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作业布置可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另外,作业的布置也是对教学质量进行检验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布置小学数学作业。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应遵循趣味性、自主性、质与量统一、实践性与创新性五个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6-0051-02
引 言
众所周知,课堂设计再精彩,学生课堂表现得再活跃,教师也需要通过学生的作业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如果把学生学习比喻成“牛吃草”,那么学生做作业就是“牛反刍”,课堂上,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以致学生囫囵吞枣,到底有多少知识被真正地吸收,这就需要作业来帮忙了。
作业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辅导、评定为目的,也是教师衡量自己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重要衡量標准[1]。作业是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布置作业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
一、寓学于趣——布置游戏性作业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少,有些需要生活经历的知识点对于他们而言理解难度较大。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时,由于当前线上支付逐渐发展,学生较少接触现金,当遇到“换钱”和“找回多少钱”的问题,学生难以快速理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教师扮演100元,班长扮演50元,副班长扮演20元,小组长扮演10元,其他学生可以按照个子高矮分别扮演1元、5角、1角。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呈现不同价位的商品,如9元5角,让学生以自己为“钱”,站起来凑齐合适的钱来“买”商品。学生争先恐后,纷纷想成为9元5角中的“一员”。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学会不同的换钱方法,也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加法关系和元、角之间的单位关系。
二、实践出真知——布置实践性作业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是通过作业这一形式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观察实践,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操作实践提前突破知识难点,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数学实践性作业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实践性作业要勇于探究、联系生活、增强趣味、追求创新。
实践出真知。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更容易理解知识。备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困难点、易错点,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前设计相关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操作中突破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在讲解较抽象和较难的知识时,教师应挖掘知识点中的趣味性,减少学生对知识的畏难情绪。例如,在认识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周末时间,布置学生制作沙包的作业,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制作过程、写观察日记。在讲评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指着自己制作的沙包,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它是由哪些面组成的,都有什么特点。制作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线把面和面缝起来;观察时,教师引导学生数数沙包有多少条线,进而将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例如,学生对“切几刀增加几个面”的问题理解起来较为吃力,频频出错。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生活经历,所以,授课前,教师提前布置了切火腿肠的作业,同时给学生设计作业记录单,提醒学生用刀时要注意安全,再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这些化抽象为具体的实践性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检验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
这类作业的布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在作业内容选取上,教师一定要深挖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数学观察日记来记录自己操作的过程和收获的数学知识。
三、刨根问底——布置研究性作业
研究性作业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教材中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教师更要灵活设计,如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作业。
例如,在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知识时,单看教材,学生很难想到将物体放入水中水面的变化情况,哪怕借助课件动画,学生也难以产生深刻印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准备类似材料,在家里做实验,自己动手在注水的容器里放体积不同的物体,如积木和土豆。学生可以让家长帮忙把做实验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然后反复观看,进而得出物体的体积就是水上升的体积的结论。
又如,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教材中的情境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做40道口算题用的时间。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就将学生的记录单作为教材,由于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所以他们学完后也会对自己未来口算时间做出预测,进而给自己提出口算练习的合理化建议。
四、殊途同归——布置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多种多向思维,注重举一反三,要有生活情境,更要有梯度。
教师在作业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化,使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纵横联想,自由驰骋。开放性数学作业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可以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思等途径,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富有挑战意味的开放性作业更能激起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以多从精和巧两个方面着手,寻找一些内容精、形式新、设计巧的练习题来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苹果10个,桃子8个,问:①苹果比桃子多多少个?②桃子比苹果少多少个?③苹果比桃子多几分之几?④桃子比苹果少几分之几?受到低年级学习的影响,学生解决问题③和④时出错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四道题的异同点。前两道题的答案虽然都是2,但第一种是苹果和桃子的个数比;第二种是桃子和苹果的个数比;第三种是苹果比桃子多的个数占桃子的几分之几;第四种是桃子比苹果少的个数占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从中发现,具体的数量是可以前后颠倒说的,但第三种是多的2个苹果和桃子个数的比,第四种是少的2个桃子和苹果个数的比,比值不一样,不能前后颠倒。这样就能够突破学生学习的困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五、因人而异——布置选择性作业
教师应适时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教师要通过作业设计,把整个单元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为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有选择性的作业,为每位学生营造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新授课结束后的选择性作业,是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布置时这类作业要避免简单重复,可以设计几道基础题和几道提升题。基础题是以学生习惯的数学语言或者符号呈现的;而提升题则要多加入一些生活情境,如一個工人给教室刷墙,这就要考虑很多现实情况,即地面不刷,窗户、黑板不刷。此外,仿题作业也要分层:C层学生只要能把课本中的例题换个数据就可以;B层学生要做到既改数据,又要创设生活情境;A层学生则要会改问题,就是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在批改时,C层作业由B层学生批改,B层由A层学生批改, A层由教师批改。
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学习活动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学生能力千差万别,教师一定要慧眼识别,既要保证让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让他们也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要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思维的空间。
六、提纲挈领——归纳总结性作业
学生要想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光靠单纯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帮学生梳理知识点,对知识进行归类。因此,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合作,就某个知识点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推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理解和记忆的语言风格。教师可通过画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知识联想能力、归纳能力。在评价作业时,教师也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三人行,必有我师——布置“小老师”讲题作业
同伴互助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针对易错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讲给家长听,也可以录制成小视频发到QQ群里,每位学生都可以当评委,第二天进行班级评比,评比出讲题最清楚、完整、简练的优秀“小老师”。
八、三省吾身——布置错题笔记整理作业
教师应让学生整理错题笔记,注意错题分类记录。做错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不是每一种都适合收录到错题本里。
第一,知识点没掌握好,基础不扎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会题,这是学生遇到时必然会错的题。(从错题本的正面按顺序记录)
第二,“粗心”做错的,或者不小心中了出题人的“陷阱”,这是偶然错题。(从错题本的反面记录)
记录错题时,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抄题:抄题是让学生再把题目审一遍,避免题没有读完就胡乱做题;②圈出其中关键字或者关键句,就像语文练习缩句一样,数学读题也需要把题读短、读精;③留出三行地方,在下面写题目分析和错误分析;④让学生讲给家长听或者讲给组长听,家长和组长可以对其进行评价;⑤一周后或者最后复习期间再做题,把原来空出的三行写满。
结 语
总之,布置作业如同一日三餐,教师只有精心备料,提前规划,才能做出“美味健康的饭菜”。作业绝对不是量的重复堆积,而是科学的“排列组合”,具有逻辑性和针对性,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马静.试论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精准服务”[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28-29.
作者简介:张娇娇(1987.5—),女,山东威海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11级,曾获山东省科技影像一等奖。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6-0051-02
引 言
众所周知,课堂设计再精彩,学生课堂表现得再活跃,教师也需要通过学生的作业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如果把学生学习比喻成“牛吃草”,那么学生做作业就是“牛反刍”,课堂上,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以致学生囫囵吞枣,到底有多少知识被真正地吸收,这就需要作业来帮忙了。
作业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辅导、评定为目的,也是教师衡量自己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重要衡量標准[1]。作业是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布置作业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
一、寓学于趣——布置游戏性作业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少,有些需要生活经历的知识点对于他们而言理解难度较大。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时,由于当前线上支付逐渐发展,学生较少接触现金,当遇到“换钱”和“找回多少钱”的问题,学生难以快速理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教师扮演100元,班长扮演50元,副班长扮演20元,小组长扮演10元,其他学生可以按照个子高矮分别扮演1元、5角、1角。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呈现不同价位的商品,如9元5角,让学生以自己为“钱”,站起来凑齐合适的钱来“买”商品。学生争先恐后,纷纷想成为9元5角中的“一员”。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学会不同的换钱方法,也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加法关系和元、角之间的单位关系。
二、实践出真知——布置实践性作业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是通过作业这一形式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观察实践,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操作实践提前突破知识难点,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数学实践性作业能真正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实践性作业要勇于探究、联系生活、增强趣味、追求创新。
实践出真知。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更容易理解知识。备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困难点、易错点,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前设计相关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操作中突破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在讲解较抽象和较难的知识时,教师应挖掘知识点中的趣味性,减少学生对知识的畏难情绪。例如,在认识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周末时间,布置学生制作沙包的作业,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制作过程、写观察日记。在讲评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指着自己制作的沙包,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它是由哪些面组成的,都有什么特点。制作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线把面和面缝起来;观察时,教师引导学生数数沙包有多少条线,进而将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例如,学生对“切几刀增加几个面”的问题理解起来较为吃力,频频出错。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生活经历,所以,授课前,教师提前布置了切火腿肠的作业,同时给学生设计作业记录单,提醒学生用刀时要注意安全,再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这些化抽象为具体的实践性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检验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
这类作业的布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在作业内容选取上,教师一定要深挖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数学观察日记来记录自己操作的过程和收获的数学知识。
三、刨根问底——布置研究性作业
研究性作业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教材中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教师更要灵活设计,如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作业。
例如,在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知识时,单看教材,学生很难想到将物体放入水中水面的变化情况,哪怕借助课件动画,学生也难以产生深刻印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准备类似材料,在家里做实验,自己动手在注水的容器里放体积不同的物体,如积木和土豆。学生可以让家长帮忙把做实验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然后反复观看,进而得出物体的体积就是水上升的体积的结论。
又如,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教材中的情境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做40道口算题用的时间。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就将学生的记录单作为教材,由于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所以他们学完后也会对自己未来口算时间做出预测,进而给自己提出口算练习的合理化建议。
四、殊途同归——布置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多种多向思维,注重举一反三,要有生活情境,更要有梯度。
教师在作业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化,使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纵横联想,自由驰骋。开放性数学作业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可以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思等途径,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富有挑战意味的开放性作业更能激起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以多从精和巧两个方面着手,寻找一些内容精、形式新、设计巧的练习题来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苹果10个,桃子8个,问:①苹果比桃子多多少个?②桃子比苹果少多少个?③苹果比桃子多几分之几?④桃子比苹果少几分之几?受到低年级学习的影响,学生解决问题③和④时出错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四道题的异同点。前两道题的答案虽然都是2,但第一种是苹果和桃子的个数比;第二种是桃子和苹果的个数比;第三种是苹果比桃子多的个数占桃子的几分之几;第四种是桃子比苹果少的个数占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从中发现,具体的数量是可以前后颠倒说的,但第三种是多的2个苹果和桃子个数的比,第四种是少的2个桃子和苹果个数的比,比值不一样,不能前后颠倒。这样就能够突破学生学习的困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五、因人而异——布置选择性作业
教师应适时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教师要通过作业设计,把整个单元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为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有选择性的作业,为每位学生营造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新授课结束后的选择性作业,是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布置时这类作业要避免简单重复,可以设计几道基础题和几道提升题。基础题是以学生习惯的数学语言或者符号呈现的;而提升题则要多加入一些生活情境,如一個工人给教室刷墙,这就要考虑很多现实情况,即地面不刷,窗户、黑板不刷。此外,仿题作业也要分层:C层学生只要能把课本中的例题换个数据就可以;B层学生要做到既改数据,又要创设生活情境;A层学生则要会改问题,就是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在批改时,C层作业由B层学生批改,B层由A层学生批改, A层由教师批改。
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学习活动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学生能力千差万别,教师一定要慧眼识别,既要保证让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让他们也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要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思维的空间。
六、提纲挈领——归纳总结性作业
学生要想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光靠单纯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帮学生梳理知识点,对知识进行归类。因此,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合作,就某个知识点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推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理解和记忆的语言风格。教师可通过画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知识联想能力、归纳能力。在评价作业时,教师也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三人行,必有我师——布置“小老师”讲题作业
同伴互助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针对易错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讲给家长听,也可以录制成小视频发到QQ群里,每位学生都可以当评委,第二天进行班级评比,评比出讲题最清楚、完整、简练的优秀“小老师”。
八、三省吾身——布置错题笔记整理作业
教师应让学生整理错题笔记,注意错题分类记录。做错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不是每一种都适合收录到错题本里。
第一,知识点没掌握好,基础不扎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会题,这是学生遇到时必然会错的题。(从错题本的正面按顺序记录)
第二,“粗心”做错的,或者不小心中了出题人的“陷阱”,这是偶然错题。(从错题本的反面记录)
记录错题时,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抄题:抄题是让学生再把题目审一遍,避免题没有读完就胡乱做题;②圈出其中关键字或者关键句,就像语文练习缩句一样,数学读题也需要把题读短、读精;③留出三行地方,在下面写题目分析和错误分析;④让学生讲给家长听或者讲给组长听,家长和组长可以对其进行评价;⑤一周后或者最后复习期间再做题,把原来空出的三行写满。
结 语
总之,布置作业如同一日三餐,教师只有精心备料,提前规划,才能做出“美味健康的饭菜”。作业绝对不是量的重复堆积,而是科学的“排列组合”,具有逻辑性和针对性,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马静.试论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精准服务”[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28-29.
作者简介:张娇娇(1987.5—),女,山东威海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11级,曾获山东省科技影像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