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使人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时期开始,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日后全面发展和成才打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行为习惯 幼儿 家长配合 鼓励 日常培养
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良好的行为习惯,即把生活中一些好的、受到公众认可的行为发扬光大,形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使人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这些话都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
然而,幼儿期是一生的启蒙阶段,仅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智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培养做为教育的任务是不够全面的。智力的开发,品德的培养乃至性格的形成都受到个人行为习惯的影响。我们应重视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常规训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日后全面发展和成才打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为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首先是家长的配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间的联系与配合的重要性从幼儿刚入园接受教育开始。我认为,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要多注意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在家一定向亲人打招呼,促进孩子文明礼貌的形成。另外,为了让家长与教师对幼儿进一致的教育,我还利用家教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彼此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情况。以及时表扬强化和更全面地评定每一个幼儿。
其次是从幼儿身边环境教育开始。环境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因此,通过幼儿上幼儿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幼儿在班里时主动向同伴的家长问好。这样做就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而且在班里的环境创设中增加一些礼貌教育的内容随时让幼儿体验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的自豪感。并且了解做坏孩子有哪些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知道做坏孩子是不好的。从小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学做环境小主人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人施教,持之以恒,做好这项工作,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再次是不断的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有部分小朋友,胆子小,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我们需要让他们养成合群的习惯。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主题课的时候,让他们来分发图片;吃午饭时候,让他们来摆放餐具。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们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就可以训练他们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在上课时多加提问一他们并且多加鼓励。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发生争抢,老师就可以及时的引导纠正,并且进行生动的教育,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
最后,老师也可可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将它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福明.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方格. 儿童的心里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
[3] 相关参考期刊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关键词】行为习惯 幼儿 家长配合 鼓励 日常培养
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良好的行为习惯,即把生活中一些好的、受到公众认可的行为发扬光大,形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使人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这些话都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
然而,幼儿期是一生的启蒙阶段,仅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智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培养做为教育的任务是不够全面的。智力的开发,品德的培养乃至性格的形成都受到个人行为习惯的影响。我们应重视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常规训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日后全面发展和成才打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为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首先是家长的配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间的联系与配合的重要性从幼儿刚入园接受教育开始。我认为,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要多注意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在家一定向亲人打招呼,促进孩子文明礼貌的形成。另外,为了让家长与教师对幼儿进一致的教育,我还利用家教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彼此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情况。以及时表扬强化和更全面地评定每一个幼儿。
其次是从幼儿身边环境教育开始。环境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因此,通过幼儿上幼儿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幼儿在班里时主动向同伴的家长问好。这样做就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而且在班里的环境创设中增加一些礼貌教育的内容随时让幼儿体验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的自豪感。并且了解做坏孩子有哪些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知道做坏孩子是不好的。从小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学做环境小主人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人施教,持之以恒,做好这项工作,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再次是不断的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有部分小朋友,胆子小,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我们需要让他们养成合群的习惯。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主题课的时候,让他们来分发图片;吃午饭时候,让他们来摆放餐具。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们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就可以训练他们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在上课时多加提问一他们并且多加鼓励。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发生争抢,老师就可以及时的引导纠正,并且进行生动的教育,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
最后,老师也可可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将它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福明.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方格. 儿童的心里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
[3] 相关参考期刊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