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关键词:名人资源;德育课堂;弘文
现如今很多家长只注重成绩,对身边熟视无睹的文化漠不关心,学校和家庭在乡土人文教育方面是缺失的。学生对土生土长的地方都不了解,又从何谈爱乡爱国的情感?事实上,爱国与爱乡是息息相关的,爱乡是爱国的情感基础,爱乡才会爱国,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家乡都没有感情的话,那么他又怎能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呢?尤其是学校,提高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美好家乡的意识是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1]
一、开发本地历史名人资源,挖掘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
我校初具规模的校本课程《弘文特色教育》,依托漳浦区域文化資源和学校办学文化底蕴,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四个维度为切入点,以“语言文字规范,视野襟度宽阔”为培养目标,开展书法、写作、文学讲座等校本课程,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人文资源更加浓厚,精神家园更加多彩,以达到学生文化素养逐日提高的目标。
漳浦作为书法之乡,我学设置弘文特色教育书法教学课程,有《米芾、王铎书法鉴赏与临摹》、《毛笔书法·楷书摹习指导》、《硬笔书法摹习指导》、《隶书鉴赏与临摹》,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写作的兴趣,掌握文字和文章基本技能,感受文学、文化魅力并逐渐内化为人文素养。另外,在弘文特色教育文化传承教学课程资源中,挖掘家乡的人文元素,精选了大量具有漳浦地方人文特色的素材,如清朝大臣蔡新、晚明学者黄道周、妈祖、射圃及闽南语等文化研究与传承,有利于增强学生爱乡之情。我校根据德育活动原则,依托乡土资源,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充分体现出漳浦的人文特色,不仅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爱乡的美好情感。由热爱具体的家乡到热爱抽象的祖国,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审美意识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开设弘文德育课堂,发挥乡土文化的教育作用
优秀的地域文化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传统文化的根源,是民族情感的载体。立足乡土文化,开设德育第二课堂,有利于推动德育课程的实施。漳浦县是一个千年古县,我校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调查漳浦地方特色文化的活动,了解漳浦的人文历史,让学生亲身了解家乡文化,感受家乡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生活化和形象化,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学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并从调查报告中提炼出对学生成长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品德,提高精神境界。[2]
我校德育第二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创立“弘文书法室”。主要用于师生上课和交流。
(2)创立“弘文展览室”。主要用于展示师生书法作品。
(3)创立“弘文宣传栏”。主要用于展示学生征文、读书心得等作品,设置于校道,既能体现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
(4)刊印《射圃文学》。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文学原创作品。
(5)丰富墙壁文化。在教室外墙,楼道口等显眼处悬挂名人名言、书法作品、文化传承等主题内容,把书香和人文馨香融为一体,营造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校内与校外活动相结合,探索多种文化实践活动
乡土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学校德育课程开发的源泉,漳浦地方文化已经显示了她的独特魅力,为了丰富校本德育内容,我校把本土文化引进校园,把本土文化与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相整合,积极创办特色文化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彰显学校价值追求的有意义的教育形式,弘扬家乡的历史文化,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
以漳浦本土文化为中心,我校开展了以下活动:
(1)在语文课上开展“我阅读、我创作、我推荐”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天有一位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原创作品,推荐心仪的作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深化阅读效果。
(2)积极组织社圃文学社、演讲与朗诵协会、春晖剧社、有声阅读社等社团,开展“我读我演”活动,开展朗读者、闽南俚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剧评撰写等系列活动,丰富阅读形式,使学生阅读落到实处。
(3)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如漳浦文庙、蔡新纪念馆、黄道周纪念馆、新华书店、绿洲书店、一凡书城等校外单位或商店,建立共建关系,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接受文化洗礼,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漳浦历史名人众多,涉及各个时代各个领域各个级别,文化遗存内容丰富,重视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课堂的教学中显得意义深远,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前提下,只有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得到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王东莉.学校德育的人文关怀价值研究[J].中国德育,2008 (05)
[2]张海珍,卞逢祥.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6(15)
[23] 吴里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创建学校德育精品[J ].福建教育(F 版) ,20 11(3 )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福建 漳浦 林阿兰
关键词:名人资源;德育课堂;弘文
现如今很多家长只注重成绩,对身边熟视无睹的文化漠不关心,学校和家庭在乡土人文教育方面是缺失的。学生对土生土长的地方都不了解,又从何谈爱乡爱国的情感?事实上,爱国与爱乡是息息相关的,爱乡是爱国的情感基础,爱乡才会爱国,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家乡都没有感情的话,那么他又怎能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呢?尤其是学校,提高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美好家乡的意识是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1]
一、开发本地历史名人资源,挖掘乡土文化的德育功能
我校初具规模的校本课程《弘文特色教育》,依托漳浦区域文化資源和学校办学文化底蕴,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四个维度为切入点,以“语言文字规范,视野襟度宽阔”为培养目标,开展书法、写作、文学讲座等校本课程,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人文资源更加浓厚,精神家园更加多彩,以达到学生文化素养逐日提高的目标。
漳浦作为书法之乡,我学设置弘文特色教育书法教学课程,有《米芾、王铎书法鉴赏与临摹》、《毛笔书法·楷书摹习指导》、《硬笔书法摹习指导》、《隶书鉴赏与临摹》,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写作的兴趣,掌握文字和文章基本技能,感受文学、文化魅力并逐渐内化为人文素养。另外,在弘文特色教育文化传承教学课程资源中,挖掘家乡的人文元素,精选了大量具有漳浦地方人文特色的素材,如清朝大臣蔡新、晚明学者黄道周、妈祖、射圃及闽南语等文化研究与传承,有利于增强学生爱乡之情。我校根据德育活动原则,依托乡土资源,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充分体现出漳浦的人文特色,不仅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爱乡的美好情感。由热爱具体的家乡到热爱抽象的祖国,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审美意识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开设弘文德育课堂,发挥乡土文化的教育作用
优秀的地域文化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传统文化的根源,是民族情感的载体。立足乡土文化,开设德育第二课堂,有利于推动德育课程的实施。漳浦县是一个千年古县,我校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调查漳浦地方特色文化的活动,了解漳浦的人文历史,让学生亲身了解家乡文化,感受家乡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生活化和形象化,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学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并从调查报告中提炼出对学生成长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品德,提高精神境界。[2]
我校德育第二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创立“弘文书法室”。主要用于师生上课和交流。
(2)创立“弘文展览室”。主要用于展示师生书法作品。
(3)创立“弘文宣传栏”。主要用于展示学生征文、读书心得等作品,设置于校道,既能体现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
(4)刊印《射圃文学》。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文学原创作品。
(5)丰富墙壁文化。在教室外墙,楼道口等显眼处悬挂名人名言、书法作品、文化传承等主题内容,把书香和人文馨香融为一体,营造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校内与校外活动相结合,探索多种文化实践活动
乡土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学校德育课程开发的源泉,漳浦地方文化已经显示了她的独特魅力,为了丰富校本德育内容,我校把本土文化引进校园,把本土文化与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相整合,积极创办特色文化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彰显学校价值追求的有意义的教育形式,弘扬家乡的历史文化,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
以漳浦本土文化为中心,我校开展了以下活动:
(1)在语文课上开展“我阅读、我创作、我推荐”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天有一位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原创作品,推荐心仪的作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深化阅读效果。
(2)积极组织社圃文学社、演讲与朗诵协会、春晖剧社、有声阅读社等社团,开展“我读我演”活动,开展朗读者、闽南俚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剧评撰写等系列活动,丰富阅读形式,使学生阅读落到实处。
(3)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如漳浦文庙、蔡新纪念馆、黄道周纪念馆、新华书店、绿洲书店、一凡书城等校外单位或商店,建立共建关系,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接受文化洗礼,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漳浦历史名人众多,涉及各个时代各个领域各个级别,文化遗存内容丰富,重视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课堂的教学中显得意义深远,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前提下,只有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得到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王东莉.学校德育的人文关怀价值研究[J].中国德育,2008 (05)
[2]张海珍,卞逢祥.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6(15)
[23] 吴里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创建学校德育精品[J ].福建教育(F 版) ,20 11(3 )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福建 漳浦 林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