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学生是开放的、创造性的存在,是非终极的存在,是主观能动性的存在。教育不能限定学生,只能引导学生全面、自由、积极地发展,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来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和创造性。而某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应用的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的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基于这个原则,我们从资源开发、课堂创新、课外延伸、综合实践几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精心提炼构建有效的资源库
1.精心寻找、提炼生活化学习资源
(1)关注教材中的数学资源
合理解读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发挥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2)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師可以特别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善于发现校园内的数学素材,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3)关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社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信息,与家长聊天谈话中甚至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时捕捉有用的信息,使之成为数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
2.构建生活化信息库
把收集的各类生活化信息按年级归类整理成资源库,此资源库外显为文本手册。本资源库分三个章节编排,第一章是教材中生活化学习资源,包括主题图和课后练习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源。第二章是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如计算方面:可根据班级数,男、女生人数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几何方面: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其他还有像空间位置、统计方面等合适的数学素材。第三章是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如一个人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要浪费7 杯水,请你计算一个班级会浪费多少水?全校的同学一天一共浪费多少水?一年呢?又如家庭中一个月的收支情况,家务劳动的时间安排与先后等隐藏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资源。
二、结合教学内容,探索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数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明确提出:“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而现有教材中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有很多是与学生生活脱离的。如果教师按照已有教材组织教学,很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落实新课程的目标。为此,创设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数学情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2.指导探究方法,引领猜测验证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提出数学猜想
猜想,是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类比、归纳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测性想象。提出数学猜想是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提出数学猜想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实验、归纳、类比等多种方法,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地提出合乎规律的猜想。
(2)设计“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面貌的变化,然而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们不仅要构建新的课堂,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作业形式,布置调查类、操作类、实验类、应用类等实践性作业。教师尽可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应用性强的实践题,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加强课外实践,深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把学生生活中的大量数学信息,转化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学习体验延伸到课外实践,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鼓励写数学日记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可以记录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事件、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学习数学的经历体验。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布置,以教师批阅和学习小组内分享等形式予以检查,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2.建立数学实践小组
各班组建若干数学实践小组,每个小组4-6人,各组实力均衡,让学生走出课堂,课外延伸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3.按学段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开展以观察操作为主的实践活动。
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将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时空,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学生才能有时间、有机会、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出来了,探索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精心提炼构建有效的资源库
1.精心寻找、提炼生活化学习资源
(1)关注教材中的数学资源
合理解读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发挥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2)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師可以特别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善于发现校园内的数学素材,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3)关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社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信息,与家长聊天谈话中甚至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时捕捉有用的信息,使之成为数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
2.构建生活化信息库
把收集的各类生活化信息按年级归类整理成资源库,此资源库外显为文本手册。本资源库分三个章节编排,第一章是教材中生活化学习资源,包括主题图和课后练习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源。第二章是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如计算方面:可根据班级数,男、女生人数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几何方面: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其他还有像空间位置、统计方面等合适的数学素材。第三章是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如一个人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要浪费7 杯水,请你计算一个班级会浪费多少水?全校的同学一天一共浪费多少水?一年呢?又如家庭中一个月的收支情况,家务劳动的时间安排与先后等隐藏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资源。
二、结合教学内容,探索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数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明确提出:“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而现有教材中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有很多是与学生生活脱离的。如果教师按照已有教材组织教学,很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落实新课程的目标。为此,创设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数学情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2.指导探究方法,引领猜测验证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提出数学猜想
猜想,是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类比、归纳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测性想象。提出数学猜想是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提出数学猜想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实验、归纳、类比等多种方法,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地提出合乎规律的猜想。
(2)设计“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面貌的变化,然而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们不仅要构建新的课堂,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的作业形式,布置调查类、操作类、实验类、应用类等实践性作业。教师尽可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应用性强的实践题,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加强课外实践,深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把学生生活中的大量数学信息,转化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学习体验延伸到课外实践,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鼓励写数学日记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可以记录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事件、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学习数学的经历体验。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布置,以教师批阅和学习小组内分享等形式予以检查,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2.建立数学实践小组
各班组建若干数学实践小组,每个小组4-6人,各组实力均衡,让学生走出课堂,课外延伸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3.按学段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开展以观察操作为主的实践活动。
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将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时空,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学生才能有时间、有机会、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出来了,探索精神也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