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高校社团概况
1.1高校社团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加强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增强新时期高校学生活动参与的广泛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际交往舞台,又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1.2当前高校社团概况
从各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看,各高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良莠不齐。发展好的杜团其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置高,并能突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氛围,能给同学们的全面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
而发展较差的高校社圃情况各不相同,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活动质量差、各社团的发展波动大。各高校对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情况也不一样,一般都有挂名的指导教师,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也不相同。由于大部分教师自身工作学习较忙,又无专门的补助,因此,有不少社团实际上处于无教师指导的状况。
2 高校杜团建设问题剖析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加入社团的热情很高,而且对在社团中能够获得的乐趣与知识也抱有较高的期望。但现实中的大学生社团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意料之外的问题,造成了社团发展的瓶颈以及社团口碑的破坏。
2.1社团活动缺乏创新精神
高校社团活动很多,但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创意。这主要在于社团骨干工作能力不强、业务生疏,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许多大型社团不注重举办活动过程中对于人力与资源的分配使用效率,忽略科学策划安排合理用人用钱的现象,干事则容易出现身心俱疲没有体会到参与组织活动的乐趣甚至被边缘化的感觉,丧失对社团的热情。一些社团由于自身文化传承与传统认识观念局限的因素,举办的社团活动千篇一律、毫无创新。一些社团每个学年只有几个固定形式的活动,加之社团负责人缺乏上进心,不善于改进创新,社团成员的疲于应付,从负面削减了社团活动应获得的成效,活动的效果不佳也加重了社团成员认为社团活动单调乏味的心理因索影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2.2社团活动影响正常学习
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参与度要高于理工类的学生。深奥的专业知识与繁杂的课后作业常使理工类的学生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突如其来的社团工作更会使他们雪上加霜,多数理工类学生在学习与社团的取舍中放弃社团。这说明了社团对于学生的正常学习会或多或少的产生影响与干扰。
参加过辩论队的同学都反映在比赛期间几乎天天花大部分时间搜集资料并进行模拟比赛辩论,这样的生活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时间。由于疲惫与忙乱导致空闲时间也无心去学习,从而影响学业成绩。而在一些球队中也存在类似情况,高强度的训练使得学生除了训练,失去做其他工作的动力,同样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许多社团工作在时间的协调方面存在困难,因此社团工作与上课时间相冲突的现象时常发生。许多社团成员逃课去参加社团活动,耽搁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长此以往,会产生厌学、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影响自己的学习。
2.3部分社团存在官僚化倾向
许多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学生社团组织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官僚化因素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与干扰,严重损害学生社团干部在社团其他成员心目中的形象。学生社团的成员常常因同班、同乡产生一些小团体,许多“小团体”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首先从自身角度出发,更多的考虑自身利益的得失。造成社团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内耗增加,效率降低,意见难以统一等问题的出现,甚至导致分裂,给社团带来不好的影响。许多社团的负责人凭借其资历与身份,在社团的管理上并不重视民意,这极大地伤害了一些社团其他成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部分社团在干事的选择使用和培养上存在不负责任的表现,在最后的换届中也采取主观臆断草率专断进行的现象。
3 加强高校社团管理的几点对策
3.1明确主题,确保社团发展方向
确保大学生社团发展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对社团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从宏观上科学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高度注重对社团文化的深层次塑造。理论学习类社团着重于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如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创建的党建学习型社团,组织开展大型户外党章知识学习的活动,用新颖的方式引导广大同学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而学术科技类社团,则需要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学术活动的热情,志愿服务类社团,应鼓励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不断引导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文化艺术类社团,要着力营造健康、活泼,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
3.2加强管理,健全社团规章制度
为保证社团运作井然有序,必须狠抓社团制度建设。针对不同高校的特点,建立健全学校社团的规章制度,对于大学生社团的申报批准、日常管理、以及考核奖惩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做到“有法可依”,使社团管理科学化、制度化,避免官僚化。要善于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健康有效的竞争合作环境,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分步推进。
3.3配备教师,提升社团活动质量
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应当注意结合学校传统和专业特点,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校制宜地发展大学生社团,要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专业教师指导社团活动不仅能够保证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且能够及大地促进社团活动的质量。选派一些专业知识过硬、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深度。每年对社团的工作进行评比,并对优秀社团的指导老师的付出计算进年工作量,在职称评定时作为考量标准之一,激发更多的专业老师指导社团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3.4深入实践,拓展社团活动空间
高校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喜欢参加社会实践性比较强的社团,觉得社会实践类的活动对自己更有益,这就要求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拓展,结合社团或学生专业特点,让会员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下企业,进社区、访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认识,增强应用能力。在实践中,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都是教育资源,从中汲取力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自我与社会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潜能。
1.1高校社团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加强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增强新时期高校学生活动参与的广泛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际交往舞台,又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1.2当前高校社团概况
从各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看,各高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良莠不齐。发展好的杜团其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置高,并能突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氛围,能给同学们的全面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
而发展较差的高校社圃情况各不相同,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活动质量差、各社团的发展波动大。各高校对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情况也不一样,一般都有挂名的指导教师,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也不相同。由于大部分教师自身工作学习较忙,又无专门的补助,因此,有不少社团实际上处于无教师指导的状况。
2 高校杜团建设问题剖析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加入社团的热情很高,而且对在社团中能够获得的乐趣与知识也抱有较高的期望。但现实中的大学生社团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意料之外的问题,造成了社团发展的瓶颈以及社团口碑的破坏。
2.1社团活动缺乏创新精神
高校社团活动很多,但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创意。这主要在于社团骨干工作能力不强、业务生疏,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许多大型社团不注重举办活动过程中对于人力与资源的分配使用效率,忽略科学策划安排合理用人用钱的现象,干事则容易出现身心俱疲没有体会到参与组织活动的乐趣甚至被边缘化的感觉,丧失对社团的热情。一些社团由于自身文化传承与传统认识观念局限的因素,举办的社团活动千篇一律、毫无创新。一些社团每个学年只有几个固定形式的活动,加之社团负责人缺乏上进心,不善于改进创新,社团成员的疲于应付,从负面削减了社团活动应获得的成效,活动的效果不佳也加重了社团成员认为社团活动单调乏味的心理因索影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2.2社团活动影响正常学习
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参与度要高于理工类的学生。深奥的专业知识与繁杂的课后作业常使理工类的学生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突如其来的社团工作更会使他们雪上加霜,多数理工类学生在学习与社团的取舍中放弃社团。这说明了社团对于学生的正常学习会或多或少的产生影响与干扰。
参加过辩论队的同学都反映在比赛期间几乎天天花大部分时间搜集资料并进行模拟比赛辩论,这样的生活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时间。由于疲惫与忙乱导致空闲时间也无心去学习,从而影响学业成绩。而在一些球队中也存在类似情况,高强度的训练使得学生除了训练,失去做其他工作的动力,同样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许多社团工作在时间的协调方面存在困难,因此社团工作与上课时间相冲突的现象时常发生。许多社团成员逃课去参加社团活动,耽搁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长此以往,会产生厌学、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影响自己的学习。
2.3部分社团存在官僚化倾向
许多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学生社团组织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官僚化因素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与干扰,严重损害学生社团干部在社团其他成员心目中的形象。学生社团的成员常常因同班、同乡产生一些小团体,许多“小团体”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首先从自身角度出发,更多的考虑自身利益的得失。造成社团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内耗增加,效率降低,意见难以统一等问题的出现,甚至导致分裂,给社团带来不好的影响。许多社团的负责人凭借其资历与身份,在社团的管理上并不重视民意,这极大地伤害了一些社团其他成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部分社团在干事的选择使用和培养上存在不负责任的表现,在最后的换届中也采取主观臆断草率专断进行的现象。
3 加强高校社团管理的几点对策
3.1明确主题,确保社团发展方向
确保大学生社团发展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对社团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从宏观上科学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高度注重对社团文化的深层次塑造。理论学习类社团着重于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如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创建的党建学习型社团,组织开展大型户外党章知识学习的活动,用新颖的方式引导广大同学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而学术科技类社团,则需要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学术活动的热情,志愿服务类社团,应鼓励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不断引导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文化艺术类社团,要着力营造健康、活泼,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
3.2加强管理,健全社团规章制度
为保证社团运作井然有序,必须狠抓社团制度建设。针对不同高校的特点,建立健全学校社团的规章制度,对于大学生社团的申报批准、日常管理、以及考核奖惩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做到“有法可依”,使社团管理科学化、制度化,避免官僚化。要善于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健康有效的竞争合作环境,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分步推进。
3.3配备教师,提升社团活动质量
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应当注意结合学校传统和专业特点,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校制宜地发展大学生社团,要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专业教师指导社团活动不仅能够保证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且能够及大地促进社团活动的质量。选派一些专业知识过硬、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深度。每年对社团的工作进行评比,并对优秀社团的指导老师的付出计算进年工作量,在职称评定时作为考量标准之一,激发更多的专业老师指导社团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3.4深入实践,拓展社团活动空间
高校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喜欢参加社会实践性比较强的社团,觉得社会实践类的活动对自己更有益,这就要求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拓展,结合社团或学生专业特点,让会员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下企业,进社区、访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认识,增强应用能力。在实践中,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都是教育资源,从中汲取力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自我与社会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