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教学中,虽然音乐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与高考紧密联系,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其质量高低,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因各种原因,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注重教师的“教”,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只重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对音乐课兴趣减弱甚至厌恶。音乐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新课改的大潮下,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有必要对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音乐发表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达到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地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地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学生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义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的心境,执著、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四、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重点,一点一滴地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及校外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合唱就是一个学生参与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这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努力实践,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音乐发表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达到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地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地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学生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义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的心境,执著、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四、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重点,一点一滴地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及校外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合唱就是一个学生参与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这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努力实践,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