了下来。或许,我喜欢的书店会越来越少,或是它们生存的环境会越来越困难,或是为了延续自己的梦想必须转型,从定点书店改成流动书店,从汇集读者的海洋转变为流向读者的河川,带着书走入深山、田野、庙口、巷尾、家庭,到达文学平常不会到达的所在。
  也許那会是一种新的可能。那时候书店也许不会再叫书“店”,而是有新的名字,但它依然具有自己的使命,守护着它所看顾的地方。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改已进行十一年,一线教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解差异不大,但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存在差异。很多教师注重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公开课的教学与评价看重
分析了斯科特工艺与钙法脱硫工艺的原理及特点,将克劳斯装置尾气进行钙法脱硫可以节约投资和运行成本,并且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和环保要求。
网络带传输的数字视频系统早已被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优势,比如传输信道具有实时性的优势,而且抗乱码能力的非常强。在方便编辑视音频的同时,也保证了传
《课标》实施五年来,有的语文教师只关注增添的新内容.而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出现华而不实、拼凑热闹的局面。笔者认为,要全面领会《课标》实质,阅读教学既要“放”又要
我公司粗苯加氢系统所用氢气,来自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制氢装置,该装置的稳定运行,是催化加氢及蒸馏系统生产优质纯苯、纯甲苯等产品的基础.
丁西晓得老婆被人睡了,是子夜过后的事情。他把三轮车用铁链锁了,从车篷隐蔽处取出一把防身的刀来,到了里屋。老婆站在镜子前面。老婆在自己的脸上涂着什么东西。见丁西来了,老婆似乎迟疑了一下,突然转过脸来,对着丁西。丁西见老婆的脸上有十来条血蚯蚓,说,你别吓我哦,什么东西贴上去?老婆说,我吓你干什么。丁西说,那你这张脸……老婆便把自己被捉奸的事情前前后后说了一遍。说自己脸上的血蚯蚓是被人家老婆的指甲抓耙的
随着社会经济实体形式的不断变化,各行业对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及较高实际操作技能的一线技术人员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些技术人员的成长之地大多在职业技术学院。而职业技术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强烈期待以生活主体的身份进入活动中,从而让学习和生活共同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
绘画活动不只是幼师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绘画知识和方法技巧,也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种游戏。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
在木材采运系统中,物质流可分为木质流、生物质流、养分流、土壤流和水分流,能量流推动物质流的流动和转换。用输入、排放、输出3股物质流组成的木质流图,反映出木材采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