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品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然而多年来,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效果不佳。本文从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意义、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
忧患意识是指对于灾难的自觉警惕。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而强烈的责任意识来源于强烈的忧患意识,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才会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就是将忧患意识这一传统文化精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内容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自觉克服浮躁的心理和不思进取的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苦乐观,具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人民和社会谋取福利,为国家和民族分担忧愁。
一、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历史责任感。中华民族文化中孕育着忧患意识的传统,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等。在忧患意识作用下,大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主动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当成自己应当肩负的责任。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树立起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承担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
第二,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能促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具备忧患意识的人,不会把思考的对象拘囿于眼前的事态,而是把遥远的未来发展作为思考的内容。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引领大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是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塑造大学生群体的健全人格,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
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
1.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培养民族忧患意识的重中之重。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教育主要包括:民族自强意识教育,即独立自主、奋发图强,敢于迎接在国家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始终以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自尊自信意识教育,即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保持自信、开放的精神风貌;国家主体意识的教育,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即倡导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国情教育
准确地把握国情,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每个社会成员正确认识社会、选择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均资源缺乏,生产力不发达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国家科技水平还比较低。在国际上,虽然我国作为一个公正、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但是我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学习和了解,让大学生初步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危机,责任的重大,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刻不容缓,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促使他们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3.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教师在对大学生提出理想信念教育时,要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几个基本观念:一是祖国观念,二是党的观念,三是社会主义观念。
4.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期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即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更需要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忧患意识。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将艰苦奋斗的思想内容进教材、进课堂的工作。提倡艰苦奋斗,决不是要人们永远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艰苦奋斗所要反对的是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和奢侈消费。艰苦奋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用艰苦奋斗精神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为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是一个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大课题,教师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强大的精神财富,进而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
忧患意识是指对于灾难的自觉警惕。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而强烈的责任意识来源于强烈的忧患意识,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才会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就是将忧患意识这一传统文化精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内容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自觉克服浮躁的心理和不思进取的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苦乐观,具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人民和社会谋取福利,为国家和民族分担忧愁。
一、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历史责任感。中华民族文化中孕育着忧患意识的传统,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等。在忧患意识作用下,大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主动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当成自己应当肩负的责任。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树立起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承担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
第二,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能促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具备忧患意识的人,不会把思考的对象拘囿于眼前的事态,而是把遥远的未来发展作为思考的内容。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引领大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是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塑造大学生群体的健全人格,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
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
1.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培养民族忧患意识的重中之重。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教育主要包括:民族自强意识教育,即独立自主、奋发图强,敢于迎接在国家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始终以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自尊自信意识教育,即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保持自信、开放的精神风貌;国家主体意识的教育,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即倡导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国情教育
准确地把握国情,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每个社会成员正确认识社会、选择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均资源缺乏,生产力不发达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国家科技水平还比较低。在国际上,虽然我国作为一个公正、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但是我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学习和了解,让大学生初步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危机,责任的重大,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刻不容缓,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促使他们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3.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教师在对大学生提出理想信念教育时,要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几个基本观念:一是祖国观念,二是党的观念,三是社会主义观念。
4.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期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即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更需要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忧患意识。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将艰苦奋斗的思想内容进教材、进课堂的工作。提倡艰苦奋斗,决不是要人们永远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艰苦奋斗所要反对的是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和奢侈消费。艰苦奋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用艰苦奋斗精神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为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是一个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大课题,教师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强大的精神财富,进而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