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学生的作文老师批改,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语文老师也常常为此而花费很多的时间,付出许多精力,可是最终效果与老师的付出不能成正比,如何快速、高效地批改作文,是一直困扰着教师的一个教学难点。我校鉴于这种情况,开展了学生自改、互评的作文教学研究,即怎样改进作文批改方法,提高批改效率,把语文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正在逐渐形成和快速发展中,让学生自评和互相评改作文,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现将本学年的具体做法及想法总结如下:
1 自改互评的意义
1.1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改互评作文,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承认,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以前,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现在,他们是主动的参与者。这对他们具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师让其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在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学生便会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习的欢乐,并进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被多次反复激发后,就慢慢形成了一种自尊和自信。这也正是作文教学所必需的。
1.2 能加深学生彼此间的了解,取长补短,逐步提高。作为一种开放式教学,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法的潜在理论依据也在于此。它打破了学生之间互相封闭的局面,使改评者能亲自去品评同学的作文,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同学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能依据自己的情感意愿去评判同学;使被改评者能看到同学对自己作文的态度,听到同学对自己作文褒贬的真实声音,并从中了解到同学改评、欣赏作文的水平及个人好恶。这样,通过长期的接触与沟通,同学之间彼此的了解就会慢慢加深。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之间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并能与各种理性的“自律”成份同步增长,所以,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坚持互改互评作文,即可取长补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与改评水平。
1.3 能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自改互评,使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在认识同学的作文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接受同学的一些长处;在改评同学的作文时,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在收到同学为自己改评的作文时,可斟酌损益,平等争鸣。这样,学生就由过去被动接受老师的改评而变成了现在自己主动去参与改评。写作学习中,学生只有处于这种主动的地位,才能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并有所突破和发展,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和个性。
2 具体操作
2.1 建立合作评改小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好中差搭配为原则,每四至六个人一小组,由学生自选组长一名,全面负责本组的评改活动。合作小组活动时围成一圈,这样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也便于开展合作修改作文活动。
2.2 确定评价标准,制定分等级目标。作文批改要确定评价标准,即每次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求及常规性的习作要求。确定了评价标准之后,还要制定分等级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把学生的作文划分为优、良、及格和待评四个等级,因此习作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平时每次作文训练一般都有侧重点,教师可因导学生抓住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联系习作单元的课文与学生共同制定习作要求。只有确定了习作要求,学生写作和学生评价才能具体,才能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也要照顾一般的问题,如书写规范整洁、错别字、标点符号、文理通顺等常规性的习作要求等。
当然,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确定评价重点和制定等级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区别对待,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可放低要求,评改时应当以表扬、鼓励为主。所以在学生为同学写批语时的原则就是多找优点,少找缺点。
3 搭建课堂平台,实现由教师的导到学生作文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改革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搭建课堂平台,实现学生作文的自我评改和互相评改,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评改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作主,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作出相应的评价,再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来提高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3.1 导。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写,并制定相应的习作目标。这节课主要分六步进行:①教师以优美的语言或音乐、视频等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本节课,预设学习的情境。②引导学生找素材。根据每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打开自己记忆的闸门搜寻与本节课话题有关的所有材料,同时将自己想到的所有内容以条目形式罗列于练习本上。③确定中心。教师以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确定中心,并将中心以简洁的语言写在练习本上。④根据中心选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中心再次筛选材料,确定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同时在小组内交流、班上交流。⑤共同确定习作要求。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习作要求,不仅给学生写作时的导向。在整个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的过程中是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拿到了作文本,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所以老师要根据每次作文,紧紧联系本单元的课文作为写作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名家们写这类文章运用了哪些方法,怎样安排结构,从而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出习作要求。⑥列出写作提纲。根据习作要求安排文章结构,开头用什么方法引出话题,中间写几段,哪段详写,运用什么写作方法,那段略写,如何由事或人引向人生思考、社会思考,结尾怎样深化主题。
3.2 写。第二课时的重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提纲当堂完成作文,并且出声自改。学生完成文章的写作之后,我一般都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作文检查修改,之后再交上来。这样,对在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或不当的地方能及时予以改正。通常,我们的要求是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凭借语感,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
3.3 评。四人评议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分配批改任务,评改组内分发的作文。教师事先将作文分发到每个小组中,课上共同回忆习作要求、批改的基本要求,明确批改的基本步骤,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批改的建议,就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开始批改。批改的具体方法是两人共同改一篇,要做到三读:一读改词句、标点:初次感知中完成对字、词、句的评点;二读看内容,写旁批:逐段研读,对照习作要求,写出旁批;三读看全篇、看结构,写总评:最后两人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再写出总批,尽量写具体些,不足处写出修改意见,打出等级,签上日期和批改者姓名。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互相交流个人意见,利用已知研究未知,变他知为己知,进而转化为全组共识。教师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巡回指导。
3.4 赏。按照一枝独秀——百家争鸣——佳作欣赏——千锤百炼——习作后的反思五个环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认真的分析及学习。
3.4.1 在小组活动大体完成预定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大范围地交流。对部分同学的好题目、好开头或结尾、好句段、好结构、好材料进行赏析点评与学习。这一环节我们把它定为“一枝独秀”,同学推荐时要说明是谁的好题目或好结构,以及推荐的理由,这样的环节对学生写作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精神的鼓励。
3.4.2 百家争鸣是斟酌疑点的环节。在批改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评改完成了老师规定的内容和达到预定目标,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评改还有欠缺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无法回答时,即遇到词、句、材料或结构上有疑义的地方,不知到一些词到底运用是不是准确,把这些有疑义的地方拿到班上共同讨论,在争讨中,学生明白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对表达中心的重要作用,明白如何遣词造句,明白选材方法,明白结构怎样安排更好等等。这一环节既打破了学生之间互相封闭的局面,也真正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
3.4.3 佳作欣赏分为佳作欣赏和答记者问两个环节。佳作欣赏是由作者自己将作品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共同欣赏并学习佳作的构思、写法、语言等,这对于佳作的作者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对于听者来说有利于推广好的写作方法,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同学们智慧的结晶。答记者问是听者向作者学习写作方法的过程,即听者向作者采访如何构思,怎样写好作文的方法。
3.4.4 千锤百炼是作文物归原主后,作者遇到批改者给自己该词、句、材料或结构上有疑义的地方,把这些有疑义的地方拿到班上共同讨论,在争讨中,进一步明白词语运用的准确,结构安排等。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吸收其他同学作文精华后,对自己作文再修改的过程,这一环节也养成了学生反复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3.4.5 习作后的反思是一个让学生及时总结、及时学习的环节,每次习作都让学生总结作文的优点与不足,既可让学生实实在在学会些写作技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4 效果
4.1 集体评改和学生互评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4.2 大大的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一个月才能批完。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肯定,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方法,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
4.3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4.4 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评改和互评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前后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讨论中,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更加周密,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总之,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合作学习,最大的有优点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聚集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作文教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1 自改互评的意义
1.1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改互评作文,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承认,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以前,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现在,他们是主动的参与者。这对他们具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师让其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在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学生便会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习的欢乐,并进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被多次反复激发后,就慢慢形成了一种自尊和自信。这也正是作文教学所必需的。
1.2 能加深学生彼此间的了解,取长补短,逐步提高。作为一种开放式教学,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法的潜在理论依据也在于此。它打破了学生之间互相封闭的局面,使改评者能亲自去品评同学的作文,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同学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能依据自己的情感意愿去评判同学;使被改评者能看到同学对自己作文的态度,听到同学对自己作文褒贬的真实声音,并从中了解到同学改评、欣赏作文的水平及个人好恶。这样,通过长期的接触与沟通,同学之间彼此的了解就会慢慢加深。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之间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并能与各种理性的“自律”成份同步增长,所以,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坚持互改互评作文,即可取长补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与改评水平。
1.3 能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自改互评,使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在认识同学的作文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接受同学的一些长处;在改评同学的作文时,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在收到同学为自己改评的作文时,可斟酌损益,平等争鸣。这样,学生就由过去被动接受老师的改评而变成了现在自己主动去参与改评。写作学习中,学生只有处于这种主动的地位,才能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并有所突破和发展,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和个性。
2 具体操作
2.1 建立合作评改小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好中差搭配为原则,每四至六个人一小组,由学生自选组长一名,全面负责本组的评改活动。合作小组活动时围成一圈,这样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也便于开展合作修改作文活动。
2.2 确定评价标准,制定分等级目标。作文批改要确定评价标准,即每次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求及常规性的习作要求。确定了评价标准之后,还要制定分等级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把学生的作文划分为优、良、及格和待评四个等级,因此习作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平时每次作文训练一般都有侧重点,教师可因导学生抓住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联系习作单元的课文与学生共同制定习作要求。只有确定了习作要求,学生写作和学生评价才能具体,才能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也要照顾一般的问题,如书写规范整洁、错别字、标点符号、文理通顺等常规性的习作要求等。
当然,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确定评价重点和制定等级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区别对待,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可放低要求,评改时应当以表扬、鼓励为主。所以在学生为同学写批语时的原则就是多找优点,少找缺点。
3 搭建课堂平台,实现由教师的导到学生作文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改革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搭建课堂平台,实现学生作文的自我评改和互相评改,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评改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作主,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作出相应的评价,再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来提高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3.1 导。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写,并制定相应的习作目标。这节课主要分六步进行:①教师以优美的语言或音乐、视频等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本节课,预设学习的情境。②引导学生找素材。根据每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打开自己记忆的闸门搜寻与本节课话题有关的所有材料,同时将自己想到的所有内容以条目形式罗列于练习本上。③确定中心。教师以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确定中心,并将中心以简洁的语言写在练习本上。④根据中心选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中心再次筛选材料,确定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同时在小组内交流、班上交流。⑤共同确定习作要求。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习作要求,不仅给学生写作时的导向。在整个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的过程中是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拿到了作文本,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所以老师要根据每次作文,紧紧联系本单元的课文作为写作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名家们写这类文章运用了哪些方法,怎样安排结构,从而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出习作要求。⑥列出写作提纲。根据习作要求安排文章结构,开头用什么方法引出话题,中间写几段,哪段详写,运用什么写作方法,那段略写,如何由事或人引向人生思考、社会思考,结尾怎样深化主题。
3.2 写。第二课时的重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提纲当堂完成作文,并且出声自改。学生完成文章的写作之后,我一般都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作文检查修改,之后再交上来。这样,对在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或不当的地方能及时予以改正。通常,我们的要求是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凭借语感,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
3.3 评。四人评议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分配批改任务,评改组内分发的作文。教师事先将作文分发到每个小组中,课上共同回忆习作要求、批改的基本要求,明确批改的基本步骤,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批改的建议,就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开始批改。批改的具体方法是两人共同改一篇,要做到三读:一读改词句、标点:初次感知中完成对字、词、句的评点;二读看内容,写旁批:逐段研读,对照习作要求,写出旁批;三读看全篇、看结构,写总评:最后两人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再写出总批,尽量写具体些,不足处写出修改意见,打出等级,签上日期和批改者姓名。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互相交流个人意见,利用已知研究未知,变他知为己知,进而转化为全组共识。教师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巡回指导。
3.4 赏。按照一枝独秀——百家争鸣——佳作欣赏——千锤百炼——习作后的反思五个环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认真的分析及学习。
3.4.1 在小组活动大体完成预定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大范围地交流。对部分同学的好题目、好开头或结尾、好句段、好结构、好材料进行赏析点评与学习。这一环节我们把它定为“一枝独秀”,同学推荐时要说明是谁的好题目或好结构,以及推荐的理由,这样的环节对学生写作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精神的鼓励。
3.4.2 百家争鸣是斟酌疑点的环节。在批改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评改完成了老师规定的内容和达到预定目标,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评改还有欠缺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无法回答时,即遇到词、句、材料或结构上有疑义的地方,不知到一些词到底运用是不是准确,把这些有疑义的地方拿到班上共同讨论,在争讨中,学生明白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对表达中心的重要作用,明白如何遣词造句,明白选材方法,明白结构怎样安排更好等等。这一环节既打破了学生之间互相封闭的局面,也真正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
3.4.3 佳作欣赏分为佳作欣赏和答记者问两个环节。佳作欣赏是由作者自己将作品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共同欣赏并学习佳作的构思、写法、语言等,这对于佳作的作者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对于听者来说有利于推广好的写作方法,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同学们智慧的结晶。答记者问是听者向作者学习写作方法的过程,即听者向作者采访如何构思,怎样写好作文的方法。
3.4.4 千锤百炼是作文物归原主后,作者遇到批改者给自己该词、句、材料或结构上有疑义的地方,把这些有疑义的地方拿到班上共同讨论,在争讨中,进一步明白词语运用的准确,结构安排等。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吸收其他同学作文精华后,对自己作文再修改的过程,这一环节也养成了学生反复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3.4.5 习作后的反思是一个让学生及时总结、及时学习的环节,每次习作都让学生总结作文的优点与不足,既可让学生实实在在学会些写作技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4 效果
4.1 集体评改和学生互评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4.2 大大的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一个月才能批完。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肯定,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方法,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
4.3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4.4 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评改和互评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前后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讨论中,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更加周密,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总之,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合作学习,最大的有优点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聚集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作文教学思想的重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