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探索规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探索规律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研究和探索的需要,探索规律教学应该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精心安排“观察交流、提出想法;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巩固认识;应用思想,完善规律”四个环节,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中,获得想法、探索、应用再完善的探索规律基本思想方法。
  关键词:想法;探索;应用;完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尤其是在探索规律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研究和探索的需要,教师应该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学的价值。文章结合“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一课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在探索规律的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发挥研究者的角色,谈谈一些看法与体会。
  【片断一】观察交流、提出想法:
  教师出示小兔与蘑菇的情境图
  1.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到兔子乐园,你从图中看到些什么?生:有小兔、蘑菇、手帕……师:小兔和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生1: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着。生2: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师适时纠正: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师:那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生1:每相邻两根木桩中间有一块篱笆。生2:每相邻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师:它们的排列也有一定的规律。(板书:规律)
  2. 师:像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我们叫作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一一间隔排列中蕴藏着什么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揭示课题)
  教学反思:探究,从提出想法开始。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课的一开始,教师出示小兔与蘑菇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种物体的排列特点,通过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它们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说明:像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叫作一一间隔排列,明确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从而揭示课题:找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三排两种物体,引导学生逐步积累感性认识,在丰富的实例观察中不断感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
  【片断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 师: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和同桌讨论自己的想法。
  生1:小兔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生2:上面的物体比下面的物体个数多1。师:反过来呢?生一起:下面的物体比上面的物体个数少1。师:多1个或者少一个,就是相差1。师: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数量相差1。适时板书。
  2. 师: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板书?)
  请学生上黑板指着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师:刚刚同学们积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那现在我们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先圈一圈,再说一说。
  4. 学生上台展示圈一圈的作品: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圈在一起。
  师补充:这样圈下去,最后余下的是什么?生一起:兔子。师:那木桩与篱笆呢?这样一组一组的圈下去最后余下的是?生一起:木桩。师:夹子与手帕呢,最后余下的是?生一起:夹子。师:现在知道为什么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数量相差1了吗?那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问号擦掉了。
  教学反思:发现,从自主探索中来。
  【思考: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有什么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讲课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的规律,但这样的规律还有待验证,这时教师在旁边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表示、分析,从数学思考的层面说明原理,确认规律。再通过练习纸,在学生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说明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在练习纸上圈一圈。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发现、验证了规律,更让学生以对应的方法解释自己发现的规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学生不断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过程,促进了对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片断三】运用规律,巩固认识:
  1. 出示问题1
  师: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生很快回答:19个。师:这么快?能给我个算式吗?生1:20-1=19,因为蘑菇比小兔少一个。师追问:还是这样排下去,如果有100只小兔呢?生一起:99个。师:1000只呢?生一起:999个。
  2. 出示问题2
  师: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生1:21个,20 1=21,夹子比手帕多I個。师:如果是100块手帕呢,需要多少个夹子?
  生一起:101个。师:1000块呢?生一起:1001个。
  教学反思:应用,在解决问题中实现。
  【思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一方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抽象出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或方法来解决。在上一片断学生发现规律后,紧接着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价值。】   【片断四】应用思想,完善规律:
  1. 师: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活动之前说明要求:
  (1)已经想好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2)有些小朋友还没有想好,可以在练习纸上圈一圈、画一画;(3)还有些小朋友喜欢动手操作的,可以用方块和圆片摆一摆。
  师: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
  学生自由操作。
  2.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是用摆一摆的方式来研究的,哪些同学是这样研究的?请你上来摆一摆。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摆法。
  师:有的同学不是用摆一摆的方式,而是在练习纸上简单的圈一圈、画一画,请这些同学上来展示你的作品。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练习纸,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师:还有些同学是用一道简单的算式,哪些同学是这样的?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列出算式:10-1=9(个)10 1=11(个)
  3. 师:□和○的个数之间还可能有什么关系?
  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磁扣,得到两种相等的情况。
  4. 师: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也可能相等。现在老师把所有出现的情况摆在一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什么时候个数会相差一个?什么时候个数会相等?
  学生看图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完善板书。(首尾相同时,数量相差1;首尾不同时,数量相等)
  教学反思:完善,在发现不足之后。
  【思考:在上述教学中,教师提供多种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研究,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出研究方式的多样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独立研究,对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不仅数量相差1,也会出现数量相等的情况。那么一开始发现的规律是不完整的,这时候教师把不同情况展示在课件上,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补充和完善规律。】
  新课标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学习和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索与交流中学习。”整堂课在活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的直接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和蘑菇的排列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图中的两种物体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并适时揭示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叫作一一间隔排列。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接着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学生发现了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数量相差1这个规律,但是这个规律还有待验证,教师提出质疑: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呢?学生自由思考,以对应的方法解释自己发现的规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紧接着两道练习,巩固规律的应用,学生感受到规律的价值。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完善规律这一环节,教师准备了多种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研究,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并且多种的研究方式充分的調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特点的认识。在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是不完整的,这个时候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和引导,补充和完善规律。四个教学片断充分体现出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切实体会到想法、探索、应用再完善的基本方法,为后面探索规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间隔排列”只是小学数学阶段探索规律中的一部分,以后学生还会接触到更多探索规律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内容的教学,其重点不在于规律内容本身,而是“找”的过程。所以我们教师所要做的不是让学生仅仅知道这个规律,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从想法——探索——应用——完善的基本方法,并将这种思维的过程运用到以后探索规律的学习中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我执教“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节课后的感受与思考。
  参考文献:
  [1]俞昭英,杨晓荣.经历找的过程积累找的经验:苏教版三上“找规律(间隔排列)”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7).
  [2]刘晓萍.指向素养的数学规律探索:以“间隔排列”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4).
  作者简介:徐芬,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玩是人的天性,但是沉溺于游戏中将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把学生对游戏的迷恋转化为学习动机,将事半功倍,随着各种新媒体和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与游戏的结合创造了条件,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英语教学;应用策略  一、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能调动
摘 要:对于刚刚学习写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进一步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至关重要,同时将写字教学与书法融合起来,可以引领学生不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富有趣味的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去正确握笔进行练习、如何分析汉字结构、欣赏汉字形体美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态度进行写字等,从而使得学生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从容淡定,把握要领,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会如何做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笔者就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融合书法育人的
无线宽带与VoIP结合的时代即将到来,但将以什么形式出现仍需拭目以待。   无线语音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经过验证的业务模型,而且人们对这一趋势将如何发展还存在着很大分歧。不过,多数专家认为,VoIP最终将与新型无线宽带结合,改变企业和消费者获得语音服务的方式。   这意味着,你可以走在大街上通过手机网络交谈,走进办公室后,呼叫可以无缝地切换到WLAN语音技术,从而减少必须购买的手机通信时间。
摘 要:人教版单元探究活动中的“活动·探究”教学板块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好评,其编排理念科学,编排内容新颖,编排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可以说是教材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闪光点。那么,“活动·探究”模块到底应该怎样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是最高效的运用模式?我相信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思考过这两个问题,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想高效地利用“活动·探究”模块,那么我们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单元整体综合起来进行教学,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教育教学现状差距很大,尤其在阅读、写作教学方面差异明显,阅读、写作教学工作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文章从“亲子阅读”“亲子实践”“亲子写作”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读写能力提升”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立一家言  2019年,参与了苏陕扶贫协作工作,对××县进行定向支教。所在的学校与东部地区教育教学现状差距很大,尤其在阅读、写作教学方面差异明显,阅读、写作教
百年华诞  百岁人生  风霜雨露 崇山峻岭  是什么力量 催动你  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   向着科学的峰巅攀登  地质的张力 压力  和造山运动  可以 将坚硬的岩层  扭曲变形   唯有人类前进的脚步  和科学家探索真理的目光  从容 坚定   没有任何艰难险阻  能够击退  人类 对幸福与光明的憧憬  你是一位地质学家  终生 都把为人类造福  看成自己的神圣天职   始终 将社会 家庭   
摘要:“词句段运用”是部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鲜明的编排特点:明示能力目标、来自单元内容、指向学科本质。作为教材的实施者,教师要着眼单元整体,适时安排学习时机;准确定位目标,正确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支架,科学提供思维阶梯,努力做到合理定位目标,科学规划统筹,有效引导实践,让“词句段运用”落到实处。  关键词:词句段运用;语文园地;编写特点;教学策略  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普通单元后面安
王选院士的去世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在举国上下贯彻自主创新精神的今天,这一损失显得格外沉重。   王选院士对国家的贡献不仅仅是发展了我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因而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更重要的是他身体力行,走出了一条在高技术领域跨越创新的道路,为科技人员树立了榜样,为我国如何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由于王选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中国的印刷出版业没有经历第二代光机式照
摘 要:文章以《免疫调节》为例,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探索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学生利用建模活动,对知识重新建构与整合,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深度学习;自主学习;模型建构  2017版的《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两项重大改变,旨在促进学生加深对学科重要概念的理
摘要:笔者在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创客课程教育研究过程中,试图以“职业体验”的活动方式,给予学生未来创客家的头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创意创造的兴趣和爱好,结合电子工程师、物联网等创意课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的喜悦,培养学生自我价值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认知、团队协作、创意思维、工匠精神和分享精神。  关键词:职业体验;创客;电子工程师;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