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使命是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关注课堂,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去追求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独立性,能和教师平等交流。
一、尊重个体,给予信任
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应以轻松愉快的心境进行教学,努力创设一种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认真及时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力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大胆质疑。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恐惧心理,尽可能使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感到快乐和自豪。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大胆发挥,智慧的火花才不断被点燃。
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字面上的内容,让学生划出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另一双眼睛搜寻文字后面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小燕子为什么春天才来?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小燕子时常飞在麦田上,对庄稼有什么益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学习《燕子》这一课所得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经验有什么联系?这样有利于及时内化新知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结果学生畅所欲言,他们无论对哪方面有认识,都鼓励积极汇报,及时表扬,通过这样的训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探究的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应该学会尊重学生,也只有尊重信任学生,才能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融入情感,倍感温馨
课堂上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可通过微笑来传递,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讲台上走下来,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你真善于观察”、“你听得真仔细”、“你说得很好,声音再大点会更好些”等等。教师的这种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和教师的评价保持一致,久而久之,教师的赞赏和肯定就具有真实的意义,它既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使情感共融、心理相通,又很自然地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情感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这样的课堂往往“会有惊喜”、“会有发现”,也“会让教师遇到难堪”。然而这正是对学生个体本身的尊重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关注,学生往往感到倍加温馨。
在学习《掌声》时,我用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不同,而得到的结果不同做了一个对比,在轻松的氛围里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一次是为了给残疾的小英鼓励,另一次就是对小英的演讲给予了肯定和赞美)在学生明白了掌声的不同含义后,又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里提到的掌声的含义,你认为掌声还有那些含义”。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了很多,赞美、欣赏、敬佩……还有很多学生说了自己见到的、听到的鼓掌的场合。同时也通过鼓掌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知道了这是一个爱的传递,我们大家都能成为一个传递爱的使者!
三、师生平等,民主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老师和你们比赛读,看看谁读得好”、“有没有敢向老师挑战的”、“学习上的困难没有大不了的,老师和你一同战胜它们吧”…… 这样确立一种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师中有生,生中有师,师生互动,互相讨论、互相合作、互相探究,甚至互相肯定与批评。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
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对狐狸有什么样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狐狸很坏,有个别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对不同的看法,教师应予充分肯定。但同时指出,狐狸确实动了脑筋,但是它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是不好的。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面对学生这些有别于他人的观点、探究方式时,教师应多问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课堂上再多一些“有不同的意见吗?”“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好!”以此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顺利的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四、创设情景,自主合作
我们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育者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硬环境。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建良好的学习软环境。
这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多种角色: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决策者、学习调控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要乐于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还要善于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境,来激起学生合作交流的欲望。同时,为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营造一个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合作环境。
如教学《荷花》一课,课前我创设了良好的探究情境,利用录音配乐朗诵课文写荷塘的内容,老师叙述画面内容:“在蓝蓝的天空下,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愉快的感知后,我因势诱导:“看了荷塘的美丽景色,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与画面内容相符?”有的说:“我想快去阅读课文,并把描写荷花的好词佳句积累起来。”于是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并在探究中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和谐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只有和谐的课堂,才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沃土。
【作者单位:赣榆县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 江苏】
一、尊重个体,给予信任
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应以轻松愉快的心境进行教学,努力创设一种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认真及时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力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大胆质疑。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恐惧心理,尽可能使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感到快乐和自豪。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大胆发挥,智慧的火花才不断被点燃。
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字面上的内容,让学生划出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另一双眼睛搜寻文字后面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小燕子为什么春天才来?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小燕子时常飞在麦田上,对庄稼有什么益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学习《燕子》这一课所得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经验有什么联系?这样有利于及时内化新知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结果学生畅所欲言,他们无论对哪方面有认识,都鼓励积极汇报,及时表扬,通过这样的训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探究的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应该学会尊重学生,也只有尊重信任学生,才能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融入情感,倍感温馨
课堂上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可通过微笑来传递,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讲台上走下来,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你真善于观察”、“你听得真仔细”、“你说得很好,声音再大点会更好些”等等。教师的这种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和教师的评价保持一致,久而久之,教师的赞赏和肯定就具有真实的意义,它既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使情感共融、心理相通,又很自然地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情感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这样的课堂往往“会有惊喜”、“会有发现”,也“会让教师遇到难堪”。然而这正是对学生个体本身的尊重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关注,学生往往感到倍加温馨。
在学习《掌声》时,我用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不同,而得到的结果不同做了一个对比,在轻松的氛围里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一次是为了给残疾的小英鼓励,另一次就是对小英的演讲给予了肯定和赞美)在学生明白了掌声的不同含义后,又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里提到的掌声的含义,你认为掌声还有那些含义”。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了很多,赞美、欣赏、敬佩……还有很多学生说了自己见到的、听到的鼓掌的场合。同时也通过鼓掌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知道了这是一个爱的传递,我们大家都能成为一个传递爱的使者!
三、师生平等,民主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老师和你们比赛读,看看谁读得好”、“有没有敢向老师挑战的”、“学习上的困难没有大不了的,老师和你一同战胜它们吧”…… 这样确立一种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师中有生,生中有师,师生互动,互相讨论、互相合作、互相探究,甚至互相肯定与批评。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
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对狐狸有什么样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狐狸很坏,有个别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对不同的看法,教师应予充分肯定。但同时指出,狐狸确实动了脑筋,但是它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是不好的。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面对学生这些有别于他人的观点、探究方式时,教师应多问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课堂上再多一些“有不同的意见吗?”“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好!”以此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顺利的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四、创设情景,自主合作
我们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育者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硬环境。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建良好的学习软环境。
这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多种角色: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决策者、学习调控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要乐于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还要善于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境,来激起学生合作交流的欲望。同时,为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营造一个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合作环境。
如教学《荷花》一课,课前我创设了良好的探究情境,利用录音配乐朗诵课文写荷塘的内容,老师叙述画面内容:“在蓝蓝的天空下,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愉快的感知后,我因势诱导:“看了荷塘的美丽景色,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与画面内容相符?”有的说:“我想快去阅读课文,并把描写荷花的好词佳句积累起来。”于是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并在探究中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和谐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只有和谐的课堂,才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沃土。
【作者单位:赣榆县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