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仫佬族古民居的价值与保护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在文化、生活、习俗、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本章主要从广西古砦乡滩头村仫佬族民居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建筑创作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梳理概况,并对其现存问题做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仫佬族;古民居;历史价值;滩头村
  1、广西仫佬族民居的价值
  1.1历史价值
  “建筑是用石头编写的故事”,民居则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民居是人们的住处居所,民居或者聚落直接反映着每个历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态和经济、体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 ]广西古砦仫佬族自治乡滩头村的民居建筑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建筑物理性的存在,它不仅传承了世代人的生活习俗,还记载了不同时代仫佬族人的思想、文化和宗族等方面的内容。将其中保存完整的且有代表性的民居实例列为文物,不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民族与民居的日常生活,宗族体制;也有利于为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线索依据,其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1.2文化价值
  当今最能显示出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聚落或民居建筑,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并且它与民族的活动、当地生产生活方式联系的最为紧密。虽然,它承载了古人传承下巧妙利用建筑空间层面的智慧。但是,民居的文化价值作为其内在支撑一直是存在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建筑装饰
  一个民族将自身经历和平日生产生活以一种特殊的手法将其物化的表现在门头、走马板、墀头、窗框等人们视线较为集中的地方,形成民族地域的装饰形式。如滩头村仫佬族民居的门楼、墀头、山墙、屋脊等局部采用木雕、灰塑、壁画等装饰手法。室内的家具“春凳”也是极具特色的装饰,这些民居建筑装饰体现了仫佬族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家族兴旺、多福多禄、平安幸福等等)和仫佬族人在审美上的见解,所以,建筑装饰是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2宗教文化
  在滩头村,人们对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至今仍有体现,如民居的厅堂和神龛设置、宗祠和婆庙的设置等等。道教是仫佬族人普遍信仰的宗教。唐宋以后汉族道教传入仫佬族地区,与仫佬族原始宗教相结合,成为仫佬族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但是这种道教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道教,而是仫佬化的道教,或者称为道教的仫佬化,如仫佬族道师在做法事过程中都吃荤。广西仫佬族地区民间宗教活动一律由道师主持,百姓信仰道教、崇拜神仙,道教崇奉的神灵也都在信奉之列。
  1.2.3民族文化的反映
  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仫佬族传统节日有着其独特的来源传说,其活动的内容和举办的仪式都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仫佬族的传统文化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除了几大汉族的节日外,还有富于民族特色的依饭节、二月社、婆王诞节、走坡节等等。
  1.2.4隐性的文化内涵
  以上的三个文化都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然而在够感受到的文化价值背后有着更为重要的隐性文化价值。这也是我们所要探寻和挖掘的一部分。建筑文化与地域文化并不是孤立而存在的,也是有着一定的联系。仫佬族内在的文化价值是以宗教崇拜为依托并与建筑相结合的方法已被世代所传承。所以我们应在大文化的基础上探寻其中隐性的文化内涵。
  1.3建筑创作的价值
  建筑价值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平时所指的是其狭义的价值,即再次利用的价值,这种价值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对其广义上的价值进行探索,即对建筑的创作手法和当时构建思想再利用。并将现存完好房屋进行保护、修缮。但是,大多数民居因自身材质的限制因素并不能永存,所以,其隐性价值中的建筑创作手法和构建思想才是得以传承民族地域建筑形式的真正价值。
  中国民居建筑的创作手法不但包含了对环境和空间的处理手法,也包含了构建技术、使用功能、经济指标等方面的手段。就广西仫佬族民居而言,在与气候相适应的建筑形态、与地理相互协调的群体布局、与山水环境相默契的建筑构思、等诸多方面有很多创作手法可以学习,都具有很高的创作价值。
  2、当前存在的问题
  2.1古民居的遗弃现象
  “空心村是在城市化落后于非农业化的条件下,由快速发展的村落建设与落后的规划体制相互矛盾所造成的村落外围粗放快速的发展而村落内衰败的空间形态产生差异的现象[ ]。”随社会的发展,旧宅的基本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村民在原有村落的周边建造大量新房屋,便形成了空心化的格局。造成空心村的原因有:1.滩头村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水平较低,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这些人为了保留老家能有安身之所,以至于大量的舊民居闲置。2.村落内的民居因年久失修,部分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村民普遍都搬向新家生活,以至于旧民居被闲置。
  在田野调查期间,滩头村的大部分民居都是一些老人在居住,还有一半的民居目前处于闲置或被遗弃状态。虽然滩头村村民有一定的保护意识,将新建住宅并未修在原有基础上而是建在古民居建筑群东侧的空地上。但是,村落内的古民居倘若长时间未被得到保护重视,这对滩头村仫佬族的建筑文化也将是一种灾难。
  2.2生活观念的转变对传承古民居价值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顺平的提高,村民的审美并不一定得到提高,一味盲目模仿“豪华”的装修风格,从而破坏了传统的民居构造肌理,便会出现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的情况。另外,村民们对新建民居的要求普遍偏低。新建的民居在营建过程中完全不会考虑汲取古民居中的一些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基本上能达到居住即可,加上修建工期短,设计粗糙,也没有考虑摄入细致的元素,所以传统民居中深层的内涵价值未被提取到,导致了大片外贴瓷砖、内抹水泥的似洋非洋,仿古非古建筑的出现。这不仅是仫佬族民居建筑创作手法及思想的丢失,也是对当地原有朴素、和谐环境的一种破坏。   3、滩头村仫佬族民居建筑开发保护的建议
  在广西古砦仫佬族乡,为了增强古砦仫佬族乡文化软实力,全力推进“民俗旅游之乡”建设,古砦仫佬族乡充分整合利用这些资源,在柳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下,大力实施旅游“百千万”工程,开发保护滩头、古廨、潘村百年古民居、新维千年古树以及以蓬坡为主要景点的万亩枫树林,促进全乡旅游规模全面发展。但是,对于一个村落而言,旅游开发虽然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带来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需要找到一个较为完善的对策,以期将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的同时为当地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
  具体建议(试)有以下三点:
  (1)从其功能上入手可以将其定位为仫佬族生态旅游度假村,将原有自然风貌和村落民居建筑予以保护和修缮,并将仫佬族的節日、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民族地域特色进行展示,从中发掘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实衣、食、住、行等几大旅游要素,同时还要完善旅游功能;在保持村民日常生活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旅游开发以促进村民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2)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旅游开发中人人皆知的方法之一,村落的旅游开发离不开村民,仫佬族人热情、好客,而且愿意和外来人员交流,所以对待旅游开发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开发即将所有旅游设施全部建好,雇一些管理人员来管理即可。我们要做的是将古民居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整治要让本地村民自愿的去执行。并且旅游接待、风景介绍、民族性质的活动等都要由他们去实施。所以,必须在规划实施前要让他们加入到旅游开发的队伍中来,明白规划与他们自身的利害关系。
  (3)从大自然的保护上来讲,滩头村四面环山、村前有河流穿过、村后搭配大片樟树林、村落周边被大片稻田包围着,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开展旅游开发的同时,需要协调好多方关系进行规划,做到保护与开发齐头,恢复与重建并进,有效利用好滩头村的资源,拓展古村落影响力的范围。
  小结:
  在田野调查期间,根据村落的现状总结出现存的问题:古民居的遗弃现象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对传承古民居价值的影响。关于这两点问题人们应该思考其原因和解决方法,以便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开发者在实施工作计划前,必须要考虑村民的切身利益,将村民利益放在首位是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滩头村的人们都期望过上高于现在的生活,所以要充分利用村落优美的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等特点,以创造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琦.仫佬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杨宏峰.中国仫佬族[M].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4]金泽.宗教人类学导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5]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J].城市规划,2001(6)
  [6]朱良文.传统保护中审美意识的误区辨析——对《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保护维修手册》的再思考[J].新建筑,2007(3)
其他文献
【摘要】营造高品质的校园环境,达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  【关键词】以人为本;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园林化校园环境  1、建设背景  江西省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带,处于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是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雄踞长江之南,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过四大名镇,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与工业城市。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
期刊
【摘要】玻璃幕墙作为建筑表皮应用于居住建筑中,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案例并不多见。广州市珠江新城汇悦台(超高层住宅)项目中的外墙面大量应用了玻璃幕墙,设计上结合科技、创造力和独创性,创造出能够符合设计理念并体现产业价值的优秀建设项目。  【关键词】玻璃幕墙;居住建筑;建筑节能;玻璃性能  1、概述  建筑立面的处理是建筑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优秀的立面设计为建设项目带来超高的辨识度,而建筑表皮恰恰是建
期刊
【摘要】对于一个建筑而言,屋顶的造型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古往今来,建筑屋顶的形态大多赋予当时所在的时代特点,是一个建筑物灵魂的体现。在我国几千年历史建筑发展过程中,工匠們在满足基本功能为出发点的同时,屋顶造型的设计是美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建筑作品的成败。因此,建筑屋顶被喻为“第五立面”。在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的形势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与时俱进,建筑师们对建筑屋顶的设计更是从多功能、多领域、多角度考
期刊
本刊讯 2019年4月3日-4日,“第十五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绿建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今年绿建大会的主题是"升级绿色建筑,助推绿色发展"。大会吸引了国内外500多位建筑节能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众多行业企业代表,并有5000多名行业精英在54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分论坛中探讨绿色发展,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交流盛宴。  本次大会上,依托先进的薄膜太阳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上海南汇东滩区域为例,阐述GPS RTK、全站仪和测深仪等设备技术在该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应用探索和实践,利用采用上海市测绘院建立的上海虚拟参考站网络系统(即VRS系统),通过对水深、地形的测量,掌握潮间带高程特征及沿线一定范围陆域的地形情况,以满足水土保持的监测需要。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GPS RTK技术;水土保持;潮间带测量;上海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城市社区邻里交往建设当中那个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在本文中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去探究住区的邻里性,从社区邻里的“社会性”和“空间性”两个方面去探究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与邻里氛围。  【关键词】邻里;社会性;空间性  我们今天对社区的定义是“由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索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关于邻里,邻里一词最初出自《
期刊
【摘要】规划科学自创立以来,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技术控制上,走了一条技术理性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土规划实践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利益分配、空间公正和發展效率等问题,这是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分析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规划不仅要规划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还要规划一个理性的社会。利益分配与发展效率的协调平衡所引起的价值理性和人文关怀,不能用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来解决。
期刊
【摘要】房地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房地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该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研究针对广西房地产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推进房地产业长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房地产业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字方针”(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年,广西房地产市场由去库存、促销售转向防风险、防泡
期刊
【摘要】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之一,对于积极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土地面积辽阔,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面积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匮乏的。加之,我国当前对于土地管理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相关的管理理念与意识还未达到与时俱进的程度,使土地利用率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也略显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管理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亟需得到有效缓解与改善。
期刊
【摘要】以城市意象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大学城城市空间中交流最为频繁,可识别性较强的汇聚空间进行调查,探析大学城意象结构的内在特点以及影响大学城意象热点的因素,为大学城特色空间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发。  【关键词】城市意象;大学城;意象热点  凯文·林奇提出城市空间意象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五大要素构成,并提出“可意象性”的概念,指出这些要素是构成城市可意象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互组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