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全球金融危机历史,新兴经济体总与发达经济体“患难与共”,但却不一定能分享危机过后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和繁荣,反而要承受资本跨国回流引发的新危机。近期,美国就业数据好转,美联储拉开数量宽松政策退出帷幕,全球流动性收紧预期不断升温,资本大规模撤出显现,部分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大幅下滑。顿时,新兴经济体上空再次密集“被”金融危机的阴云。历史会否再次重演?
金融危机是谁惹的祸
历史来看,金融危机总是内部政策失调、外部政策诱发的结果,是资本大规模跨国流动催生泡沫、泡沫破灭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上世纪拉美和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内部政策失调。首先,过早的资本账户自由化,为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提供便利。上世纪80~9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将全球资本账户自由化推到新的高度。缺乏必要的资本管制防火墙,投机资本泛滥。其次,货币错配,外债风险加剧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前夕,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占国民收入比率高达40%,其中又以短期外债为主。外资撤离时出现踩踏效应和偿付危机。其三,外汇储备不足,支付能力恶化加剧信心危机。如上世纪80~90年代,主要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经常账户逆差不断扩大。1995年,泰国等国家的经常账户逆差/GDP比率接近10%。资本外逃时,外汇储备不足,对外支付能力迅速恶化,加速金融市场信心崩溃。最后,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给危机提供了土壤。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一方面使得本币高估,另一方面,为维持汇率会加速外汇储备消耗的隐患被做空的投机者所利用。
跨国资本大规模流出是金融危机爆发的触发器。危机过后,发达经济体常采取低息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大量的流动性。而新兴经济体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利息回报,其风险资产为国际资本所青睐。国际资本大规模涌入,催生资产泡沫。当发达国家经济回暖,加息收紧流动性,跨国资本大规模回流,新兴经济体出现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爆发金融危机。
相似的金融危机前奏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似,全球进入流动性扩张周期,宽松程度史无前例。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基准利率持续维持近零水平,与新兴经济体的利差明显高于上一轮危机爆发前期。更甚者,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扩张了资产负债表。巨量的流动性源源不断涌入新兴经济体。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开始复苏,吹响了国际资本回流的集结号。美联储宣布自2014年1月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每月资产购买规模从850亿美元降至750亿美元,这只不过是预期中的一只靴子终于落地而已。事实上,资本早已开始逃离新兴经济体。从2011年下半年至2013年底,巴西雷亚尔和印度卢比已经累计贬值40%,2013年4月至12月印尼盾累计贬值23%。
这次或有不同
和上世纪爆发的金融危机相比,有着相似的危机过后泛滥的全球流动性,有着相似的资本大规模流动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但这次或有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新兴经济体国内政策和金融环境有了较大改变,上演相似悲剧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新兴经济体普遍加强了资本管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管制措施进一步强化,并获得国际认可。其次,国际收支改善,外汇储备增加,应对危机能力提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十年,新兴经济体共享全球化的红利,经常账户由逆差转为顺差,积累大量外汇储备。其三,货币结构趋于合理,外债依赖程度降低。上一轮危机后,新兴经济体更多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股权投资替代外债。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表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率已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40%下降至20%以下。最后,汇率制度有所调整,灵活性增加。可见,新兴经济体集体发生货币危机继而爆发金融危机的内部环境已改变。
然而,不同的还有外部环境已经改变,内部新风险在集聚。有别于上一轮金融危机过后全球共享了全球化的黄金十年,这次全球化可能进入了黑铁时代。外部需求疲弱,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新兴经济体经济外需拉力大不如从前。同时,新兴经济体国内金融资产价格高企,信贷规模膨胀,这有可能成为爆发金融危机的另一条导火索。
新兴经济体要做的,是切断各种可能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金融危机是谁惹的祸
历史来看,金融危机总是内部政策失调、外部政策诱发的结果,是资本大规模跨国流动催生泡沫、泡沫破灭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上世纪拉美和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内部政策失调。首先,过早的资本账户自由化,为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提供便利。上世纪80~9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将全球资本账户自由化推到新的高度。缺乏必要的资本管制防火墙,投机资本泛滥。其次,货币错配,外债风险加剧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前夕,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占国民收入比率高达40%,其中又以短期外债为主。外资撤离时出现踩踏效应和偿付危机。其三,外汇储备不足,支付能力恶化加剧信心危机。如上世纪80~90年代,主要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经常账户逆差不断扩大。1995年,泰国等国家的经常账户逆差/GDP比率接近10%。资本外逃时,外汇储备不足,对外支付能力迅速恶化,加速金融市场信心崩溃。最后,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给危机提供了土壤。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一方面使得本币高估,另一方面,为维持汇率会加速外汇储备消耗的隐患被做空的投机者所利用。
跨国资本大规模流出是金融危机爆发的触发器。危机过后,发达经济体常采取低息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大量的流动性。而新兴经济体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利息回报,其风险资产为国际资本所青睐。国际资本大规模涌入,催生资产泡沫。当发达国家经济回暖,加息收紧流动性,跨国资本大规模回流,新兴经济体出现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爆发金融危机。
相似的金融危机前奏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似,全球进入流动性扩张周期,宽松程度史无前例。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基准利率持续维持近零水平,与新兴经济体的利差明显高于上一轮危机爆发前期。更甚者,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扩张了资产负债表。巨量的流动性源源不断涌入新兴经济体。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开始复苏,吹响了国际资本回流的集结号。美联储宣布自2014年1月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每月资产购买规模从850亿美元降至750亿美元,这只不过是预期中的一只靴子终于落地而已。事实上,资本早已开始逃离新兴经济体。从2011年下半年至2013年底,巴西雷亚尔和印度卢比已经累计贬值40%,2013年4月至12月印尼盾累计贬值23%。
这次或有不同
和上世纪爆发的金融危机相比,有着相似的危机过后泛滥的全球流动性,有着相似的资本大规模流动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但这次或有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新兴经济体国内政策和金融环境有了较大改变,上演相似悲剧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新兴经济体普遍加强了资本管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管制措施进一步强化,并获得国际认可。其次,国际收支改善,外汇储备增加,应对危机能力提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十年,新兴经济体共享全球化的红利,经常账户由逆差转为顺差,积累大量外汇储备。其三,货币结构趋于合理,外债依赖程度降低。上一轮危机后,新兴经济体更多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股权投资替代外债。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表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率已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40%下降至20%以下。最后,汇率制度有所调整,灵活性增加。可见,新兴经济体集体发生货币危机继而爆发金融危机的内部环境已改变。
然而,不同的还有外部环境已经改变,内部新风险在集聚。有别于上一轮金融危机过后全球共享了全球化的黄金十年,这次全球化可能进入了黑铁时代。外部需求疲弱,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新兴经济体经济外需拉力大不如从前。同时,新兴经济体国内金融资产价格高企,信贷规模膨胀,这有可能成为爆发金融危机的另一条导火索。
新兴经济体要做的,是切断各种可能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