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孺子牛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26日,宋亚欣同志驾鹤西去,享年90岁。失去又一位可亲可敬的新四军老战士,我感到万分悲痛。
  “脑袋系在裤腰带上闹革命”
  宋亚欣1925年9月1日出生在苏南武进县浦河镇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南京后,他的舅父舅母被日军杀害,这在他童年的心灵中种下了对日本侵略军仇恨的种子。1939年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来到武进,14岁的宋亚欣参加了儿童团,并当上了儿童团团长。1941年5月,宋亚欣进入中共苏南路北特委办的干部培训班学习,从而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同年8月,16岁的宋亚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正是皖南事变之后,日伪军对苏南新四军连续发动大扫荡,一心想消灭活动在卧榻之旁的新四军;国民党顽固派则乘日伪军扫荡之机,在背后偷袭新四军。在敌顽夹击下,新四军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宋亚欣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把自己的命运与新四军捆绑在一起。用他的话说:“那个年代我们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参加革命的!”抗战期间,他长期战斗在苏南茅山地区,曾担任县委特派员、区委副书记,句容县武工队党支部书记兼政治指导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南新四军北撤,国民党重新统治了苏南地区,对新四军留下的人员进行残酷的清剿。宋亚欣留在茅山和苏浙皖边地区坚持斗争,任中共宜(兴)溧(阳)广(德)区工委书记和武工队负责人。他领导武工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领导群众进行抗租、抗粮、抗抽丁斗争,在战斗中两次负伤,都在人民群众的救护下脱险。宋亚欣说:“茅山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给了我两次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宋亚欣任江苏省委监察委处长、常州市委组织部部长、丹阳县委书记、武进县委书记、镇江地委副书记、镇江工学院(现江苏大学)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勤勤恳恳为党的事业作出贡献。
  关心青年一代
  宋亚欣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并没有安享清福,颐养天年,而是转移另一阵地。1991年秋他担任镇江市第一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创办《关心下一代周报》,建立关爱青少年校外活动实验中心。关工委系统筹集扶贫助学款逾2000万元,资助贫困生65641人,帮助6014名下岗青年再就业,帮助774名劳教人员就业,举办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培训班2004期,培训农民达21万人。他自己带头捐资9万元,使4名失学青年复学,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对个别住宿有困难的学生,他就在自己家腾出房间让学生住。有人说宋老“像太阳一样,去温暖每一颗心灵”。
  弘扬革命传统
  为了弘扬革命传统,在宋亚欣的积极筹划和奔走下,2000年6月,镇江市新四军暨茅山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成立,他出任第一任会长。他十分重视新四军历史的研究和宣传,早在1985年担任镇江市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主任时,就主持编辑出版了《苏南抗日斗争史稿》《解放战争时期苏浙皖边区革命斗争史专辑》《茅山情》等党史军史书籍。在他的主持下研究会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结合党和国家、新四军和茅山抗日根据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战斗战役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召开学术讨论会、报告会和座谈会;组织会员寻访新四军战斗足迹,缅怀新四军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组织会员积极支持并参与党史、军史、革命斗争史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对镇江和茅山地区新四军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他还在镇江烈士陵园筹划建造了警世碑、忠烈亭、英烈群雕等,营造“新四军纪念林”,近年又参与主持编撰《新四军挺进纵队史》。
  200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宋亚欣“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05年国家关工委和中央文明办授予他“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称号。
  (责任编辑 徐君华)
其他文献
在举国上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组织专题研究“长征的完整性”,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全面完整地总结宣传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历史和红军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的壮举,长征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传承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是永恒的主题和神圣的使命。但是,长期以来总结研究宣传红军长征,包括文献资料和文艺宣传等方面,并没有注意全面性和完整性。组织专题研究“长征的完整性”
期刊
一支由村里爷爷奶奶15人自发组成的农民文艺演出队,10年来分文不取,利用劳动之余、每年义务为当地演出十多场文艺节目,赢得众多百姓点赞。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然而在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光荣村,的确活跃着这样一支文艺队。她,就是“南通市文化特色团队”——汇龙镇光荣村“光荣花”文艺队。  为寻找“光荣人”的奋斗足迹,学习他们爱国敬业、酷爱文艺、乐于奉献的精神,清明节后一上班,笔者就匆匆
期刊
从念书时起,就喜欢与功课无关的书。时常是老师在黑板上讲着数学公式,自己在书桌里藏一本小说,埋头读下去,懂了多少无关紧要,囫囵吞了便好。  大人们最恨读书不用功的学生,参考书可以一摞摞地买回来,闲书是不能的。偶尔从书包里翻出与功课无关的书,总免不了一顿斥责,幸好是别人的书,否则,好些闲书都要毁于望子成龙的父母手里。  邻家的书架上有许多令我着迷的书。  那家的小男孩同我一般大,两人便时常一起去翻找自
期刊
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以河道纵横、港湾较多而著名。这里因紧靠大海,水咸人苦,先人们盼富想甜,故将该村取名甘港。然而,这只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多少年来,甘港始终名不符实,只有苦,没有甘。  20多年前,刘怀仁担任了甘港村党支部书记(建立村党委时成为村党委书记),他情系甘港,仁心治村,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甘港成了苏北首屈一指的美丽乡村。  让甘港人人都成为一尾快活的鱼  今年6
期刊
入狱,在生死考验中坚守  1941年8月,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四团留守苏南反扫荡,迫于严峻的“囚笼式”清乡,我和当地部分战士奉命回家乡隐蔽待命。后来,部队一名通信员叛变,我在家被捕。在唐南街地主家大院(日军宪兵驻地),共有几十个被捕的新四军战友。  提审中,日军宪兵见我个子小,多次对我打耳光、过肩摔,直摔得我鼻子出血、眼冒金星昏厥过去。我们被押解到支塘、苏州“慕家花园”,再次经受日军宪兵刑审后转到
期刊
提起余姚,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她是具有7000多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历史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先后涌现出以东汉高士严子陵、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朱舜水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名人,素有“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的美誉。如今,这座浙东小城,经济活跃,实力雄厚,在2015年县域经济全国百强县(市)中位列第14名,已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殊不知,余姚还是
期刊
铁军杂志社近日在南京隆重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座谈会,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北京、上海、福建、江西、湖北、重庆等地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围绕着发扬铁军精神、办好《铁军》杂志、传承光荣传统、培育青年一代进行了广泛热烈的研究讨论。在党庆纪念的日子里,探索如何办好红色刊物,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正能量,将铁军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具有特殊意义和重大使命。作为经历过18年军旅生涯的老兵
期刊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所有中国人的梦,而所有中国人还有各自不同的梦。梦是千差万别的,梦也是会不断变化的。我——一个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兵,过去的梦是什么、现在的梦又是什么呢?说也有趣,这个答案,我竟是在睡梦中找到的。  我已经退出工作岗位16个年头了,不知为什么,睡梦中常常还是生活在军营,与战友们在一起,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断断续续似乎模糊却又令人难忘的故事。  小时候,我并没有想到将来会干什么,念高中的时
期刊
7月12日下午,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欧阳淞一行来到镇江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镇江市委书记夏锦文陪同参观。  欧阳淞一行参观了新四军苏南抗战历史陈列,详细了解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历史;瞻仰王必成、江渭清、吴仲超等老同志墓和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参观过程中,欧阳淞对新四军战斗历史、根据地建设情况、历史老照片和侵华日军作战地图、抗战
期刊
在一户老红军家,万里看见夫妻二人和两个女儿,全家四口冬天只有一条棉裤,谁下床谁穿;  在一户农民家,万里看见三个赤身裸体的孩子缩在灶膛里,靠烧过饭的锅灶余热御寒;  万里心如刀绞,泪流满面:解放都快28年了,老区还这么穷,我们对不起老区人民啊!  “我已经是第二次被打倒的人了,我不怕第三次被打倒!”  2015年7月15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与世长辞了。今年12月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