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听众,先要感动自己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_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获奖专题音乐节目《马兰的琴声》的构思进行了阐述。节目摒弃了模式化的教化功能,用生动的故事、朴实的语言而构成。平淡之中见精神,平凡之中见高尚,平和之中见内涵。
  关键词:专题音乐节目 真实 生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由北京电台音乐广播选送的专题音乐节目《马兰的琴声》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广播文艺音乐节目一等奖。
  整部作品以真实为出发点,立意深刻,表达自然纯朴,语言、音乐、音响的成功结合塑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达到了突出主题的目的。
  一
  在河北省革命老区阜平县,有一座叫马兰村的小村庄,寂静的山村里经常传出小提琴、手风琴、电子琴和吉他等乐器演奏的美妙旋律,演奏这些乐器的是马兰村的孩子们,教他们演奏乐器的老师叫邓小岚。
  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曾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抗战时期,他带领《晋察冀日报》社的编辑队伍在马兰村战斗生活了很多年。邓拓在他著名的杂文集《燕山夜话》中所使用的笔名“马南邨”,就是“马兰村”的谐音。邓小岚是在马兰村长大的,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
  邓小岚毕业于清华大学,一生从事科技工作。退休以后,她一心想了却心中的夙愿,回马兰村看望养育过她的乡亲们。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她重新踏上马兰村的土地时,当地的老百姓仍能准确地叫出她的乳名,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让邓小岚泪流满面。
  马兰村四周群山环绕,峡深谷幽,经济落后。邓小岚说她第一次到马兰小学时想和孩子们一起唱首歌,可是孩子们什么歌都不会唱。她心痛了。她说:“因为这儿音乐教育基本上是空白,没有人能教他们,所以小孩儿唱歌也很少,唱得音也不准,看到这种情况,心里酸酸的。 ”
  邓小岚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为孩子们做点儿什么。看着破旧的学校,她发动弟弟妹妹们捐资四万多元盖了七间校舍,又把家里人用过和朋友们捐来的小提琴、手风琴、电子琴和吉他等乐器带到了马兰村。
  吹拉弹唱全能的邓小岚在爱人的支持下,节衣缩食,一年三万多元的退休金,她把两万元用在了马兰村孩子们的身上。她说:“我一个月留一千块钱就行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我要省下一千块钱给马兰村,一千块钱在城里买几件衣服就没有了,可是在农村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买电子琴可以买五个,小提琴也是四五把。我这样做,家里人都很理解。”
  当笔者2011年到马兰村采访时,被邓小岚的故事感动了。于是,我决定做一部关于马兰村小乐队的专题音乐节目。
  二
  对于专题音乐节目而言,音乐作品是基础,没有好的音乐作品音乐专题无从谈起。马兰村的孩子们都是在山区长大的,他们的音乐基础非常差,演奏的乐曲欣赏性不强,搞不好就做成了一般的录音报道。
  如何增加专题音乐节目的可听性、欣赏性?于是,在制作节目时,我加进了自己用小提琴演奏的孩子们演唱的歌曲《心愿》改编成的小提琴曲,这样就丰富了音乐的形式和意境。另外还运用了一首非常感人的管弦乐曲《情系人民》贯穿主题,不仅烘托了情绪,又增强了节目的欣赏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节目一开始运用了小溪流水和鸟鸣的音响,然后引出小提琴曲《心愿》和解说词:“我看过很多音乐神童的表演,被他们演奏演唱的音乐陶醉。沉浸在纯净的音乐中是一种美的享受,然而当我看到马兰村小学小乐队的表演时,我被孩子们那种对音乐强烈的热爱感动了。”
  这一段落通过音响、音乐、解说词一下子把人带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它没有用唯美的抒情、刻意的雕琢、精心的摆布,却给听众留出想象的空间。节目一开始就力争给人一种内在的激情,感染、震撼听众。邓小岚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她对马兰村的这份感情,展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十分真实、感人。如何把这份情感充分体现在节目中,笔者思考了很久。
  节目当然应该以真实为出发点,描绘邓小岚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和她的情感世界,给人以内在的震撼和感动。节目的感人力量源自事实本身,邓小岚坚持了八年用音乐对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感召和人格的重塑。
  邓小岚的讲话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听起来更让人信服。她说:“因为这儿音乐教育基本上是空白的,没有人教他们,所以小孩唱歌也很少,唱的音也不准,看到那种情况,心里酸酸的。”这段采访,让人感到真实、真诚,没有一点儿虚伪的成分,用在节目中起到了平淡中流淌出耐人寻味的情愫,真实中留下令人咀嚼回味余地的作用。
  笔者去马兰村采访时接触到很多学生家长,他们说起邓小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一位家长跟我说:“我的孩子就跟邓老师一直在学习小提琴,因为我们在山区,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机会也特别少,而且我们经济能力也达不到,没有机会让孩子学习音乐知识,邓老师来到这里,帮助他们、指导他们。 ”
  马兰村的孩子们非常喜欢邓小岚,我见到一位八岁的小女孩,她质朴的话到现在都让我难以忘怀。她说:“小提琴特别好听,我喜欢小提琴,邓老师对我特别好。”就是这短短的几句话,令人心动。专题音乐节目的魅力就是真实,故事如果不真实是不会打动人的。
  最让我感动的还有邓小岚给学生们上课时的情景。这些孩子们最初连哆、来、咪都不认识,现在他们竟然能演奏贝多芬的《欢乐颂》。这些完全是邓小岚一片真情换来的,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识谱拉琴,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唱歌。她经常就住在马兰村,从北京到马兰村每次进出都要坐火车,再换乘长途汽车,去一趟就要八个小时,来来往往邓小岚坚持了八年。
  在邓小岚心里,马兰村永远是那样亲近。她对马兰村的孩子们充满了爱,就像家里的亲人一样,爱得那样深沉。
  节目中采用的语言普通而平常,叙述动情而不煽情,平静中显示出内在的张力和意蕴,让听众在真实、真诚、真情中感动。
  三
  专题音乐节目《马兰的琴声》讲述的是邓小岚帮助马兰村的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故事。透过这个故事,让人们看到实实在在的邓小岚,体会到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思想内涵。
  在节目中有一段对邓小岚的采访,她是这样说的:“我就希望这些孩子以后音乐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他们不会有苦闷的时候。另外,我也希望有一些孩子能够在音乐方面深造,更希望有一些读师专,读师范大学学习音乐,回来再教以后的孩子,这样这个事情就延续下去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邓小岚的精心指导和孩子们的努力学习下,马兰村孩子们的演奏、演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音乐让他们长了见识。原来他们都怕见生人,现在能落落大方地登台表演,他们也有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在马兰小学音乐教室的墙上,我看到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的画像,还写着这样一句话: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邓小岚用人类最美的语言启蒙了老区的孩子们。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用音乐对孩子们心灵的感召和人格的重塑,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充满希望。
  节目最后我用邓小岚的话来结束:“中国千百万农村的儿童这一块儿是个大大的空白,要多多关注农村的孩子,他们也应该和城市的孩子同样,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邓小岚的话展现了她对农村孩子们的那种情怀。她说,她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孩子们站在台上演奏的时候。从她身上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环境如何变化,高尚的道德理想和精神信念永远都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不断提升自身文明、引领社会和谐进步的精神力量。
  专题音乐节目《马兰的琴声》富有声音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它摒弃了模式化的教化程式,而是用生动的故事来构成的。鲜活的素材只有通过深入采访才能捕捉到,节目力求以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思想内涵感动听众。平淡之中见精神,平凡之中见高尚,平和之中见内涵,努力成为一部来自生活的广播精品佳作,我想我是做到了。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
  (本文编辑:吕晓虹)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时代诉求、节目视角、权威点评等方面分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天315》收听率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天天315》顺应时代要求,选题定位清晰、视点独特,专家点评使节目更权威,多数案例的圆满解决使节目效益明显。  【关键词】经济之声《天天315》 定位清晰 专家点评  【中圖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一、顺应时代要求,生逢其时  从1983年开始,国际消费者联盟将每年的
期刊
本刊记者 刘浩三 覃继红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新闻节目工作委员会2013工作会议10月26日在上海召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杨波、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秘书长张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杜嗣琨等出席并讲话,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林罗华致欢迎辞。全国35家新闻媒体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杨波副会长肯定了本次会议。他说,新闻是媒体的生命。媒体是为传播新闻而生的,新闻媒体应以传播新闻为己任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海娜号”事件为案例,分析了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和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表现出的各自优势與不足,以及彼此间的交互影响,提出如何通过明确不同属性媒体的角色定位,整合不同的媒体资源,来提升突发事件的报道水平。  【关键词】突发事件 传统媒体 自媒体 定位 交互影响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今天的传媒业日渐形成跨媒体生存、多媒介传播、全媒体发展的态势,媒体概念正在发生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务文件处理、记者写稿、教师备课、私人信件等绝大多数文字处理都由电子设备完成,这样的方式快速、易改,受到人们的青睐。工作方式的改变仅仅是电子智能设备带给人们工作生活诸多影响中的一个方面,而其对人际社交方式的影响则更为深刻。  医生指出,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久坐不动,不仅容易导致生长发育缓慢,身体的平衡力和协调能力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容易造成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从而
期刊
【摘 要】在公共危机时有发生的今天,广播应如何介入公共危机管理?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媒体介入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和专业人士访谈的方式,对新疆电台介入公共危机管理的案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广播应不断创新报道方式,提高影响力和公信力;广播人要不断提升创新精神、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广播还要积极推进与其他媒体的融合互动。唯有如此,方能提高广播介入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水平。  【关
期刊
什么是记者的社会责任,为什么要强调记者的社会责任?记者如何更好地担当起国家、社会、公众赋予的责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社会发展的守望者、时代进步的推动者?带着这些问题,在第14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王冬梅。  记者:今年4月16日,中国记协和全国“三项教育”办公室举行“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并由中国记协和25家
期刊
摘 要:新闻宣传工作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作为媒体必须吃透和把握“大”“势”二字,辩证看“大”、理性审“势”,“大”有文章,“势”在人为。也只有掌控着“大”,才能驾驭着“势”,更好地为推动各领域具体工作提供强力舆论引导和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新闻宣传 “大”有文章 “势”在人为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
期刊
摘 要: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闻采集和报道中不可或缺的来源和应用。本文以浙江“菲特”灾害事件中的微博内容作为主要分析依据,阐述了新闻人和新闻媒体介入微博成为新媒体理论和实践带头人的意义以及工作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 微博 菲特 余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因其“去门槛化”的信息审核机制、即时的信息传
期刊
编者按:当下,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正在全面改变媒介生态环境,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所面临生存环境的变化尤为巨大。近年来,广播媒体积极改变发展战略,從机制体制、平台融合、产业运营方面进行调整应对,但是在调整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困惑。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暨南大学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日在广州召开,研讨会主题是“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创新与发展”。来自全国范围内各高等院校以及广播电
期刊
摘 要:时至今日,中国百姓假日休闲时间已占全年三分之一。作为非常态、非主流的假日节目应如何扩大收听份额,为促进假日经济和旅游文化产业推波助澜,国内多家广播媒体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尝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受众的假日需求特点、假日节目如何体现服务与责任、假日广播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假日广播 非常态广播节目 碎片化播出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B  节假日广播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