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把现实的内容注入教学,让课堂时时奏响时代的音符,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精选时政、用好时政,真正做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培养多种能力的同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 时政教学 精选时政 用好时政
教材知识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新情况、新信息却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涌现,学生期盼教师对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因此,教师若一味照本宣科,不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结合,就会使得思想政治课更加枯燥沉闷。基于此,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注意把学生看成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发展着的人,不断把现实的内容注入教学,力求使用最新的素材,让课堂弹奏时代的音符,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引导学生立足教材观点且走出教材,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
然而,每天时政繁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公民个人新闻;既有国内新闻,又有国际热点,让学生事无巨细地掌握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其中带有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使其成为鲜活的课程资源,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能引导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因此,时政不仅要选好,而且要用好,才能真正做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一、精选时政
(一)注入国内外大事尤其注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思政教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同时,也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注入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内容。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形成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格局,必将有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在学习教材时,及时把这一内容补充进去,可使学生看到我党的政治智慧,加深对党的领导、文化建设等内容的理解。
(二)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时政热点。
政治课教材列举的事例,与现实生活的变化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入新近发生的时政热点来说明教材的观点,做到与时代同步。在学习《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我引入了南海问题,首先介绍了南海的历史、资源、战略地位,争端的国家,介入或准备介入的国家,然后呈现出两个问题:(1)南海争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学生在思考讨论中,理解了教材的观点和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与政策,大大增强了教材的现实性和教学的时代性。
(三)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
新课程强调学生回归生活,教学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实际,把学生现有的生活体验作为知识生成的支撑,追求并实现教育的生活意义。在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针对部分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格调低俗、形态雷同等倾向,部分观众要求改善节目类型,提高节目质量,多播出一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高品位节目;有的群众还提议,各台都要开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针对生活中的这一现象,我呈现了以下问题:(1)你认为哪些节目应该被限并说明理由?(2)对上述部分群众的要求和建议你是支持还是反对?理由是什么?由于事例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既讲授了教材的知识点,又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迷惑,增强辨别不同事物的能力。
(四)国内时政优先,国家利益至上。
选择时政,要兼顾国内与国际;在统筹兼顾的同时,要把重点放在国内时政上,国际时政也应“以我为主”,即与我国国家利益密切相连的问题。如2011年9月日本新内阁成立,野田佳彦当选首相。这是学生务必知道的一个时政,因为日本内阁的变动,极有可能引发日本外交政策的调整,而关于钓鱼岛、东海问题的政策更是直接关乎我国利益。
二、用好时政,要坚持小入口、具体化
思想政治的试题一般是“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往往是起点较高而落点较低。因此在运用时政教学时,不宜进行粗放型教学,泛泛而谈;而应从某一具体问题入手,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时,针对沸沸扬扬的名人故里之争,我先进行了这样的概括:“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从黄帝、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诸葛亮故里之争;从三省四地争曹雪芹,再到两国四地争李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文叫停。”设置了如下问题:(1)名人故里之争的实质是什么?(2)简要分析名人故里之争纷起的原因。(3)国家有关部门为什么发文叫停?结合教材知识,设置答题角度,引导学生在放飞思维的同时,运用规范化的思政术语,条理清晰地组织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由于自主命题地方的不断增加,思想政治课的时政教学应关注一些具有全局意义的地区特色,如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及发展战略等;由于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所用时政一定是求“新”,而不是把过去的新闻继续使用;即使是带有长效性、全局性特点的时政,如科学发展观等,也必须引入最新的时代内容。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 时政教学 精选时政 用好时政
教材知识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新情况、新信息却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涌现,学生期盼教师对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因此,教师若一味照本宣科,不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结合,就会使得思想政治课更加枯燥沉闷。基于此,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注意把学生看成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发展着的人,不断把现实的内容注入教学,力求使用最新的素材,让课堂弹奏时代的音符,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引导学生立足教材观点且走出教材,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
然而,每天时政繁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公民个人新闻;既有国内新闻,又有国际热点,让学生事无巨细地掌握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其中带有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使其成为鲜活的课程资源,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能引导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因此,时政不仅要选好,而且要用好,才能真正做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一、精选时政
(一)注入国内外大事尤其注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思政教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同时,也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注入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内容。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形成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格局,必将有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在学习教材时,及时把这一内容补充进去,可使学生看到我党的政治智慧,加深对党的领导、文化建设等内容的理解。
(二)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时政热点。
政治课教材列举的事例,与现实生活的变化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入新近发生的时政热点来说明教材的观点,做到与时代同步。在学习《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我引入了南海问题,首先介绍了南海的历史、资源、战略地位,争端的国家,介入或准备介入的国家,然后呈现出两个问题:(1)南海争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学生在思考讨论中,理解了教材的观点和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与政策,大大增强了教材的现实性和教学的时代性。
(三)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
新课程强调学生回归生活,教学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实际,把学生现有的生活体验作为知识生成的支撑,追求并实现教育的生活意义。在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针对部分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格调低俗、形态雷同等倾向,部分观众要求改善节目类型,提高节目质量,多播出一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高品位节目;有的群众还提议,各台都要开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针对生活中的这一现象,我呈现了以下问题:(1)你认为哪些节目应该被限并说明理由?(2)对上述部分群众的要求和建议你是支持还是反对?理由是什么?由于事例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既讲授了教材的知识点,又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迷惑,增强辨别不同事物的能力。
(四)国内时政优先,国家利益至上。
选择时政,要兼顾国内与国际;在统筹兼顾的同时,要把重点放在国内时政上,国际时政也应“以我为主”,即与我国国家利益密切相连的问题。如2011年9月日本新内阁成立,野田佳彦当选首相。这是学生务必知道的一个时政,因为日本内阁的变动,极有可能引发日本外交政策的调整,而关于钓鱼岛、东海问题的政策更是直接关乎我国利益。
二、用好时政,要坚持小入口、具体化
思想政治的试题一般是“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往往是起点较高而落点较低。因此在运用时政教学时,不宜进行粗放型教学,泛泛而谈;而应从某一具体问题入手,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时,针对沸沸扬扬的名人故里之争,我先进行了这样的概括:“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从黄帝、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诸葛亮故里之争;从三省四地争曹雪芹,再到两国四地争李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文叫停。”设置了如下问题:(1)名人故里之争的实质是什么?(2)简要分析名人故里之争纷起的原因。(3)国家有关部门为什么发文叫停?结合教材知识,设置答题角度,引导学生在放飞思维的同时,运用规范化的思政术语,条理清晰地组织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由于自主命题地方的不断增加,思想政治课的时政教学应关注一些具有全局意义的地区特色,如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及发展战略等;由于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所用时政一定是求“新”,而不是把过去的新闻继续使用;即使是带有长效性、全局性特点的时政,如科学发展观等,也必须引入最新的时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