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學过程中,审题正确是学生顺利解答数学问题的基础,一旦审题环节出现纰漏,就会造成数学解题的错误和失败,让学生在考场中失利。对于小学生来说,审题技能的具备关系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目前,数学审题障碍的存在已经成为众多小学生的一个通病,亟待进行新的整治。从核心素养的内涵谈起,对审题障碍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逐一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审题障碍的有效对策,旨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审题障碍 解决对策
数学本身是一门解题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果将数学比喻为一桌美味佳肴的话,那么有效审题就是开胃前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必不可少。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数学审题错误是许多小学生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它具有普遍性、易发性,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将会阻碍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增长。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审题行为引导时要更得用心、细致,从小处着手进行教学方式地调整,给学生提供更为健全完善的教育服务。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一个偏正副词,其核心是在“素养”上。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能够拥有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进行个人修养、个人能力、个人品格、个人情怀等多方面能力的建立。它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倡导师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创新创造,这种核心素养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践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本身就是一种被国家、社会、民众所认可的重要价值观,它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能够及时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砥砺前行,由此窥探当代教育文化的特点和我国教育的现状。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能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数学审题能力属于发现问题的范畴,也是小学生建立数学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审题障碍的主要表现
1.不够细心造成审题障碍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纪较小,性格活泼乖张,对于数学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进行数学题目的解答时,粗心大意、没有沉下心来认真审题,往往会出现简单的审题错误,这种错误本来是可以有效避免的。例如,在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把加号看作减号,把乘法当成除法等,这些错误的发生会导致后续计算不准确。一旦小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拿到题目直接进行运算,就会造成审题的缺失,造成后期运算的失误。例如,把题目中的3看成8,7看成9等。这些问题只要教师引导小学生在审题时认真细致,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2.理解片面造成审题障碍
小学数学的审题是一个综合的认知过程,它需要学生对数学题目有一个全面地理解,否则,无法准确获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到了小学数学的高年级阶段,低年级的数学计算思维无法有效适应新的数学计算状态,极易造成审题的片面性,停留在数学题目的表象阶段,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造成对数学题目的误解。例如,题目:一根木头长12米,锯了3次以后,每段是多长?许多学生会把题目中的“锯了3次”理解为“分成3段”,从而直接用12÷3=4,但是这个答案刚好是错误的,正确的解法应该是12÷(3+1)=3。这就是学生对题目理解的片面造成的错误。
3.条件复杂造成审题障碍
为了加强小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地理解,小学数学老师在一个题目的设计中往往会设置较多的已知信息,有的是与题目解答直接相关的信息,有的是干扰信息。当计算题目的条件复杂时,也会给小学生的数学审题造成障碍,这是因为小学生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往往题目较长,给出的信息也会较多,此时学生需要在繁多的信息中进行有效数据地提取,从而快速正确得出答案。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应对学生审题障碍的有效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避免审题错误的发生,如把12看成21,把6看成9等一些因为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审题错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对。例如,培养学生默读数学题目的习惯,让学生在进行数学题目阅读的时候要更加认真、细致,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题目阅读能力。通过有效默读这一手段,让学生的阅读速度降下来,阅读质量升上去,让审题错误得到有效避免。一方面,小学数学老师说可以从正面对学生的审题错误进行引导,例如,当学生把12看成21时,要直接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在试卷或习题本上对其进行标注;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侧面对学生的审题错误进行引导,对于经常出现的审题错误,在课堂进行综合地梳理、系统地讲解,例如,引导学生把12分成一个10、两个1;21分成两个10、一个1来进行有效对比记忆。
2.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对数学题目做示范解答,让学生知晓老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办法,通过对教师审题过程的模仿,达到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理解能力的目标。通过同类型题目的对比讲解,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审题,实现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以下两道题的讲解中,题一:一段长1米的木材,王师傅第一次用去10厘米、第二次用去45厘米,这段木材少了多少厘米?题二:一段长2米的木材,王师傅第一次用去10厘米,第二次用去45厘米,这段木材少了多少厘米?通过题目的对比讲解,不难发现,木材的总长是与题目设问不相干的干扰条件,此时,只有跨过干扰条件的小陷阱,才能正确答题。
3.加强现实角度的审题
如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多次阅读题目之后,还是无法有效获取题目的主要条件,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发出去进行数学题目的审题。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科学,有许多的数学题目来源于生活,将数学题目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审题思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相关的数学老师也要加强对数学教学情境的营造,把数学问题放置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讲解,提高数学科目的吸引力、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达到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对下述题目进行讲解:博物馆9点开馆,10点有256人参观,10到12点有94人离开,175人进馆,问12点,博物馆有多少人?对于这种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并且数据较多的题目,可以通过表格法将题目细化,从而让审题变得清晰可见,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数学审题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展开数学学习、进行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审题障碍存在一定的特点,例如,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的审题错误,由于认识片面导致的审题失误,由于题干复杂导致的审题障碍等,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要对小学生不同的审题障碍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有效的解决对策,帮助小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华有称.小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突破方法研究[J].教书育人,2019,(07):48.
[2]王平.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原因及对策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50.
[3]彭瑶.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心理干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核心素养 审题障碍 解决对策
数学本身是一门解题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果将数学比喻为一桌美味佳肴的话,那么有效审题就是开胃前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必不可少。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数学审题错误是许多小学生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它具有普遍性、易发性,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将会阻碍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增长。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审题行为引导时要更得用心、细致,从小处着手进行教学方式地调整,给学生提供更为健全完善的教育服务。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一个偏正副词,其核心是在“素养”上。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能够拥有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进行个人修养、个人能力、个人品格、个人情怀等多方面能力的建立。它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倡导师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创新创造,这种核心素养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践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本身就是一种被国家、社会、民众所认可的重要价值观,它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能够及时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砥砺前行,由此窥探当代教育文化的特点和我国教育的现状。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能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数学审题能力属于发现问题的范畴,也是小学生建立数学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审题障碍的主要表现
1.不够细心造成审题障碍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纪较小,性格活泼乖张,对于数学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进行数学题目的解答时,粗心大意、没有沉下心来认真审题,往往会出现简单的审题错误,这种错误本来是可以有效避免的。例如,在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把加号看作减号,把乘法当成除法等,这些错误的发生会导致后续计算不准确。一旦小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拿到题目直接进行运算,就会造成审题的缺失,造成后期运算的失误。例如,把题目中的3看成8,7看成9等。这些问题只要教师引导小学生在审题时认真细致,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2.理解片面造成审题障碍
小学数学的审题是一个综合的认知过程,它需要学生对数学题目有一个全面地理解,否则,无法准确获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到了小学数学的高年级阶段,低年级的数学计算思维无法有效适应新的数学计算状态,极易造成审题的片面性,停留在数学题目的表象阶段,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造成对数学题目的误解。例如,题目:一根木头长12米,锯了3次以后,每段是多长?许多学生会把题目中的“锯了3次”理解为“分成3段”,从而直接用12÷3=4,但是这个答案刚好是错误的,正确的解法应该是12÷(3+1)=3。这就是学生对题目理解的片面造成的错误。
3.条件复杂造成审题障碍
为了加强小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地理解,小学数学老师在一个题目的设计中往往会设置较多的已知信息,有的是与题目解答直接相关的信息,有的是干扰信息。当计算题目的条件复杂时,也会给小学生的数学审题造成障碍,这是因为小学生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往往题目较长,给出的信息也会较多,此时学生需要在繁多的信息中进行有效数据地提取,从而快速正确得出答案。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应对学生审题障碍的有效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避免审题错误的发生,如把12看成21,把6看成9等一些因为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审题错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对。例如,培养学生默读数学题目的习惯,让学生在进行数学题目阅读的时候要更加认真、细致,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题目阅读能力。通过有效默读这一手段,让学生的阅读速度降下来,阅读质量升上去,让审题错误得到有效避免。一方面,小学数学老师说可以从正面对学生的审题错误进行引导,例如,当学生把12看成21时,要直接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在试卷或习题本上对其进行标注;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侧面对学生的审题错误进行引导,对于经常出现的审题错误,在课堂进行综合地梳理、系统地讲解,例如,引导学生把12分成一个10、两个1;21分成两个10、一个1来进行有效对比记忆。
2.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对数学题目做示范解答,让学生知晓老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办法,通过对教师审题过程的模仿,达到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理解能力的目标。通过同类型题目的对比讲解,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审题,实现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以下两道题的讲解中,题一:一段长1米的木材,王师傅第一次用去10厘米、第二次用去45厘米,这段木材少了多少厘米?题二:一段长2米的木材,王师傅第一次用去10厘米,第二次用去45厘米,这段木材少了多少厘米?通过题目的对比讲解,不难发现,木材的总长是与题目设问不相干的干扰条件,此时,只有跨过干扰条件的小陷阱,才能正确答题。
3.加强现实角度的审题
如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多次阅读题目之后,还是无法有效获取题目的主要条件,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发出去进行数学题目的审题。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科学,有许多的数学题目来源于生活,将数学题目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审题思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相关的数学老师也要加强对数学教学情境的营造,把数学问题放置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讲解,提高数学科目的吸引力、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达到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对下述题目进行讲解:博物馆9点开馆,10点有256人参观,10到12点有94人离开,175人进馆,问12点,博物馆有多少人?对于这种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并且数据较多的题目,可以通过表格法将题目细化,从而让审题变得清晰可见,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数学审题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展开数学学习、进行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审题障碍存在一定的特点,例如,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的审题错误,由于认识片面导致的审题失误,由于题干复杂导致的审题障碍等,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要对小学生不同的审题障碍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有效的解决对策,帮助小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华有称.小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突破方法研究[J].教书育人,2019,(07):48.
[2]王平.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原因及对策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50.
[3]彭瑶.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心理干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