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1-014-01
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来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体系,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者的深刻变革,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必须变革。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经验,倡导新的教育观念,因此,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并得到主动发展。
一、将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作为实践新课程的核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化学课程是教师实践新课程的依据,这是对新课改的纲性要求。教师应对化学课程性质的定位,基本理念的支撑,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诸方面能比较准确的把握。同时,也应较清晰地掌握实验教材的特色,否则化学新课改将无法进行。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会发现:1、是广泛收集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疑问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有趣易学。2、是书中有大量精美的图片,情景交融,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使学生的学习多些生动,少些枯燥。3、是设计的化学实验多。可以使学生勤动手,在实验中学习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分析能力,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在"玩"的同时,使学生发现更多的新知识。4、是期待学生解决的问题多。"你已经知道什么?"、"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练习与实践"、"本章作业"等栏目向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5、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书的正文中不但有引导语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而且在章末设立"整理与归纳",通过问题线索使学生逐渐养成复习整理、回顾反思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二、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中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 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以往的化学课程,也承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表现在听课、实验、作业等一切服从教师安排,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和实验过程提出问题时,教师通常立即解答,把答案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学生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并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自己动手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并通过三组实验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向装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到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多。再通过向两瓶不同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得出空气中O2 的含量比人体呼出气体大,以及通过向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得出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大。学生通过系统的观察、交流,进行了几组简单的对比实验后,从而获得了一些事实性信息,相比呆板地听教师的传授,自己没有任何实践,只是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新课改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教与学的新模式。
三、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构建教与学的新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化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化学学习环境,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1)在讨论时,学生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要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整理,这是一个深化思维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概括、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2)课堂讨论是课堂反馈的重要形式,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教学;(3)课堂讨论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会乐此不疲去发现、尝试、对比,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4)开展课堂讨论便于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人际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合谐氛围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安全时,利用“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经历过或所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很明显。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来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体系,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者的深刻变革,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必须变革。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经验,倡导新的教育观念,因此,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并得到主动发展。
一、将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作为实践新课程的核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化学课程是教师实践新课程的依据,这是对新课改的纲性要求。教师应对化学课程性质的定位,基本理念的支撑,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诸方面能比较准确的把握。同时,也应较清晰地掌握实验教材的特色,否则化学新课改将无法进行。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会发现:1、是广泛收集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疑问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有趣易学。2、是书中有大量精美的图片,情景交融,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使学生的学习多些生动,少些枯燥。3、是设计的化学实验多。可以使学生勤动手,在实验中学习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分析能力,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在"玩"的同时,使学生发现更多的新知识。4、是期待学生解决的问题多。"你已经知道什么?"、"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练习与实践"、"本章作业"等栏目向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5、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书的正文中不但有引导语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而且在章末设立"整理与归纳",通过问题线索使学生逐渐养成复习整理、回顾反思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二、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中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 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以往的化学课程,也承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表现在听课、实验、作业等一切服从教师安排,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和实验过程提出问题时,教师通常立即解答,把答案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学生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并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自己动手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并通过三组实验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向装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到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多。再通过向两瓶不同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得出空气中O2 的含量比人体呼出气体大,以及通过向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得出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大。学生通过系统的观察、交流,进行了几组简单的对比实验后,从而获得了一些事实性信息,相比呆板地听教师的传授,自己没有任何实践,只是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新课改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教与学的新模式。
三、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构建教与学的新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化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化学学习环境,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1)在讨论时,学生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要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整理,这是一个深化思维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概括、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2)课堂讨论是课堂反馈的重要形式,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教学;(3)课堂讨论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会乐此不疲去发现、尝试、对比,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4)开展课堂讨论便于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人际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合谐氛围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安全时,利用“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经历过或所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很明显。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