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设疑,启发他们排疑、解疑,帮助他们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质疑;设疑;排疑;解疑
疑,即疑问;疑惑,亦曰疑义、疑难。众云:获知始于生疑。我们物理教师若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设疑,启发他们排疑、解疑,帮助他们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促进他们顺利地运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跨越知识间难度障碍。就“四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即“自学质疑——精讲释疑——讨论排疑——练习解疑”的教学构思分述于下。
一、 自学质疑
自学,尤其是在指导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我们所要求的自学,不是一般浏览教材,而是阅读——钻研——思考。教学时,通常要先给阅读思考题(并非普通的陈述教材内容的阅读提纲,而是具有一定思考性、能加深理解教材内容的思考题),并在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让他们自学阅读。教师通过巡视和观察,理解他们提出的不同问题,予以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各类学生自学时出现的不同情况,引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既要能抓住教材的脉络(知识间的联系及基本思路)和要点(重点、难点)能大胆地质疑。
“疑则进”。能否质疑,不仅是检验学生动没动脑,是否会动脑的重要标志,也是了解各类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善于质疑者必善于学习。学生通过阅读——钻研——思考到阅读——质疑——理解的过程,是完成自学任务的基本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们就能逐步地由“不读书”到“读书”,由“不会读书”到“会读书”,并能逐步地学会从课本中发现物理教材叙述的特点和研究问题的方向,掌握物理思维的技巧,不断地提高自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逐步地适应物理学习的要求。
二、精讲释疑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懂的问题,引起了疑惑,产生了疑问。有的虽经老师巡视时的个别辅导已受到启迪,但大多数学生仍有不少问题须通过老师点拨的精讲而得到解决,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精讲,与一般的讲课不同,它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讲,而是在学生通览教材并经一般性思索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讲解。因此,要用精炼而概括的语言把重点或难点讲透。若不讲透,可能会使自学落空;不管学生是否弄懂,讲得过细,也不给他们以思考的余地,可能又重新回到满堂灌、注入式的老路上去,使自学流于形式。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善于在学生所掌握的全部知识储备中把解决面临疑难所需要的那些知识抽取出来,通过精讲来启发他们进行灵活的应用。
教师精讲,一定要抓住学生难于接受的内容,抓住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抓住学生中带共性的内容,一定要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注重介绍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按照自己思考的路子抽取其需要的知识,用于填补思路中的“空白”,连接思路中的“断点”。
教师讲得精,学生听得也就认真。讲得过多,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也不易集中,不易抓住要点。讲得精,可以破除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也可以克服他们阅读不思考、自学不质疑的毛病。有经验的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都惜话如金,从不多讲、乱讲,而用精讲来提高时效的。
三、讨论排疑
物理知识不仅是物理科学的结论,而且包括物理思维的过程。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给他们一个议论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经过教师引导、点拨后能解决的问题,也尽量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能促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潜心思考,提高使用参考书和工具书的积极性,也能逼使他们在教师精讲的过程中独立分析,提高为取得讨论发言权而积极寻找理论依据的自觉性。
讨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激疑”,善于提出适量表面矛盾,让他们深思,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跳起来摘桃子”的心情,从而激发出深入求知的兴趣。
通过讨论,可以培养运用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消除学习的畏惧感,使那些有相同见解的学生产生学习的快感,使那些有不同见解的学生欲罢不能,使那些仍有困惑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顺着问题的线索去寻求解决的思路。这样,讨论的过程就变成了排疑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疑难经过争论、讨论后,基本上能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
为使讨论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而获得理想的结果,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特别要及时鼓励那些敢于发言和勇于争论的学生,使讨论不断引向深入;另一方面,还要留心观察,把握动向,针对出现的问题,抓住时机,予以适当的点拨。
四、练习解疑
练习的过程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解答新疑难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解题练习并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对抽象出来的概念与规律进行反思,使前后知识相互挂钩衔接,促进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迁移。
解题就是练习,就是解疑。在课堂教学时,物理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要引导他们明确解题思路,即要求能正确理解题意,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灵活地选择有关概念和规律分析、推导,达到问题的解决;还要指导学生善于以物论理、能简要地运用语言文字。对于格式、步骤、单位选用,取值方法等都应规范化,以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指导解题练习,要求教师精选好具有科学性、典型性、思考性的例题和习题;充分发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或多题一解的功能,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热点,发展动态思维,达到解会一道题,弄懂一类题的目的。对学生的解题,教师也要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讲评,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难度适当的习题,就能消除死套题型的定势影响,逐步培养出寻求变异、不依常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小结,是对旧知识归纳性的练习,也是对新知识研究性的探索,因此,还有必要加强“题后小结”和编题活动,指导他们进行单元小结章节,小结或体会最深刻的某一内容的小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熟练地运用物理知识,还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排除疑难,有利于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和联系,提高综合、归纳和探索的能力。
【关键词】质疑;设疑;排疑;解疑
疑,即疑问;疑惑,亦曰疑义、疑难。众云:获知始于生疑。我们物理教师若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设疑,启发他们排疑、解疑,帮助他们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促进他们顺利地运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跨越知识间难度障碍。就“四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即“自学质疑——精讲释疑——讨论排疑——练习解疑”的教学构思分述于下。
一、 自学质疑
自学,尤其是在指导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我们所要求的自学,不是一般浏览教材,而是阅读——钻研——思考。教学时,通常要先给阅读思考题(并非普通的陈述教材内容的阅读提纲,而是具有一定思考性、能加深理解教材内容的思考题),并在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让他们自学阅读。教师通过巡视和观察,理解他们提出的不同问题,予以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各类学生自学时出现的不同情况,引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既要能抓住教材的脉络(知识间的联系及基本思路)和要点(重点、难点)能大胆地质疑。
“疑则进”。能否质疑,不仅是检验学生动没动脑,是否会动脑的重要标志,也是了解各类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善于质疑者必善于学习。学生通过阅读——钻研——思考到阅读——质疑——理解的过程,是完成自学任务的基本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们就能逐步地由“不读书”到“读书”,由“不会读书”到“会读书”,并能逐步地学会从课本中发现物理教材叙述的特点和研究问题的方向,掌握物理思维的技巧,不断地提高自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逐步地适应物理学习的要求。
二、精讲释疑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懂的问题,引起了疑惑,产生了疑问。有的虽经老师巡视时的个别辅导已受到启迪,但大多数学生仍有不少问题须通过老师点拨的精讲而得到解决,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精讲,与一般的讲课不同,它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讲,而是在学生通览教材并经一般性思索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讲解。因此,要用精炼而概括的语言把重点或难点讲透。若不讲透,可能会使自学落空;不管学生是否弄懂,讲得过细,也不给他们以思考的余地,可能又重新回到满堂灌、注入式的老路上去,使自学流于形式。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善于在学生所掌握的全部知识储备中把解决面临疑难所需要的那些知识抽取出来,通过精讲来启发他们进行灵活的应用。
教师精讲,一定要抓住学生难于接受的内容,抓住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抓住学生中带共性的内容,一定要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注重介绍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按照自己思考的路子抽取其需要的知识,用于填补思路中的“空白”,连接思路中的“断点”。
教师讲得精,学生听得也就认真。讲得过多,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也不易集中,不易抓住要点。讲得精,可以破除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也可以克服他们阅读不思考、自学不质疑的毛病。有经验的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都惜话如金,从不多讲、乱讲,而用精讲来提高时效的。
三、讨论排疑
物理知识不仅是物理科学的结论,而且包括物理思维的过程。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给他们一个议论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经过教师引导、点拨后能解决的问题,也尽量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能促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潜心思考,提高使用参考书和工具书的积极性,也能逼使他们在教师精讲的过程中独立分析,提高为取得讨论发言权而积极寻找理论依据的自觉性。
讨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激疑”,善于提出适量表面矛盾,让他们深思,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跳起来摘桃子”的心情,从而激发出深入求知的兴趣。
通过讨论,可以培养运用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消除学习的畏惧感,使那些有相同见解的学生产生学习的快感,使那些有不同见解的学生欲罢不能,使那些仍有困惑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顺着问题的线索去寻求解决的思路。这样,讨论的过程就变成了排疑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疑难经过争论、讨论后,基本上能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
为使讨论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而获得理想的结果,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特别要及时鼓励那些敢于发言和勇于争论的学生,使讨论不断引向深入;另一方面,还要留心观察,把握动向,针对出现的问题,抓住时机,予以适当的点拨。
四、练习解疑
练习的过程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解答新疑难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解题练习并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对抽象出来的概念与规律进行反思,使前后知识相互挂钩衔接,促进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迁移。
解题就是练习,就是解疑。在课堂教学时,物理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要引导他们明确解题思路,即要求能正确理解题意,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灵活地选择有关概念和规律分析、推导,达到问题的解决;还要指导学生善于以物论理、能简要地运用语言文字。对于格式、步骤、单位选用,取值方法等都应规范化,以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指导解题练习,要求教师精选好具有科学性、典型性、思考性的例题和习题;充分发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或多题一解的功能,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热点,发展动态思维,达到解会一道题,弄懂一类题的目的。对学生的解题,教师也要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讲评,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难度适当的习题,就能消除死套题型的定势影响,逐步培养出寻求变异、不依常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小结,是对旧知识归纳性的练习,也是对新知识研究性的探索,因此,还有必要加强“题后小结”和编题活动,指导他们进行单元小结章节,小结或体会最深刻的某一内容的小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熟练地运用物理知识,还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排除疑难,有利于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和联系,提高综合、归纳和探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