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使学生补充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的能力,为学生语文学习以及其它科目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从阅读的实质上来看,阅读是帮助学生理解以及产生感悟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关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使得教育教学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阅读教学
一、树立科学的阅读指导理念
(一)明确批注阅读的学习目标
在了解阅读材料中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以及意图后,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将作者、教师以及学生连接起来,而不是盲目地脱离教学实践来开展教学工作。教学目标一旦设立后,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一个很好的依据,教师能更好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学生也能通过明确的目标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与语文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随着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断深入,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在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因此,要通过阅读不断地积累知识与经验,提高阅读整合能力。那么,教师要不断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主动提问来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并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答案并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批注阅读的习惯
阅读不是在短时间就能高效掌握并且运用的。这不仅与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能力有关系,同样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不应该着急。此外,教师要坚定不移并掌握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练习和应用,从而更多地掌握注释的方法。在课程中學习阅读方式,不仅巩固了阅读方法,扩大了课外阅读的数量,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还可以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体验注解阅读的优势和魅力。
二、规范教师阅读指导方法
(一)统一批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批注
批注不仅包括文字批注,同时也包括符号批注。小学生对文本初读时,不能理解一些字、词、句,或者有一些优美的语句。这样可以利用标识进行提醒,进而能够很好地对文字进行标记。在班级中,为了能够很好地使用符号,应该赋予符号特定的意义。例如,对于优美语句,可使用“△”,对于不懂的词语或者是不认识的字,可用“○”圈出,对于难以理解的语句,要用“——”标出,对于优美语句和意思深奥的句子课用“﹏﹏”画出,对于有疑问或者是不理解的句子要用“()”括出来。此外,还要有合理的结构布局,或者明确的立意,以及在阅读时,要记录所教授的思想。这样对文本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思想。
(二)针对文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批注不同的文体类型应基于文体类型的特征。如,叙事作品、解释性文章、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本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风格不同,学习的重点就不同,注释的重点也就不同。对于记叙文,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功能与文章对象。对于说明文,教师则需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描述语言等方面进行批注,并通过关键词和句子来理解文章的科学严谨性。阅读辩论性论文时,注释的重点则放在论点上。
(三)鼓励学生质疑
首先要教会学生敢于怀疑。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为了使学生有质疑的能力与勇气,教师要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民主,感受到尊重。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并将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课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积极思考并消除恐惧。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自然会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此外,教师要及时评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许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能抓住问题的重点,但是,作为教师不能立即否决学生的问题,而应该鼓励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在提问时会更加地勇敢和热情。
其次是要教育学生学会怀疑。只有学生学会怀疑,才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中提出一些更有质量、更有深度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先了解阅读中的问题、问题的类型。通常情况下,语文课堂中的问题不仅包括知识性的问题,同时也包括理解性的问题,同时也有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一般性问题和评估性问题。其中,理解性的问题属于表面的问题,应用性的问题则属于比较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从主题、内容中质疑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变化。
(四)提升教师阅读教学能力
要想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补充语文学科的教师人员,进而保证相关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要对在校语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让语文教师对教学力量以及教学目标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与理解。语文教师还要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念,进而提升语文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另外,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进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发展情况做出合适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专业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并时刻保持进步的心态。
(五)加强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一环,并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使得教师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活动有意义。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虽然名著阅读部分在中考中占比很少,但学生不可不重视。名著阅读是学生提升自我、开拓眼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名著是历经时代考验后的文明成果,是文学大师们的智慧结晶。余秋雨先生把名著比作知识堡垒上的制高点,要想让学习得心应手,就要占据名著这个制高点。所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有责任带领学生了解名著,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名著阅读对审美、理解、评价、感受和创造能力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重视阅读,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班级之间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提高其阅读能力。这些活动可以是读书笔记手抄报会展、名著故事会、名著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教师要与家长互相配合,如,教师可以在家长会上宣传阅读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使家长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同时提倡家长在家为学生創造阅读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
(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阅读的兴趣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所以是无法通过一部名著、一节课就能实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量的阅读不仅能使学生有良好的文笔和聪慧的头脑,还能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因此,教师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并且系统科学地进行“名著导读”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领悟、收获和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比如,提倡比较阅读的方法,那么,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有效利用起,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广泛。这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阅读各类名著。再如,学生在阅读《格列佛游记》之前,可以通过查阅作者斯威夫特的背景和生平的资料,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此书与《鲁滨逊漂流记》和《桃花源记》作比较进行阅读,感受作品之间的同与不同。另外,在上活动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根据《三国演义》《水浒传》改编的影视作品,再让学生将其和名著进行对比。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可以领悟名著的内涵思想。将多媒体和名著作品有效结合和利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能实现教师、作者与课文之间的多重对话。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将各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让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锻炼思维,并细化地理解文章中的语言含义。教师将学生从语文课程的被动学习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接受者,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变得更加自信,进而逐渐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这样不仅能改变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形式,同时能取得更高的效率。阅读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阅读教学基于文本,所以,教师要从文本中了解文本的内容,同时关注和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受,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晓萍.小学阅读层递式教学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姜小玉.基于层递式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阅读成功之路(下旬) , 2014(7) : 22.
[3]程慧范.对小学语文新教材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3, (12) : 91.
[4]杨继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4(10):133.
责任编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阅读教学
一、树立科学的阅读指导理念
(一)明确批注阅读的学习目标
在了解阅读材料中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以及意图后,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将作者、教师以及学生连接起来,而不是盲目地脱离教学实践来开展教学工作。教学目标一旦设立后,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一个很好的依据,教师能更好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学生也能通过明确的目标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与语文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随着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断深入,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在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因此,要通过阅读不断地积累知识与经验,提高阅读整合能力。那么,教师要不断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主动提问来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并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答案并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批注阅读的习惯
阅读不是在短时间就能高效掌握并且运用的。这不仅与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能力有关系,同样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不应该着急。此外,教师要坚定不移并掌握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练习和应用,从而更多地掌握注释的方法。在课程中學习阅读方式,不仅巩固了阅读方法,扩大了课外阅读的数量,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还可以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体验注解阅读的优势和魅力。
二、规范教师阅读指导方法
(一)统一批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批注
批注不仅包括文字批注,同时也包括符号批注。小学生对文本初读时,不能理解一些字、词、句,或者有一些优美的语句。这样可以利用标识进行提醒,进而能够很好地对文字进行标记。在班级中,为了能够很好地使用符号,应该赋予符号特定的意义。例如,对于优美语句,可使用“△”,对于不懂的词语或者是不认识的字,可用“○”圈出,对于难以理解的语句,要用“——”标出,对于优美语句和意思深奥的句子课用“﹏﹏”画出,对于有疑问或者是不理解的句子要用“()”括出来。此外,还要有合理的结构布局,或者明确的立意,以及在阅读时,要记录所教授的思想。这样对文本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思想。
(二)针对文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批注不同的文体类型应基于文体类型的特征。如,叙事作品、解释性文章、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本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风格不同,学习的重点就不同,注释的重点也就不同。对于记叙文,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功能与文章对象。对于说明文,教师则需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描述语言等方面进行批注,并通过关键词和句子来理解文章的科学严谨性。阅读辩论性论文时,注释的重点则放在论点上。
(三)鼓励学生质疑
首先要教会学生敢于怀疑。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为了使学生有质疑的能力与勇气,教师要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民主,感受到尊重。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并将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课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积极思考并消除恐惧。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自然会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此外,教师要及时评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许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能抓住问题的重点,但是,作为教师不能立即否决学生的问题,而应该鼓励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在提问时会更加地勇敢和热情。
其次是要教育学生学会怀疑。只有学生学会怀疑,才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中提出一些更有质量、更有深度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先了解阅读中的问题、问题的类型。通常情况下,语文课堂中的问题不仅包括知识性的问题,同时也包括理解性的问题,同时也有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一般性问题和评估性问题。其中,理解性的问题属于表面的问题,应用性的问题则属于比较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从主题、内容中质疑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变化。
(四)提升教师阅读教学能力
要想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补充语文学科的教师人员,进而保证相关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要对在校语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让语文教师对教学力量以及教学目标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与理解。语文教师还要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念,进而提升语文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另外,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进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发展情况做出合适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专业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并时刻保持进步的心态。
(五)加强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一环,并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如此,才能使得教师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活动有意义。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虽然名著阅读部分在中考中占比很少,但学生不可不重视。名著阅读是学生提升自我、开拓眼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名著是历经时代考验后的文明成果,是文学大师们的智慧结晶。余秋雨先生把名著比作知识堡垒上的制高点,要想让学习得心应手,就要占据名著这个制高点。所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有责任带领学生了解名著,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名著阅读对审美、理解、评价、感受和创造能力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重视阅读,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班级之间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提高其阅读能力。这些活动可以是读书笔记手抄报会展、名著故事会、名著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教师要与家长互相配合,如,教师可以在家长会上宣传阅读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使家长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同时提倡家长在家为学生創造阅读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
(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阅读的兴趣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所以是无法通过一部名著、一节课就能实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量的阅读不仅能使学生有良好的文笔和聪慧的头脑,还能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因此,教师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并且系统科学地进行“名著导读”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领悟、收获和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比如,提倡比较阅读的方法,那么,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有效利用起,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广泛。这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阅读各类名著。再如,学生在阅读《格列佛游记》之前,可以通过查阅作者斯威夫特的背景和生平的资料,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此书与《鲁滨逊漂流记》和《桃花源记》作比较进行阅读,感受作品之间的同与不同。另外,在上活动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根据《三国演义》《水浒传》改编的影视作品,再让学生将其和名著进行对比。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可以领悟名著的内涵思想。将多媒体和名著作品有效结合和利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能实现教师、作者与课文之间的多重对话。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将各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让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锻炼思维,并细化地理解文章中的语言含义。教师将学生从语文课程的被动学习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接受者,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变得更加自信,进而逐渐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这样不仅能改变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形式,同时能取得更高的效率。阅读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阅读教学基于文本,所以,教师要从文本中了解文本的内容,同时关注和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受,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晓萍.小学阅读层递式教学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姜小玉.基于层递式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阅读成功之路(下旬) , 2014(7) : 22.
[3]程慧范.对小学语文新教材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3, (12) : 91.
[4]杨继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4(10):133.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