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一位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十几年的教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刍议:
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本质
改革是革新,但更是返璞归真。如传统文化的贯穿和渗透,体现在教学内容、考查内容的方方面面。举个例子,学习《鸿门宴》时,我除了带学生根据文本弄清参加宴会人的座次方向外,还借此机会用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解了现代礼仪中的就餐座次。让他们养成谦虚知礼的好习惯。但在现实中我们经常遗憾的会看到在就餐时很多人找自己喜欢的位置坐,不顾长幼序列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克己复礼”的传统文化;再如对联的教学。近些年高考命题在语言运用这一板块考察时注重了与时俱进,却忽视了对联这类传统文化的考察,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复习备考时对这类传统文化缺乏关注,是否应该考虑弥补这一不足;又如“听说读写”的训练。很多学生“八卦”时滔滔不绝,课堂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却千疮百孔,漏洞百出。智能全屏手机可以盲打,可书写字迹潦草、错字满篇,让人不堪卒读。再加上很多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由课件投影支撑,几乎没有板书,更谈不上给学生示范,所以学生的书写能力严重退化。
所以,要改革,更要返璞,才能归真。
二、语文不是科学,是生活的学科
这一观点主要是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在所带高中学生中进行过随机的简单调查,随手拿起某位学生桌上的饮料瓶,问该饮料瓶上标注的容量等于多少斤多少两。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较准确快速地回答出来,大多数人很茫然。充其量只知道毫升和千克的换算,根本没有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斤”和“两”的概念。甚至有人说半斤等于八两,让人哭笑不得。
自然科学是这样,语文更是这样。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告诉了学生“吏部”是考核和任命官员的机构。再追问他们相当于现在的哪个部门,很少有人知道,再问他们中国现在的组织部长是谁,知之更少。而中组部现任部长正是以前在我省任要职的一位领导。这种情况让人不由又想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似褒实贬的古语。
为了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用知识指导生活,我们的教材编纂者和考试命题者为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高考命题,在各个环节上都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由此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特别是近年来学生受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社会新潮的影响,逐渐忽视了我们的传统文化。高考命题有意突出了传统文化的元素,这就是很好的引导。
但只有高考命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关注生活,融入社会。不要因为职业的影响和社会的人和事脱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明。
三、思维勤奋与行为勤奋
有位老板在自己工廠车间巡视,发现有位工人非常忙碌,便问他你每天总是如此忙碌吗,工人回答说是。那晚上呢,晚上也很忙,经常加班。结果这位老板立即解聘了这位“忙碌的工人”,理由是这位工人没有思考的时间。故事虽然夸张。但它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我们的工作,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苦忙碌。可行为勤奋并不是真正的勤奋,并不一定值得肯定与颂扬。我们更需要的是思维的勤奋,切忌因工作的周而复始和忙碌辛苦让自己变得麻木,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和思想的灵动。四肢依旧在动,可思维已然老去,其结果是非常可怕的。相反,留时间给自己思考,整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善于质疑。善于创新,可以事半功倍,也可以让自己更加轻松。
四、注重语文教学和德育的联系
以2015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为例:突然变成了书信体作文让广大考生措手不及,有考生说作文材料中的“高速公路”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更有广大考生“人肉搜索”材料中的“小陈”,对“小陈”的原型进行谩骂和攻击。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广大考生“迁怒”的表现。
孔子在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时说“不迁怒,不贰过”。而我们的广大考生被一道高考题“打回了原型”,露出了仇恨和不善的一面。这道考题实际是在考学生的素质与道德。
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与人文关怀。如何做到操作过程中不生硬、润物细无声,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话题。
编辑 薛小琴
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本质
改革是革新,但更是返璞归真。如传统文化的贯穿和渗透,体现在教学内容、考查内容的方方面面。举个例子,学习《鸿门宴》时,我除了带学生根据文本弄清参加宴会人的座次方向外,还借此机会用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解了现代礼仪中的就餐座次。让他们养成谦虚知礼的好习惯。但在现实中我们经常遗憾的会看到在就餐时很多人找自己喜欢的位置坐,不顾长幼序列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克己复礼”的传统文化;再如对联的教学。近些年高考命题在语言运用这一板块考察时注重了与时俱进,却忽视了对联这类传统文化的考察,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复习备考时对这类传统文化缺乏关注,是否应该考虑弥补这一不足;又如“听说读写”的训练。很多学生“八卦”时滔滔不绝,课堂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却千疮百孔,漏洞百出。智能全屏手机可以盲打,可书写字迹潦草、错字满篇,让人不堪卒读。再加上很多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由课件投影支撑,几乎没有板书,更谈不上给学生示范,所以学生的书写能力严重退化。
所以,要改革,更要返璞,才能归真。
二、语文不是科学,是生活的学科
这一观点主要是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在所带高中学生中进行过随机的简单调查,随手拿起某位学生桌上的饮料瓶,问该饮料瓶上标注的容量等于多少斤多少两。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较准确快速地回答出来,大多数人很茫然。充其量只知道毫升和千克的换算,根本没有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斤”和“两”的概念。甚至有人说半斤等于八两,让人哭笑不得。
自然科学是这样,语文更是这样。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告诉了学生“吏部”是考核和任命官员的机构。再追问他们相当于现在的哪个部门,很少有人知道,再问他们中国现在的组织部长是谁,知之更少。而中组部现任部长正是以前在我省任要职的一位领导。这种情况让人不由又想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似褒实贬的古语。
为了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用知识指导生活,我们的教材编纂者和考试命题者为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高考命题,在各个环节上都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由此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特别是近年来学生受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社会新潮的影响,逐渐忽视了我们的传统文化。高考命题有意突出了传统文化的元素,这就是很好的引导。
但只有高考命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关注生活,融入社会。不要因为职业的影响和社会的人和事脱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明。
三、思维勤奋与行为勤奋
有位老板在自己工廠车间巡视,发现有位工人非常忙碌,便问他你每天总是如此忙碌吗,工人回答说是。那晚上呢,晚上也很忙,经常加班。结果这位老板立即解聘了这位“忙碌的工人”,理由是这位工人没有思考的时间。故事虽然夸张。但它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我们的工作,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苦忙碌。可行为勤奋并不是真正的勤奋,并不一定值得肯定与颂扬。我们更需要的是思维的勤奋,切忌因工作的周而复始和忙碌辛苦让自己变得麻木,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和思想的灵动。四肢依旧在动,可思维已然老去,其结果是非常可怕的。相反,留时间给自己思考,整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善于质疑。善于创新,可以事半功倍,也可以让自己更加轻松。
四、注重语文教学和德育的联系
以2015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为例:突然变成了书信体作文让广大考生措手不及,有考生说作文材料中的“高速公路”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更有广大考生“人肉搜索”材料中的“小陈”,对“小陈”的原型进行谩骂和攻击。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广大考生“迁怒”的表现。
孔子在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时说“不迁怒,不贰过”。而我们的广大考生被一道高考题“打回了原型”,露出了仇恨和不善的一面。这道考题实际是在考学生的素质与道德。
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与人文关怀。如何做到操作过程中不生硬、润物细无声,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话题。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