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04-01
高中阶段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从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三方面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一大批德育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贡献。但在普通高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作为一线德育工作者,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普高德育工作普遍存在安全化、简单化、服务化、表面化、边缘化的误区,不少老师对德育工作认识不足,工作思路单一,不讲究方式方法,学生对德育工作不认可,难以达成德育目标,不少德育工作内容背离本意,事倍功半。
德育工作安全化
在高中德育目标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要学生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这就要求学校有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和鼓励支持学生实践创新的教育体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由于在诸多学校事故中学校的被动局面和领导问责制度,“安全第一”成为许多学校领导的口头禅,逢会必讲,责任到人,安全问题自然而然成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为班级工作的重点,班会课的重要内容。这一思路下的德育工作计划和要求,确保学生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德育工作安全化,一切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几乎都在禁止之列。校长力求学校不出事,班主任力求班级不出事。
譬如春游,对于学生而言是接触自然,了解人文的重要机会,也是开展德育工作好机会,但2003年我市一所高中高一学生春游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后全市中小学生的春游就不成文取消,现在仍然没有恢复。以往学生春游的激动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至于其他因噎废食的事情更多,这在有效维护了学生生命健康的同时大大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灵活性和实践性,使得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的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受到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心理成长更倾向于胆小、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要提创新了。
德育工作简单化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被师生理解成为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任务,他们认为德育工作的内容不外乎就是一般问题做思想工作,严重违纪进行处分。德育资源很难整合,形成合力,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成员内部也存在矛盾,德育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枢纽,要结合学校工作制定德育计划、形成德育评价标准,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标准。这直接影响班主任工作热情和工作方向。通过调查了解,绝大多数的学校对班主任的考核包括三方面:常规管理、活动或竞赛成绩、材料上交情况;后两者是比较客观,第一项更能体现德育工作特点,但要可操作,常规管理就变成卫生检查、学生就寝情况检查、学生眼保操检查、课间跑检查等几项看得到易于比较的项目,至于学生的思想工作情况、问题学生的转化情况,一些潜移默化不断成长的隐性德育内容就无法得以体现。
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德育工作变得简单化,班级管理也变得简单化,考核什么就抓什么,只要不出事、不扣分就行。在方法上容易简单粗暴,对学生严加训斥,令行禁止,结果是最严厉的班主任往往就成为最优秀的班主任。
德育工作服务化
高中德育工作对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心理素质方面都有较高要求,最终目标要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比文化课教学跟更重要,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成为社会和上级机构评价学校的最主要指标,文化课教学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德育工作就沦为提高教学成绩的保障性工作,思想教育、心理辅导都以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主旨。班会课很多时候就变成学习考试的动员会和对不认真学习同学的批判会。
学生成长需要是全面的,当德育工作成为文化课教学的嫁衣的时候,就失去自身的价值,工作内容的单一化和方法的机械化进一步导致德育效果低下,不被认同。成绩好的学生的问题往往被其成绩的光环遮蔽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进一步扩大或严重。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不愿和老师沟通,不讲真话,这不仅仅是师生有代沟,德育工作本身也出了问题。
德育工作形式化
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德育工作的考核有相当全面详细的标准,而实际工作中很难全部做到,即使做了的工作也未必留下相应的图片资料。考核检查由于时间紧和人手少而以资料检查为主,每学期结束时,德育处都会准备满满一箱几十本资料送到局里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工作就得到认可,否则就要整改。这样对于各学校德育处来说主要工作就变成准备资料应对检查,有材料工作没做也算做了,没材料工作做了也算没做。网络显然为这一工作的完成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需要什么资料随手一拉,换换校名人名就大功告成。上级行政部门也大多睁一眼闭一眼,马马虎虎,皆大欢喜。
德育工作形式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把实践性很强的德育工作就演变成为文字工作,德育工作者习惯纸上谈兵,不愿务实工作。最终学生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化,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德育工作边缘化
由于种种原因,普高的德育工作事情多、开展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大,与教学、教科研、后勤相比,在学校工作中地位不高,德育工作人员积极性普遍较低,自我认同感也不高,工作缺少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愿研究教育、研究时代、研究学生,做不到与时俱进,工作机械被动,按部就班,得过且过,德育效果不明显,师生认同度不高。边缘化的结果就是德育工作缺位,学生成长教育缺少灵魂,在政治方向、道德思想、心理素质方面距离要求越来越远。
德育工作这五个方面的误区不仅阻碍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能实实在在重视学校德育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完善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学校德育工作人员要站好岗位,不断研究,积极探索高中学生德育规律,在实践中摸索出新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合格高中生。
高中阶段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从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三方面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一大批德育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贡献。但在普通高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作为一线德育工作者,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普高德育工作普遍存在安全化、简单化、服务化、表面化、边缘化的误区,不少老师对德育工作认识不足,工作思路单一,不讲究方式方法,学生对德育工作不认可,难以达成德育目标,不少德育工作内容背离本意,事倍功半。
德育工作安全化
在高中德育目标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要学生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这就要求学校有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和鼓励支持学生实践创新的教育体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由于在诸多学校事故中学校的被动局面和领导问责制度,“安全第一”成为许多学校领导的口头禅,逢会必讲,责任到人,安全问题自然而然成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为班级工作的重点,班会课的重要内容。这一思路下的德育工作计划和要求,确保学生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德育工作安全化,一切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几乎都在禁止之列。校长力求学校不出事,班主任力求班级不出事。
譬如春游,对于学生而言是接触自然,了解人文的重要机会,也是开展德育工作好机会,但2003年我市一所高中高一学生春游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后全市中小学生的春游就不成文取消,现在仍然没有恢复。以往学生春游的激动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至于其他因噎废食的事情更多,这在有效维护了学生生命健康的同时大大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灵活性和实践性,使得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的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受到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心理成长更倾向于胆小、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要提创新了。
德育工作简单化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被师生理解成为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任务,他们认为德育工作的内容不外乎就是一般问题做思想工作,严重违纪进行处分。德育资源很难整合,形成合力,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成员内部也存在矛盾,德育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枢纽,要结合学校工作制定德育计划、形成德育评价标准,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标准。这直接影响班主任工作热情和工作方向。通过调查了解,绝大多数的学校对班主任的考核包括三方面:常规管理、活动或竞赛成绩、材料上交情况;后两者是比较客观,第一项更能体现德育工作特点,但要可操作,常规管理就变成卫生检查、学生就寝情况检查、学生眼保操检查、课间跑检查等几项看得到易于比较的项目,至于学生的思想工作情况、问题学生的转化情况,一些潜移默化不断成长的隐性德育内容就无法得以体现。
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德育工作变得简单化,班级管理也变得简单化,考核什么就抓什么,只要不出事、不扣分就行。在方法上容易简单粗暴,对学生严加训斥,令行禁止,结果是最严厉的班主任往往就成为最优秀的班主任。
德育工作服务化
高中德育工作对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心理素质方面都有较高要求,最终目标要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比文化课教学跟更重要,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成为社会和上级机构评价学校的最主要指标,文化课教学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德育工作就沦为提高教学成绩的保障性工作,思想教育、心理辅导都以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主旨。班会课很多时候就变成学习考试的动员会和对不认真学习同学的批判会。
学生成长需要是全面的,当德育工作成为文化课教学的嫁衣的时候,就失去自身的价值,工作内容的单一化和方法的机械化进一步导致德育效果低下,不被认同。成绩好的学生的问题往往被其成绩的光环遮蔽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进一步扩大或严重。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不愿和老师沟通,不讲真话,这不仅仅是师生有代沟,德育工作本身也出了问题。
德育工作形式化
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德育工作的考核有相当全面详细的标准,而实际工作中很难全部做到,即使做了的工作也未必留下相应的图片资料。考核检查由于时间紧和人手少而以资料检查为主,每学期结束时,德育处都会准备满满一箱几十本资料送到局里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工作就得到认可,否则就要整改。这样对于各学校德育处来说主要工作就变成准备资料应对检查,有材料工作没做也算做了,没材料工作做了也算没做。网络显然为这一工作的完成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需要什么资料随手一拉,换换校名人名就大功告成。上级行政部门也大多睁一眼闭一眼,马马虎虎,皆大欢喜。
德育工作形式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把实践性很强的德育工作就演变成为文字工作,德育工作者习惯纸上谈兵,不愿务实工作。最终学生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化,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德育工作边缘化
由于种种原因,普高的德育工作事情多、开展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大,与教学、教科研、后勤相比,在学校工作中地位不高,德育工作人员积极性普遍较低,自我认同感也不高,工作缺少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愿研究教育、研究时代、研究学生,做不到与时俱进,工作机械被动,按部就班,得过且过,德育效果不明显,师生认同度不高。边缘化的结果就是德育工作缺位,学生成长教育缺少灵魂,在政治方向、道德思想、心理素质方面距离要求越来越远。
德育工作这五个方面的误区不仅阻碍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能实实在在重视学校德育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完善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学校德育工作人员要站好岗位,不断研究,积极探索高中学生德育规律,在实践中摸索出新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合格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