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但纳什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中断了学术研究。进过精神病院,最终通过自我努力战胜疾病而获得诺贝尔奖。影片中纳什后半生一直同精神分裂做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其中他自我治疗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自我治疗;人本主义
一、电影剧情概要
约翰-纳什不到二十岁便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且是拿全额奖学金的少数人之一。在读博士期间他并不上课,认为那对他增长知识是没有作用的,同时他积极寻找一种新的经济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写成博弈论的毕业论文。二十一岁博士毕业后便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和研究。正当事业蓬勃发展时,却在三十多岁被证实患上精神分裂症。被送进过专业的精神病医院,此后出院。但后来复发,却未选择再进精神病院,而是选择在家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帮助来克服疾病。最终通过自己和周围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战胜了精神分裂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关于自我治疗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治疗具有比人们通常意识到的更大的可行性和更大的局限性。如果没一个人都学会理解自己缺少了什么,知道自己的基本欲望是什么,大体了解缺少这些基本欲望的满足的症状,那么他就可以有意识地着手尝试着补偿这些匮乏,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力量范围之内比起他们所意识到的更有可能自我治愈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轻微失调。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霍妮则对于自我治疗是另外一种表述,把它表述成“自我分析”。在霍妮看来人类天生具有使自身潜能得以全面发展的愿望,而该愿望的激励作用正式自我分析得以开战和维持的基本前提。她说“自我分析的可行性,随它(激励)的强度而定”。霍妮对自我分析的研究和阐述到目前为止是做出最为详尽的探讨。
三、通过电影来看自我治疗的可行性
当然,马斯洛和霍妮无疑都看到人自身的潜能,看到了自我治疗的可行性。不过要进行精神分裂的自我治疗还必须具有有一定的条件:
1.所需条件
首先,精神分裂的程度不是很深,属于中轻度,能意识到自己看到的哪些是幻象,哪些是真实。换句话说就是能理解到自己是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人。影片中的约翰-纳什最初分不清楚特工人员威廉-帕彻、研究生时期的室友查尔斯、查尔斯的侄女这三个人物是幻象,还幻想自己在做非常机密的事件,这时的他毫无疑问不能自我治疗,他已完全不能区分现实与幻象,当她妻子艾利西亚告诉他一切是他幻想出来时他仍然不相信,所以那时的他是进入到精神病院去接受系统的治疗。当经历过密集、系统的治疗能分清楚现实和幻象后才出院进行自我治疗的。马斯洛也说过“一旦一个病例被认为是严重了,那么来自于外行、来自于老年女巫的帮助十之八九会变得毫无用处”。因此也可以说要进行精神分裂自我治疗的先决条件是患者的精神分裂程度不严重,能从现实中分离出幻象。
其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影片中约翰-纳什成功克服疾病源于妻子对他的爱和普林斯顿大学对他的包容。在他患上精神分裂时,艾利西亚对他不离不弃,忍受着丈夫进入精神病院的痛苦和焦躁等待他康复;当纳什病情得到控制回到家时她又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此时的纳什已经不能再任职于学校也没有可能从事数学研究,全由艾利西亚来撑起这个家,她需要照顾的有纳什还有孩子;在纳什停止吃药而病症复发时,她经过痛苦的抉择仍然决定不送纳什去精神病院而在家悉心照顾,艾利西亚让充分让纳什感受到她的爱,而她的鼓励也让纳什慢慢对现实生活重燃信心。因此约翰-纳什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我几乎不相信数据、逻辑、理性,但一直在追求,我问自己什么是逻辑,谁定义了理性,我的问题让我在物理世界旋转,我不经意有了发现,但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生的爱”。而作为母校的普林斯顿大学更是以宽容的心态接受了仍有精神分裂的纳什在学校里自由活动,虽然他疯疯癫癫、经常自言自语(是同幻象对话)、行为极不和众,但普林斯顿大学并没有赶他走,继续让他在学校里自由活动。以极大的宽容心包容了这位深受精神分裂折磨的天才。这样的外部环境为纳什最终的康复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再次,精神分裂者自身的意志。妻子和他人让纳什认识到自己曾经珍视的“友谊”和极力隐藏的秘密活动只是自己的幻觉后,纳什变开始有意识的告诉自己什么才是现实中的的确确存在的。但毫无疑问这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他还是能在任何地方看到帕彻,看到查尔斯和他的侄女,这时的纳什依然很想跟他们说话,当查尔斯跟他说话时(仍然是纳什自己想象出来的)他会说“你是假的,我不能跟你说话”“你走开”。纳什极力的去控制自己与幻象的距离。在长达四十年与疾病的斗争中若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坚持到底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影片最后纳什独白“我仍然能看到他们(帕彻、查尔斯和他侄女),但我选择忽略”。在漫长的与精神分裂症搏斗时纳什如果有一丝松懈而重新与幻想出来的人物交流,那他很有可能就深陷精神分裂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2.进行自我治疗的可行性
其一,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这一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十分的肯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而对于中轻度的精神分裂者,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态度,来相信他们能自我实现。
其二,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中轻度的精神分裂者向精神分析家描述自己的症状与精神分析家接收信息的吻合度必然是会有差异的,毕竟完全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精神分析家对患者情况的了解也因人而异,而精神分裂者对于自己症状的描述是否经过加工也是一个影响精神分析家判断的方面。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倡导的“患者中心疗法”可以说是看到了自我了解对自我治疗的积极作用。“患者中心疗法”鼓励患者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为患者解释过去压抑于潜意识中的经验与欲望,也不对患者的自我报告加以评价,只是适当地重复患者的话,帮助他澄清自己的思路,使患者自己逐步克服他的自我概念的不协调,接受和澄清当前的态度和行为,达到自我治疗的效果。这样一来就是充分相信了患者,让患者自己去理清自我想法,不断的回想事件的起因经过,然后去自我分析,此时治疗者对患者起到的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其实这与自我分析后治疗都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自我治疗中的引导者仍然是患者本人。把自我治疗放在一个对自己完全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这样对患者来说更为有利。我们也应更为相信患者自己有更多的潜能被激发,并且相信他们能通过自我分析来找到自己的关键症结所在。在精神病院时主治医师也是通过询问纳什身边的人来推测他何时产生幻象,并不清楚的知晓具体的情况。在纳什接受治疗后能意识到什么是幻象时,他能清楚的知道查尔斯这些幻想人物究竟是何时在他身边出现以及出现的意义。这样一来,纳什就了解了自己该怎么做,想自己应该从什么时候去分辨出现实与幻境。他对查尔斯等人的依赖正是孤独的表现,所以他尽可能的去找熟悉的人说话,来避免孤独以便让自己不再与幻化的人物交流。当然,纳什清楚的知道自己可能会依然看到幻象,所以在诺贝尔委员会的人找到他时,他还要问一下自己的学生是否能看到那个人,以此来确认。
其三,外在的一切努力只有通过自身才能真正实现。不管治疗者用多少方法,最终效果也只能通过患者来得到体现。纳什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前期仍然固执的认为那些人物是存在的,无论精神医生用多少方法也不能让他清醒。后来对妻子的信任让他发现可能真是自己的错误时,他才觉醒,也才有暂时康复出院的一幕。他内心若非没有这样的认识,再多的外在治疗也是枉然。从这个方面来说,更应注重患者自身,让他自己发觉是哪方面有不对,从而进行自我治疗。
终上所述,进行自我治疗确有严格的条件控制,但从《美丽心灵》中我们也看到了自我治疗成功的典范,那就是约翰-纳什通过自身努力战胜精神分裂并获得诺贝尔奖。或许自我治疗只是一个起步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具有可行性,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精神分裂者,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重拾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的最佳状态——免受内在煎熬,重塑理性人格。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古丽丹,申荷永.对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纳斯的心理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2(4).
[3]孙平,孙名之.自我剖析的强有力武器—霍妮的自我分析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2).
作者简介:刘玉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精神分裂;自我治疗;人本主义
一、电影剧情概要
约翰-纳什不到二十岁便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且是拿全额奖学金的少数人之一。在读博士期间他并不上课,认为那对他增长知识是没有作用的,同时他积极寻找一种新的经济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写成博弈论的毕业论文。二十一岁博士毕业后便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和研究。正当事业蓬勃发展时,却在三十多岁被证实患上精神分裂症。被送进过专业的精神病医院,此后出院。但后来复发,却未选择再进精神病院,而是选择在家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帮助来克服疾病。最终通过自己和周围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战胜了精神分裂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关于自我治疗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治疗具有比人们通常意识到的更大的可行性和更大的局限性。如果没一个人都学会理解自己缺少了什么,知道自己的基本欲望是什么,大体了解缺少这些基本欲望的满足的症状,那么他就可以有意识地着手尝试着补偿这些匮乏,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力量范围之内比起他们所意识到的更有可能自我治愈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轻微失调。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霍妮则对于自我治疗是另外一种表述,把它表述成“自我分析”。在霍妮看来人类天生具有使自身潜能得以全面发展的愿望,而该愿望的激励作用正式自我分析得以开战和维持的基本前提。她说“自我分析的可行性,随它(激励)的强度而定”。霍妮对自我分析的研究和阐述到目前为止是做出最为详尽的探讨。
三、通过电影来看自我治疗的可行性
当然,马斯洛和霍妮无疑都看到人自身的潜能,看到了自我治疗的可行性。不过要进行精神分裂的自我治疗还必须具有有一定的条件:
1.所需条件
首先,精神分裂的程度不是很深,属于中轻度,能意识到自己看到的哪些是幻象,哪些是真实。换句话说就是能理解到自己是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人。影片中的约翰-纳什最初分不清楚特工人员威廉-帕彻、研究生时期的室友查尔斯、查尔斯的侄女这三个人物是幻象,还幻想自己在做非常机密的事件,这时的他毫无疑问不能自我治疗,他已完全不能区分现实与幻象,当她妻子艾利西亚告诉他一切是他幻想出来时他仍然不相信,所以那时的他是进入到精神病院去接受系统的治疗。当经历过密集、系统的治疗能分清楚现实和幻象后才出院进行自我治疗的。马斯洛也说过“一旦一个病例被认为是严重了,那么来自于外行、来自于老年女巫的帮助十之八九会变得毫无用处”。因此也可以说要进行精神分裂自我治疗的先决条件是患者的精神分裂程度不严重,能从现实中分离出幻象。
其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影片中约翰-纳什成功克服疾病源于妻子对他的爱和普林斯顿大学对他的包容。在他患上精神分裂时,艾利西亚对他不离不弃,忍受着丈夫进入精神病院的痛苦和焦躁等待他康复;当纳什病情得到控制回到家时她又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此时的纳什已经不能再任职于学校也没有可能从事数学研究,全由艾利西亚来撑起这个家,她需要照顾的有纳什还有孩子;在纳什停止吃药而病症复发时,她经过痛苦的抉择仍然决定不送纳什去精神病院而在家悉心照顾,艾利西亚让充分让纳什感受到她的爱,而她的鼓励也让纳什慢慢对现实生活重燃信心。因此约翰-纳什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我几乎不相信数据、逻辑、理性,但一直在追求,我问自己什么是逻辑,谁定义了理性,我的问题让我在物理世界旋转,我不经意有了发现,但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生的爱”。而作为母校的普林斯顿大学更是以宽容的心态接受了仍有精神分裂的纳什在学校里自由活动,虽然他疯疯癫癫、经常自言自语(是同幻象对话)、行为极不和众,但普林斯顿大学并没有赶他走,继续让他在学校里自由活动。以极大的宽容心包容了这位深受精神分裂折磨的天才。这样的外部环境为纳什最终的康复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再次,精神分裂者自身的意志。妻子和他人让纳什认识到自己曾经珍视的“友谊”和极力隐藏的秘密活动只是自己的幻觉后,纳什变开始有意识的告诉自己什么才是现实中的的确确存在的。但毫无疑问这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他还是能在任何地方看到帕彻,看到查尔斯和他的侄女,这时的纳什依然很想跟他们说话,当查尔斯跟他说话时(仍然是纳什自己想象出来的)他会说“你是假的,我不能跟你说话”“你走开”。纳什极力的去控制自己与幻象的距离。在长达四十年与疾病的斗争中若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坚持到底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影片最后纳什独白“我仍然能看到他们(帕彻、查尔斯和他侄女),但我选择忽略”。在漫长的与精神分裂症搏斗时纳什如果有一丝松懈而重新与幻想出来的人物交流,那他很有可能就深陷精神分裂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2.进行自我治疗的可行性
其一,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这一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十分的肯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而对于中轻度的精神分裂者,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态度,来相信他们能自我实现。
其二,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中轻度的精神分裂者向精神分析家描述自己的症状与精神分析家接收信息的吻合度必然是会有差异的,毕竟完全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精神分析家对患者情况的了解也因人而异,而精神分裂者对于自己症状的描述是否经过加工也是一个影响精神分析家判断的方面。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倡导的“患者中心疗法”可以说是看到了自我了解对自我治疗的积极作用。“患者中心疗法”鼓励患者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为患者解释过去压抑于潜意识中的经验与欲望,也不对患者的自我报告加以评价,只是适当地重复患者的话,帮助他澄清自己的思路,使患者自己逐步克服他的自我概念的不协调,接受和澄清当前的态度和行为,达到自我治疗的效果。这样一来就是充分相信了患者,让患者自己去理清自我想法,不断的回想事件的起因经过,然后去自我分析,此时治疗者对患者起到的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其实这与自我分析后治疗都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自我治疗中的引导者仍然是患者本人。把自我治疗放在一个对自己完全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这样对患者来说更为有利。我们也应更为相信患者自己有更多的潜能被激发,并且相信他们能通过自我分析来找到自己的关键症结所在。在精神病院时主治医师也是通过询问纳什身边的人来推测他何时产生幻象,并不清楚的知晓具体的情况。在纳什接受治疗后能意识到什么是幻象时,他能清楚的知道查尔斯这些幻想人物究竟是何时在他身边出现以及出现的意义。这样一来,纳什就了解了自己该怎么做,想自己应该从什么时候去分辨出现实与幻境。他对查尔斯等人的依赖正是孤独的表现,所以他尽可能的去找熟悉的人说话,来避免孤独以便让自己不再与幻化的人物交流。当然,纳什清楚的知道自己可能会依然看到幻象,所以在诺贝尔委员会的人找到他时,他还要问一下自己的学生是否能看到那个人,以此来确认。
其三,外在的一切努力只有通过自身才能真正实现。不管治疗者用多少方法,最终效果也只能通过患者来得到体现。纳什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前期仍然固执的认为那些人物是存在的,无论精神医生用多少方法也不能让他清醒。后来对妻子的信任让他发现可能真是自己的错误时,他才觉醒,也才有暂时康复出院的一幕。他内心若非没有这样的认识,再多的外在治疗也是枉然。从这个方面来说,更应注重患者自身,让他自己发觉是哪方面有不对,从而进行自我治疗。
终上所述,进行自我治疗确有严格的条件控制,但从《美丽心灵》中我们也看到了自我治疗成功的典范,那就是约翰-纳什通过自身努力战胜精神分裂并获得诺贝尔奖。或许自我治疗只是一个起步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具有可行性,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精神分裂者,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重拾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的最佳状态——免受内在煎熬,重塑理性人格。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古丽丹,申荷永.对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纳斯的心理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2(4).
[3]孙平,孙名之.自我剖析的强有力武器—霍妮的自我分析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2).
作者简介:刘玉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