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积极进行的具有自我实现性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教学的创新理念,是要求教师在遵循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对学生进行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让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和释放,能够运用独具特色的语言,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以新颖别致的材料,创造出新形象,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从而涌现出一篇篇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创新作文。“由放到收”就是这样一条顺应学生写作心理和写作能力的先易后难、从低级到高级的基本规律。如何在教学中科学有效地遵循呢?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得出些粗浅的体会,认为高中的写作教学应该做到“三放三收”。
一、“放”
1、放开写作题材。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思想要靠材料来支撑,新鲜的材料更能形象地再现五光十色的社会,诠释异彩纷呈的人生,收到“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之奇效。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所以,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从教室走出来,走向更广阔的课堂——校园、家庭、社区、阅览室、图书馆、工厂、企业等。只有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生才能真正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
2、放手写作指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所谓“自由作文”,就是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放飞学生的心灵,以我手写我心,无羁无绊地去展示和倾诉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充分地利用启发式、讨论式,解除学生心理上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的挥洒,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文体、结构方式,用心灵彩笔绘就而成摇曳生姿、各臻其妙的文章。
3、放胆写作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好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文章需要修改,但必须是学生改,教师批改多了,就会越俎代疱,妨碍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诸如示例修改法、讨论修改法、点拔修改法、独立修改法、回复修改法,严格而有计划地围绕写作训练目标加以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习惯和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收”
1、收心领悟材料。无论是从生活中直接获取的写作材料,还是通过阅读和交流间接获取的,都是分散的,不具理性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积累的材料多揣摩多领悟,进行筛选和发现,加深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上的定势,从习惯不察的生命素材中挖掘出意蕴,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启迪。同时,经过深入领悟和体验的材料,更能烂熟于心,更能恰到好处、得心应手地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
2、收拢指导表达。好的文章应该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达形式的统一,学生想法再好、立意再新、构思再独特,如果不能运用语言文字准确传神地把它们表现出来,那么写出的文章必然味同嚼蜡、无人喝彩。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熟练地掌握选择运用恰当的综合表达方式,结合作文中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进行解说,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表达能力。其次,要指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谋篇布局的技能,从合理结构、铺设线索过渡照应、开头结尾几方面进行训练。最后,要指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换到辞格的运用,要求表达时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
3、收获人生启迪。写作教学的过程原本就应该成为学生感悟生活、磨砺思想、陶冶性情,在激扬文字中铸塑健康人格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必然会提升学生的人生品位和人生境界。教会学生做人可以带动学生作文,而教会学生作文也能促进学生做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刻,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这样,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变成了帮助自己总结思想、过滤感情、升华灵魂、形成人格的自我教育成长的过程。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教学的创新理念,是要求教师在遵循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对学生进行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让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和释放,能够运用独具特色的语言,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以新颖别致的材料,创造出新形象,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从而涌现出一篇篇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创新作文。“由放到收”就是这样一条顺应学生写作心理和写作能力的先易后难、从低级到高级的基本规律。如何在教学中科学有效地遵循呢?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得出些粗浅的体会,认为高中的写作教学应该做到“三放三收”。
一、“放”
1、放开写作题材。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思想要靠材料来支撑,新鲜的材料更能形象地再现五光十色的社会,诠释异彩纷呈的人生,收到“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之奇效。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所以,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从教室走出来,走向更广阔的课堂——校园、家庭、社区、阅览室、图书馆、工厂、企业等。只有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生才能真正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
2、放手写作指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所谓“自由作文”,就是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放飞学生的心灵,以我手写我心,无羁无绊地去展示和倾诉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充分地利用启发式、讨论式,解除学生心理上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的挥洒,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文体、结构方式,用心灵彩笔绘就而成摇曳生姿、各臻其妙的文章。
3、放胆写作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好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文章需要修改,但必须是学生改,教师批改多了,就会越俎代疱,妨碍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诸如示例修改法、讨论修改法、点拔修改法、独立修改法、回复修改法,严格而有计划地围绕写作训练目标加以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习惯和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收”
1、收心领悟材料。无论是从生活中直接获取的写作材料,还是通过阅读和交流间接获取的,都是分散的,不具理性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积累的材料多揣摩多领悟,进行筛选和发现,加深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上的定势,从习惯不察的生命素材中挖掘出意蕴,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启迪。同时,经过深入领悟和体验的材料,更能烂熟于心,更能恰到好处、得心应手地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
2、收拢指导表达。好的文章应该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达形式的统一,学生想法再好、立意再新、构思再独特,如果不能运用语言文字准确传神地把它们表现出来,那么写出的文章必然味同嚼蜡、无人喝彩。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熟练地掌握选择运用恰当的综合表达方式,结合作文中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进行解说,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表达能力。其次,要指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谋篇布局的技能,从合理结构、铺设线索过渡照应、开头结尾几方面进行训练。最后,要指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换到辞格的运用,要求表达时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
3、收获人生启迪。写作教学的过程原本就应该成为学生感悟生活、磨砺思想、陶冶性情,在激扬文字中铸塑健康人格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必然会提升学生的人生品位和人生境界。教会学生做人可以带动学生作文,而教会学生作文也能促进学生做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刻,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这样,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变成了帮助自己总结思想、过滤感情、升华灵魂、形成人格的自我教育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