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璀璨的“钒星”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me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心研制钒氮合金生产技术;
  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规模化生产;
  结束了美国企业在这一领域龚断全球市场的格局。
  这是青年专家孙朝晖领军攻关的成果。
  
  2007年10月31日下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喜气洋洋,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同捐资4亿港币设立的何梁何利基金颁奖仪式正在隆重进行。
  手捧“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跻身62名获奖科技工作者之列,攀枝花钢铁研究院钒技术研究所负责人孙朝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中泛起了喜悦的泪光,多年来致力于钒氮合金研究开发的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
  
  发愤图强,逼出来的选择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材生产和消费国,如何经济有效地提高钢材强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而减少钢材用量,节约资源、能源并降低污染程度,这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钒氮合金是钒的一种碳氮化合物,主要用途是代替钒铁作为含钒微合金钢添加剂,使钢材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焊接性能,因而有“工业味精”别称。
  “采用钒氮合金作为钢的添加剂,可使钢材生产企业节约20%—40%的钒消耗量,钢材用户节省10%—15%的钢材用量。以每年全国消耗5000多万吨钢筋计算,如果建筑行业使用钒氮合金技术生产的钢筋,全国每年可少用钢筋800万吨,少开采铁精矿1240万吨,节约煤炭660万吨,同时大量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废渣排放。而事实上,2007年中国的钢筋产量已经超过1亿吨。”孙朝晖以通俗的语言和详实的数据诠释着自己工作的意义。
  中国在钒氮合金产品开发上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正式介入研究开发,原因何在?
  “关键在于钒氮合金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太大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都对这一技术进行过大量的研究。然而,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只有美国战略矿物公司下属的钒公司实现了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他们可以在价格上随心所欲左右国际市场,真是名副其实的独家垄断生意。”孙朝晖对钒氮合金领域了如指掌。
  时值莺飞草长的4月,孙朝晖的娓娓叙述将记者带到了10年前那个让他心绪复杂的春天。
  1998年4月,美国钒公司第一次来中国推销钒氮合金产品。在攀钢钢研院的学术报告厅,国际著名微合金钢专家、号称“钒钢之父”的考琴斯基(Korehynsky)特别强调:美国从1968年就开始进行研究,用了20多年时间才实现商业化生产,而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始终没有实现商业化生产。
  攀钢对这项新技术表示出浓厚兴趣,当试探着希望引进该技术时,却被对方当即拒绝。于是,攀钢又建议由对方提供指导,双方合作将生产企业建在中国。美方仍不同意,并撂下一句话:“技术转让和合资生产均不可能,你们只有采购产品,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
  “美国人的高傲深深剌伤了大家的自尊心,但也激发我们下决心一定要干出名堂让他们瞧瞧!”想起往事,孙朝晖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艰难探索,在挫折中前行
  
  合作的大门被独家垄断技术的对方严严实实地关上了,然而开放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美国战略矿物公司的钒氮产品正源源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影响着国内相关产业的结构。
  “如果攀钢不能尽快开发出钒氮合金产品,将钒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势必在竞争中处处受制于人,从而彻底丧失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攀钢人深刻认识到开发钒氮合金产品对国家钒产业安全的重大意义。
  攀钢人决心在钒氮产业领域取得突破,钢研院随即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课题组进行攻关。从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院内从事钒钛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孙朝晖于1998年底加盟攻关组,不久又担任负责人,那一年,他刚刚36岁。
  起步阶段异常艰难,孙朝晖和课题组人员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投入实验,得不到国外相关技术和信息,他们就跑遍大江南北,和国内科研院校密切合作,反复进行各种试验,从中获得准确数据。
  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后,孙朝晖带领的课题组在催化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他大胆提出了“采用连续式常压工艺,进行钒氮合金产业化生产”的思路!
  孙朝晖的思路与美国的生产工艺大相径庭,很多人认为他纯粹是异想天开:“要是常压技术能行,美国人凭什么采用真空技术?难道美国人不比我们聪明?”有关专家对其思路进行了研究,也认为风险太大,不值得投资。
  但是,孙朝晖坚信自己的推理:不吃螃蟹,怎么知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再說,真空技术生产成本太高,即使获得成功,将来效益也会大打折扣。
  关键时刻,攀钢公司领导旗帜鲜明,支持孙朝晖大胆创新,并专门投资200多万元,在攀钢钢研院建成了年产100吨的钒氮合金中试线。
  “200多万元的投资,对正处于3年解困时期的公司可不是小数目啊,我感到了信任的动力,也深深体会到责任的重大!”公司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孙朝晖的科研热情,同时也给了他巨大的压力。
  创新艰难,出师不利!第一次试验运行11天,炉体就发生严重堵塞;改进后,第二次试验仅运行了3天,又严重堵塞……以后的日子里,遭受挫折对孙朝晖成了家常便饭:不是产品质量不稳定,就是炉龄周期偏短,始终达不到理想的试验效果。
  就在这时,大洋彼岸的竞争对手又吹来冷风:“搞出样品容易,但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困难了,不然的话,为什么德国、日本搞了几十年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全世界只有我们一家能拿得出来产品?”
  倔犟的孙朝晖对此不屑一顾,他暗暗在心里叫板:等着瞧吧,你们美国人弄得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也一定搞得出来!
  
  笑在最后,执著者终圆梦
  
  孙朝晖和同事们又回到实验室,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排查,最后锁定在工艺优化及关键设备这两个重点目标上。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详细记录各种试验现象及产品物性的细微变化,并根据试验情况对设备和材质提出了技术改进建议,直至完全达到要求。
  2001年5月,孙朝晖和同事们又一次点燃了工业试验的炉火。看着红彤彤的炉膛,孙朝晖一改往日的平静,在炉体周围久久地徘徊,被灼热空气煎熬也浑然不觉。每一次键钮跳动的声音,每一次开膛出炉的声音,都“揪”动着他的心。一天、两天、三天……每多熬一天,孙朝晖的心也就多一点安慰。
  红彤彤的炉火,燃烧着孙朝晖和同事们的全部希望,整整持续了3个月!3个月的不灭之火,绽放出连续式常压生产工艺成功的耀眼光芒,点燃了公司及投资商的希望,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成就了世界领先的钒氮合金商业化生产技术。
  ……
  钒氮合金的成功开发及应用,不仅提高了中国钒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钢铁、建筑、汽车及石油等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并连连获得殊荣:
  2004年底,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1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7年10月31日,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孙朝晖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更让人扬眉吐气的是,如今攀钢已形成年产钒氮合金2500吨的生产能力,拥有全世界50%的市场占有率,不但进军欧洲、大洋洲,而且已经进入美国市场,昔日一家独大的美国钒氮合金产品则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
  成功和荣誉没有让孙朝晖止步,他决心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载体,造就大批钒研究技术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钒资源研发技术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取得更大成绩……
其他文献
地动山摇,飞沙走石。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袭击彭州市。瞬间,10多万户房屋倒塌,24座桥梁毁损,6座水库不同程度出现险情,通讯、电力、交通中断,一个又一个灾情告急……紧要关头,彭州市993个党组织、3.2万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奋力抗灾,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迅速飘扬在灾区上空。    快速反应:灾情就是命令    灾情就是命令,这是一场全民动员的攻坚战。  强烈的震动刚有平息,彭
期刊
“快跑!快跑啊!……”“救命,救命啊!……”随着一声声歇斯底里的惊呼,一时间,整个汶川县城山体崩塌、尘烟滚滚、昏天黑地、飞沙走石、瓦砾满地,喊声、哭声、呼救声,夹杂着轰隆的山崩地裂声响彻汶川县城上空。    “县委在这里,党员干部快到这里集合……”    大地震刚过六七分钟,余震不断发生,县城周边的山岩还在垮塌,尘埃还没有落定,在汶川县委机关的大门前,站着一群衣着不整、满身尘土的人,县委书记王斌举
期刊
“5·12”大地震发生后,青川县伤亡惨重,25万人无家可归。  广大党员干部奋力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废墟中抢救生命,在灾难中演绎真爱,用鲜血和忠诚铸就的党性在拯救生命中闪光……    党委书记,忠诚演绎人间大爱    石坝乡离青川县城70多公里,是最偏僻的乡镇。地震后,石坝乡停水、停电,通讯中断,交通受阻,三分之二的房屋垮塌,400余人被埋在废墟中,5000余人无家可归。  危急关头,乡党委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当大地在脚下肆虐颤抖,路上扬起飞石,都江堰人感到,一场新的考验与挑战来了。  在这场地震灾害中,很多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灾难带给我们巨大悲痛,但我们也从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中,感受到了力量、责任、坚韧、感动……  在都江堰两天的采访中,我们眼眶里始终含着热泪。共产党员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无畏、尽责和坚定,定格成美丽的画面,勾勒出不屈的脊梁。    危难中,一位村支书
期刊
据统计,目前在四川抗震救灾的全军和武警部队的将军达80名。将军们与年轻的士兵一起开辟通道、抢救伤员、清理废墟、运送物资,成为激励灾区军民顽强奋战的强大动力。   哪里最危险,将军们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最困难,将军们就出现在哪里。地震使许多重灾区与外界的通讯、交通完全中断。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少将,带领33名突击队员,采取水陆结合的方式,冒着被巨浪掀翻、滚石砸中、滑落悬崖的危险,率先徒步挺进震中汶
期刊
作为“5·12”地震的中心,汶川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但直到5月13日,那里的伤亡情况仍然不明,还没能得到外界及时有效的救助。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下达命令,要尽快让汶川灾民得到救助!  道路中断、桥梁被毁、灾情紧急。为了早一点到达目的地,驻南充武警部队的官兵选择了徒步开进这种最艰难的方式。  下面是滔滔奔涌的岷江水,上面是摇摇欲坠的峭壁岩,脚下是湿滑的淤泥和雨水冲刷下来的砂石……虽然双手紧紧扣住一
期刊
医者父母心,在大灾大难面前,他们责无旁贷地成为救命之人,希望之手一次次伸向灾难中的乡亲。    绝境:点亮生命之光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内正在进行剖腹产手术。在成功取出一名女婴后,产妇董琼根突然子宫大出血。就在此时,医院大楼开始剧烈摇晃,地震骤然降临。  “不好,地震了!”  “不要慌!我們不能走,走了,病人怎么办!”摇晃减轻一点之后,主治医生游泳教授立刻施以
期刊
30年前,邓小平同志一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整整30年,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的思想解放从未停止,中国经济也在不断解放思想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天,当中国已经站上世界经济大舞台,当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解放思想”的任务被再次提出——从珠江三角洲到东北大地,从环渤海地区到巴山蜀水,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正在涌动。  解放思想为什么如此波
期刊
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  4月24日,省委书记、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奇葆在省委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专题讨论会上强调,要抓住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推进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以思想大解放促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以下为刘奇葆讲话要义:  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核心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深刻理解“四个辩证统一
期刊
2008伊始,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中央决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上半年先行试点,奥运会后在全党推开。中央把我省确定为全国的3个试点省份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我们作为西部大省的重视、关怀和信任,使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倍受鼓舞。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这是刘奇葆书记一再强调的。使命在身,能不能向中央、省委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能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