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型之一,其发生率逐年增加,而它与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在病因、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治疗、预后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早期发现HFpEF相关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是减少此类疾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HFpEF危险因素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放射性肿瘤病因概率(PC)方法具有先天的不确定性,这是我国国家标准中亟待加强的部分。笔者总结了放射性肿瘤PC方法不确定性的来源和主要内容,以及不确定性的分析和评估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降低PC方法不确定度的几种措施。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对晚期肺癌患者凝血状态、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化疗,观察组采用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状态、生活质量评分、疼痛数字(NRS)评分、功能状态(KP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验证lncRNAs和CHF的相关性。方法心力衰竭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例分离PBMC,提取总RNA,用博奥人类lncRNA V4芯片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从差异lncRNA中,选择前几位差异显著的lncRNA作为目的lncRNA。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51例CHF患者和52例
围产期心肌病一种特发性心肌病,常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目前对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从遗传因素、炎症、病毒性心肌炎、异常的免疫应答、血流动力学反应异常、营养不良、催乳素和细胞凋亡、细胞因子、激素功能异常、肾上腺素能增高等对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学进行综述,为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患者反复发作重体力活动后气短、喘憋,休息后缓解。逐渐发展到受凉后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干咳,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疗效不佳,经心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成功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经对症治疗6个月痊愈。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1例因外物击打导致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在给予该患者镇定、抗感染、抗休克、有创机械辅助通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心肌等治疗的同时实施ECMO,选择V-A模式,病程中因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又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最终肾功能恢复,心肺功能逐渐改善,根据监测病情动态调整参数,患者最终撤机成功,康复出院。ECMO是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技术,是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有效的呼吸循环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与低钙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十二家医院因CHF住院的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年龄组中血清钙水平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及分析血清钙水平与B型利钠肽(BNP)、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肌酐的相关性。结果(1)心功能Ⅱ级组的血清钙
41岁的女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综合征患者,因心力衰竭、巨脾及心律失常入院。经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有所改善,但巨大的脾脏和心律失常没有明显好转。经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综合征。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神经鞘磷脂酶缺乏,导致神经鞘磷脂代谢障碍,最终因神经鞘磷脂蓄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出现相应组织器官如肝、
目的探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静脉应用左西孟旦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诊断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48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82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66例)。对比两组患者静脉应用左西孟旦前后指标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用左西孟旦治疗24 h后,老年组患者超声及化验指标较用药前均有所改善(P均<0.05),肌钙蛋白T和N末端B型利钠肽
目的通过对单纯左心室起搏与双心室起搏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单纯左心室起搏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的CRT适应证患者52例,男性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7±13.3)岁,患者成功植入CRT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左心室起搏组(LVP组,26例)采用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模式,标准双心室起搏组(BVP组,26例)采用右心房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