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中学思品课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正面临着新世纪创造性事业的挑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缺乏创造性思维的人将不能适应于社会。因此,作为中学思品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76-0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中学思品课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正面临着新世纪创造性事业的挑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缺乏创造性思维的人将不能适应于社会。因此,作为中学思品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1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思维
学生是我们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从课本中的材料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本基本理论知识,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第二步运用已学好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快速抢答、分析认识历史事实、社会现实、国际国内的热点、写小论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观点。既能懂得理论观点的内涵,又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方面,是判断学生智力层次高低的主要指标。政治课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采用以下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①引导学生善于随机应变,转换策略;②克服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影响;③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2深入发掘教材,引导学生思维
知识在教材、教学结构中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教师应当揭示思维方法在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沟通中的纽带作用,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的思维脉搏,有助于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教材目录把握教材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思维脉络,并学会知识的检索和整理。因为,政治知识在结构编排上体现了一定的思维结构和顺序。如《经济生活》的课本编排,先从学生熟悉的消费着手,再叙述生产、随后是分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政治科目各内容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如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知识是相互渗透的,在叙述唯物论时就贯穿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思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问的内在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发散思维等能力。另外,引导学生把握教材分析过程的思维方法,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和归纳、演绎以及创新等思维能力是极有帮助的。教材在引出、阐述概念、原理时,也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方法进行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整理出内在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思维训练形式,锤炼学生思维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丰富的思维形式至关重要,正确且合乎学生实际的思维训练形式无疑会刺激良好思维的形成。首先,情境交融,兴趣引导。研究表明,人有了愉快的心情,才会满怀激情地渴求知识。政治课教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有紧密的学科,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必须努力创设乐学的身临其境般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情境中积极求知,主动思维,既学到了政治知识,又激发了思维。例如在讲授《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这一框题时,如果能在导入时用轻松愉悦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枯燥无味的课程也能上的精彩有趣。如导入时,先播放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部分片段,一个手电筒让“大叔”当年引以为豪,而如今呢?我们的家里什么都有啦。这也就是二十几年的光景,而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当中是什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创设生活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其次,组织讨论,鼓励质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特定的问题进行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在确定主题后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异议争论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尽量鼓励“勇敢”者站起来,对课本知识提出意见,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相互评析。通过对问题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分析、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去求知、求异、超越,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这一框题的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并且和学生的生活及消费活动紧密相连,完全可以提出两三个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最后,精练精讲,以练育思。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靠潜移默化,更要靠有意识的严格训练。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化,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这种训练,既包括书面的,又包括口头的。而在实际上,口头训练似乎更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凡是教师提问,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回答,不符合要求的,要要求学生重新考虑、回答。另一方面,注重书面练习并不是搞“题海”战术,做大量低层次识记性的练习只会堵塞学生的思维,抑制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深刻分析教材内在联系,广泛挖掘题源,通过变式、重构等方式设计一些具有较强思考余地和较高训练价值的综合性题目,是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在知识急剧增长更新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用有限的课堂空间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初中政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76-0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中学思品课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正面临着新世纪创造性事业的挑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缺乏创造性思维的人将不能适应于社会。因此,作为中学思品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1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思维
学生是我们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从课本中的材料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本基本理论知识,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第二步运用已学好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快速抢答、分析认识历史事实、社会现实、国际国内的热点、写小论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观点。既能懂得理论观点的内涵,又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方面,是判断学生智力层次高低的主要指标。政治课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采用以下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①引导学生善于随机应变,转换策略;②克服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影响;③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2深入发掘教材,引导学生思维
知识在教材、教学结构中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教师应当揭示思维方法在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沟通中的纽带作用,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的思维脉搏,有助于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教材目录把握教材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思维脉络,并学会知识的检索和整理。因为,政治知识在结构编排上体现了一定的思维结构和顺序。如《经济生活》的课本编排,先从学生熟悉的消费着手,再叙述生产、随后是分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政治科目各内容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如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知识是相互渗透的,在叙述唯物论时就贯穿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思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问的内在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发散思维等能力。另外,引导学生把握教材分析过程的思维方法,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和归纳、演绎以及创新等思维能力是极有帮助的。教材在引出、阐述概念、原理时,也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方法进行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整理出内在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思维训练形式,锤炼学生思维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丰富的思维形式至关重要,正确且合乎学生实际的思维训练形式无疑会刺激良好思维的形成。首先,情境交融,兴趣引导。研究表明,人有了愉快的心情,才会满怀激情地渴求知识。政治课教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有紧密的学科,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必须努力创设乐学的身临其境般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情境中积极求知,主动思维,既学到了政治知识,又激发了思维。例如在讲授《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这一框题时,如果能在导入时用轻松愉悦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枯燥无味的课程也能上的精彩有趣。如导入时,先播放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部分片段,一个手电筒让“大叔”当年引以为豪,而如今呢?我们的家里什么都有啦。这也就是二十几年的光景,而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当中是什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创设生活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其次,组织讨论,鼓励质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特定的问题进行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在确定主题后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异议争论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尽量鼓励“勇敢”者站起来,对课本知识提出意见,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相互评析。通过对问题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分析、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去求知、求异、超越,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这一框题的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并且和学生的生活及消费活动紧密相连,完全可以提出两三个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最后,精练精讲,以练育思。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靠潜移默化,更要靠有意识的严格训练。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化,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起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这种训练,既包括书面的,又包括口头的。而在实际上,口头训练似乎更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凡是教师提问,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回答,不符合要求的,要要求学生重新考虑、回答。另一方面,注重书面练习并不是搞“题海”战术,做大量低层次识记性的练习只会堵塞学生的思维,抑制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深刻分析教材内在联系,广泛挖掘题源,通过变式、重构等方式设计一些具有较强思考余地和较高训练价值的综合性题目,是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在知识急剧增长更新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用有限的课堂空间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