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样,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由于它主要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所以在内容上比较抽象难懂,再加上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欠缺,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生物学科 “副科” 的尴尬地位,重视力度不够等诸多方面严重影响生物教学的教学效率。虽然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一些其中倡导的新理念,新思路,在实践中被过分的理论化,形式化,在具体操作中得不到落实,导致生物教学的质量迟迟得不到改善。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如何帮助生物改变现状,走出困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呢?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我非常喜欢看电视,可以说是一个电视剧迷,尤其是一些现下流行的电视剧,现在有个比较流行的词交“追剧”,我也是其中名副其实的一员。通过“追剧”,一方面,希望通过这些流行的元素和学生们拉近距离,生出更多的话题,保持年轻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方便我在教学中恰当的应用,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1 巧设悬疑,激发兴趣。
以《伴性遗传》的教授为例。我把电视剧中的剧情带入课堂作为课堂导入:“老师最近在看《宫锁连城》这部电视剧”就这开头的一句话,就吸引了很多喜欢看电视剧的学生的兴趣。“看了的同学应该都是知道,连城的母亲一连生了两个女儿,这次怀孕,她去求拜了送子观音,结果套住的还是女娃,她认为是观音娘娘不再眷顾他了。于是偷龙转凤,换掉了连城……你们觉得她为什么非要男孩?”看过电视的学生纷纷回答说:“第三胎若再是女儿,他的丈夫便要纳那个专横跋扈的丫头为侧福晋,她的地位不保。”紧接着,我又问:“那为什么她将生女娃的责任怪给观音呢?生女娃到底是由谁决定的呢?”通过这个吸引人的课堂实例情境创设,巧妙设置悬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再开始遗传学的教学,事半功倍。
2 创设情境,引导提问。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对于生物的学习只是被考试“绑架”,不得已为之,没有学习兴趣。其实,生物学科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以《细胞的癌变》的教授为例。学生的身边不乏癌症患者,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娇生惯养,情感冷漠。为了能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开展师生互动,我依然选择用电视剧情节进行情感的引导。“大家记得《Two Weeks》里那个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吗?看到她的爸爸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而孤军奋战的两周,我的心也一直悬的高高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的抒发着自己的感受,情感被充分的调动。顺势我问:“你们身边有得白血病的人吗?你和他们接触过吗?会敬而远之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发问:“白血病会传染啊?是遗传病吗?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层出不穷。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投入到电视剧情中的感情来多关心现实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对于人类生活的切实意义,增加学习需要,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情操。
3 转变观念,实例教学。
“教学是为了不教”,教师教授只是并不是要把自己所教授的所有知识都让学生掌握,而是将这些书本上的死知识,让给学生学活,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创新技能。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更加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探索,谈论,创造。因此,生物的教学中,一定要有选择行的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放开手脚,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不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看轻学生的个性闪光点。就拿实验教学来说,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大胆想象,探索,开拓思维;在由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比较和分析,查漏补缺。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辅助者。实验、观察、参与等都是很好的实例教学情境方法。
4 应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聚集图、文、声、像,感染力和吸引力极强,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质和量的需求,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减数分裂》的讲授为例,为了能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的看到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过程,我用哪个多媒体制作课件,将减数分裂的动态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准确把握每一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然后再由教师加以说明和归纳,帮助学生迅速的掌握知识重点、攻破知识难点。由此可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扩宽教学内容和思路,完善教学方式,而且还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活跃,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教材,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和尝试,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江苏省扬州市225100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样,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由于它主要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所以在内容上比较抽象难懂,再加上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欠缺,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生物学科 “副科” 的尴尬地位,重视力度不够等诸多方面严重影响生物教学的教学效率。虽然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一些其中倡导的新理念,新思路,在实践中被过分的理论化,形式化,在具体操作中得不到落实,导致生物教学的质量迟迟得不到改善。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如何帮助生物改变现状,走出困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呢?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我非常喜欢看电视,可以说是一个电视剧迷,尤其是一些现下流行的电视剧,现在有个比较流行的词交“追剧”,我也是其中名副其实的一员。通过“追剧”,一方面,希望通过这些流行的元素和学生们拉近距离,生出更多的话题,保持年轻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方便我在教学中恰当的应用,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1 巧设悬疑,激发兴趣。
以《伴性遗传》的教授为例。我把电视剧中的剧情带入课堂作为课堂导入:“老师最近在看《宫锁连城》这部电视剧”就这开头的一句话,就吸引了很多喜欢看电视剧的学生的兴趣。“看了的同学应该都是知道,连城的母亲一连生了两个女儿,这次怀孕,她去求拜了送子观音,结果套住的还是女娃,她认为是观音娘娘不再眷顾他了。于是偷龙转凤,换掉了连城……你们觉得她为什么非要男孩?”看过电视的学生纷纷回答说:“第三胎若再是女儿,他的丈夫便要纳那个专横跋扈的丫头为侧福晋,她的地位不保。”紧接着,我又问:“那为什么她将生女娃的责任怪给观音呢?生女娃到底是由谁决定的呢?”通过这个吸引人的课堂实例情境创设,巧妙设置悬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再开始遗传学的教学,事半功倍。
2 创设情境,引导提问。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对于生物的学习只是被考试“绑架”,不得已为之,没有学习兴趣。其实,生物学科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以《细胞的癌变》的教授为例。学生的身边不乏癌症患者,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娇生惯养,情感冷漠。为了能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开展师生互动,我依然选择用电视剧情节进行情感的引导。“大家记得《Two Weeks》里那个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吗?看到她的爸爸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而孤军奋战的两周,我的心也一直悬的高高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的抒发着自己的感受,情感被充分的调动。顺势我问:“你们身边有得白血病的人吗?你和他们接触过吗?会敬而远之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发问:“白血病会传染啊?是遗传病吗?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层出不穷。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投入到电视剧情中的感情来多关心现实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对于人类生活的切实意义,增加学习需要,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情操。
3 转变观念,实例教学。
“教学是为了不教”,教师教授只是并不是要把自己所教授的所有知识都让学生掌握,而是将这些书本上的死知识,让给学生学活,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创新技能。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更加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探索,谈论,创造。因此,生物的教学中,一定要有选择行的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放开手脚,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不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看轻学生的个性闪光点。就拿实验教学来说,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大胆想象,探索,开拓思维;在由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比较和分析,查漏补缺。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辅助者。实验、观察、参与等都是很好的实例教学情境方法。
4 应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聚集图、文、声、像,感染力和吸引力极强,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质和量的需求,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减数分裂》的讲授为例,为了能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的看到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过程,我用哪个多媒体制作课件,将减数分裂的动态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准确把握每一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然后再由教师加以说明和归纳,帮助学生迅速的掌握知识重点、攻破知识难点。由此可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扩宽教学内容和思路,完善教学方式,而且还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活跃,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教材,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和尝试,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江苏省扬州市2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