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能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学和生活各自的价值与缺陷。注重数学教育与生活的融合。首先幼儿数学教育要生活化,即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然后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最后注重数学活动的环境营造。
【关键词】主动学习 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
一、幼儿在生活中理解和学习数学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所以,幼儿必须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体验数概念,他们建构数学概念首先来源于多种多样的活动过程,幼儿是在活动中,特别是他们主动参与的游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作建构数概念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
1、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
长期以来,幼儿数学以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特点一直约束在特定的数学环境中。幼儿数学按其学科的特点必须遵循规律有序地进行,但这种有序只有与幼儿生活情景相结合,才能更加宽泛地体现它的教育价值。目前,国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是倡导“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主张,但这并不是说把教育和生活等同起来,混为一谈。而是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学前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把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强教育的温情,我们把数学和节日相联系,使幼儿在了解节日、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同时学到数学知识。
在认识各种形体时,让幼儿到室外去找,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花坛是圆形的,屋顶是梯形的,台阶是长方形的等等。孩子们边玩边议论,学习一点不感到困难,散步时,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树的高矮,粗细。通过分发碗筷让幼儿体会数与数之间,物与物之间的所见、所闻、所想编进题目中,使幼儿能够把数学概念跟生活中事物的数量联系起来,加强对现实生活的有意注意,同时还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当数学回归到了幼儿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儿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愿望,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实践、运用的机会。可见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2、操作材料从幼儿生活中取材
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它们是我们课程的重要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生活中的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如:房子的高矮、筷子的長短、衣服的大小,彩旗的排列规律等等。花朵、蜗牛、蜂巢等也包含着数学美。我们充分挖掘这些生活中的素材,并把它们作为数学操作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是幼儿所熟悉的,且具有变通性,因此更能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幼儿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着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探索与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操作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活动中提供的操作材料都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用品和玩具,这样既避免了新材料对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同时还从另一层面上增加了幼儿操作的兴趣。
有位专家曾这样说过:“教育和生活是互动的,教育中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生活融入课堂的教育之中。”这段话对我们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二、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和学习数学
“教学游戏化”不是一句新口号,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教学游戏化实质上是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有趣,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教育过程。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幼儿轻松地学习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游戏化的核心是兴趣化、乐趣化。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就是要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标”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活动中教师要淡化目的,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我们在选择与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根据内容选择游戏方式,还应考虑到所选择的游戏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符合幼儿的需求,有趣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感受、获得或运用到相关的数知识。首先我们把精力放到了操作材料的准备和环境的创设上,让幼儿有游戏的欲望,减少学习数学的压力感。
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我让幼儿玩钟,孩子们拨一拨,动一动,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时针与分针的关系,为了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练习来巩固已学的内容,我有设计了电脑游戏观察屏幕,进行钟面与时间的匹配游戏,答案正确,屏幕上出现小红花,并伴有表扬语“你真能干”“你真聪明”,答案错误的就显示问号,并伴有提醒语“你再想一想好吗?”这种游戏活动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很好,所以只要我们的老师平时多动脑筋,将教学内容巧妙地、合理地融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就能使幼儿学得生动、学得主动。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教学气氛是唤起幼儿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
优化的环境与孩子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孩子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只有使幼儿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幼儿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在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充分信任幼儿,给幼儿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幼儿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参考文献
[1]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
[2] 邹兆芳.幼儿数学新编(教师用书)〔M〕
【关键词】主动学习 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
一、幼儿在生活中理解和学习数学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所以,幼儿必须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体验数概念,他们建构数学概念首先来源于多种多样的活动过程,幼儿是在活动中,特别是他们主动参与的游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作建构数概念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
1、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
长期以来,幼儿数学以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特点一直约束在特定的数学环境中。幼儿数学按其学科的特点必须遵循规律有序地进行,但这种有序只有与幼儿生活情景相结合,才能更加宽泛地体现它的教育价值。目前,国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是倡导“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主张,但这并不是说把教育和生活等同起来,混为一谈。而是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学前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把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强教育的温情,我们把数学和节日相联系,使幼儿在了解节日、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同时学到数学知识。
在认识各种形体时,让幼儿到室外去找,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花坛是圆形的,屋顶是梯形的,台阶是长方形的等等。孩子们边玩边议论,学习一点不感到困难,散步时,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树的高矮,粗细。通过分发碗筷让幼儿体会数与数之间,物与物之间的所见、所闻、所想编进题目中,使幼儿能够把数学概念跟生活中事物的数量联系起来,加强对现实生活的有意注意,同时还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当数学回归到了幼儿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儿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愿望,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实践、运用的机会。可见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2、操作材料从幼儿生活中取材
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它们是我们课程的重要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生活中的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如:房子的高矮、筷子的長短、衣服的大小,彩旗的排列规律等等。花朵、蜗牛、蜂巢等也包含着数学美。我们充分挖掘这些生活中的素材,并把它们作为数学操作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是幼儿所熟悉的,且具有变通性,因此更能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幼儿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着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探索与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操作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活动中提供的操作材料都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用品和玩具,这样既避免了新材料对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同时还从另一层面上增加了幼儿操作的兴趣。
有位专家曾这样说过:“教育和生活是互动的,教育中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生活融入课堂的教育之中。”这段话对我们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二、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和学习数学
“教学游戏化”不是一句新口号,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教学游戏化实质上是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有趣,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教育过程。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幼儿轻松地学习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游戏化的核心是兴趣化、乐趣化。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就是要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标”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活动中教师要淡化目的,强化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我们在选择与设计数学游戏时,不仅要根据内容选择游戏方式,还应考虑到所选择的游戏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符合幼儿的需求,有趣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乐趣,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感受、获得或运用到相关的数知识。首先我们把精力放到了操作材料的准备和环境的创设上,让幼儿有游戏的欲望,减少学习数学的压力感。
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我让幼儿玩钟,孩子们拨一拨,动一动,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时针与分针的关系,为了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练习来巩固已学的内容,我有设计了电脑游戏观察屏幕,进行钟面与时间的匹配游戏,答案正确,屏幕上出现小红花,并伴有表扬语“你真能干”“你真聪明”,答案错误的就显示问号,并伴有提醒语“你再想一想好吗?”这种游戏活动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很好,所以只要我们的老师平时多动脑筋,将教学内容巧妙地、合理地融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就能使幼儿学得生动、学得主动。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教学气氛是唤起幼儿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
优化的环境与孩子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孩子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只有使幼儿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幼儿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在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充分信任幼儿,给幼儿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幼儿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参考文献
[1]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
[2] 邹兆芳.幼儿数学新编(教师用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