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文化旅游业发展也进入了关键的攻坚期和转型期。能不能抓住机遇,如何抢抓机遇,进一步彰显特色,做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我区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
一、全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近年来,沿着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长寿独辟蹊径,按照“双核驱动,带动两冀,自然人文,西南名景”的发展思路,创造了一个以文化为根、旅游为基的文旅融合发展环境,走出了一条以“长寿文化”为特色、多重文化相互补充与交融的旅游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天赐长寿湖”、“菩提长寿山”、“滨江长寿谷”三大百亿级景区。积极引入旅行社市场机制,积聚人气,加足财气、催生商气、提升景气,有效增进投资者投资长寿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加快全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长寿湖龙头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带动东山楠木院及西山、大洪湖、西山明月休闲度假村建设,牵动面上桓侯宫、白塔、龙溪河、东林寺、天台等景点的开发利用。坚持文旅结合发展,深挖长寿文化内涵,扩大文旅结合的深度与广度,提升长寿旅游现代文化品位,丰富长寿旅游传统文化韵味,加快建设“长寿人人向往”的休闲旅游胜地。
2.综合优势
(1)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我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褶皱低山丘陵区。城区位于重庆主城以东沿江下游,紧依两江新区,是全市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3)区位优势。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主力军和全市重点打造的卫星城之一,加快推进重庆工业高地、现代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物流中心“三地一中心”建设,已建成生态绿带相隔的中心城区和经开区两大片区,奠定了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寿“四宜双百”卫星城的坚实基础。
(4)旅游文化积淀。长寿的文化资源,最具旅游开发价值者为“一个核心、两大枢纽、三位奇人”。 一个核心,就是养生长寿文化。长寿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个用“长寿”二字命名的城市,根源是因为有“人多寿考”的养生长寿文化。天地之间,唯此长寿,是长寿定位最准的城市形象;长寿,人人向往,是长寿最具魅力的宣传主题。独一无二的养生长寿文化,无疑是长寿旅游的魂。
3.存在的问题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长寿具有良好的资源和基础。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区文化旅游已逐步迈向蓬勃发展期,一个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但在发展过程中,与一些文化旅游发达的地方比,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亟待需要解决。
(1)文化旅游融合缺乏核心吸引力
文化旅游融合卓有成效的城市,都成功打造了各自的核心吸引物,如“三亚千古情”项目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商业模式为设计定位,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了大象谷、名人山、鬼域惊魂、古今穿越巡游、民间绝技演出等内容,文化和旅游,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深度交融。
(2)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链条偏短
目前我区景点的开发中,向娱乐、餐饮、购物、住宿等方面延伸不够,旅游商品档次低,综合效益不高。休闲娱乐服务档次低、缺乏新业态,文化休闲活动比较贫乏。推出的文化演艺项目由于对寿文化挖掘利用不够,理解存在偏差,市场效益不佳。
(3)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开发利用不够
我区目前没有能够更好地挖掘打造出在全市以及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主力军和全市重点打造的卫星城之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开发利用方面非常匮乏,3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没有一项国家级项目,给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带来了瓶颈。
二、长寿文化旅游跨越式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拓宽文化旅游开发融资渠道
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政府主导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是文化旅游产业成长期的主要经验,也是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期的重要保证。政府要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例。要充分利用长寿的自然景观、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程。
(2)加快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景区道路建设。解决主干公路到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瓶颈和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如在五华山景区的开发中,首要的就是要加快旅游专线公路建设,解决交通不便利的瓶颈。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等设施,突出新、奇、特等旅游要素特征;三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我区目前没有形成可以集中展示我区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场所,不能给游客留下文化的记忆,同时,作为三峡库区城市之一,加快博物馆建设等项目迫在眉睫。
(3)注重宣传,扩大文化旅游产品的影响力
实行“整体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创新促销手段,提高促销效果。一是积极参加各類旅游促销活动,宣传推荐长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区域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得到提高。二是邀请新闻媒体到景区采风并进行宣传报道,常年为新闻媒体提供服务,从而吸引更多媒体主动投入到长寿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中来。
(4)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
从促进旅游发展的角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演出市场,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内容创意,突出地域特色,开发标志性文化旅游演艺项目。重点打造长寿三贤、孝道文化、佛教文化等旅游演艺产品,使其成为景区的亮点。同时菩提古镇等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
(5)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景”的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引领、特色致胜、迎势而上,充分挖掘各地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内涵,突出主题特色;围绕建立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依托三大百亿级景区,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突出休闲性、舒适性、参与性, 建设好紫耘花乡、菩提文乡、黄草山乡、复园原乡、洪湖渔乡、科技农乡、长寿柚乡、寿湖果乡、五华云乡九大区级重点项目以及江南梅村、新优苗木高科技繁育园、秦家古村、长寿现代畜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长寿种养生态庄园、张家古村、天池养生村、橘香悦动村、西山林村、洪湖休闲小镇、寿乡温泉度假村、风情原村、寿湖新村、龙栖湖度假庄园、欧乡养生村、谷黄乐村、福村耕居地17个街镇级重点项目。
(6)创新特色,建立融合发展载体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已为大众接受,但“商、养、学、闲、情、奇”则是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长寿要抢抓旅游发展先机,深度挖掘长寿文化。以“文化游览,宗教朝拜”、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体验工业之旅,展现长寿魅力”为内核,利用“钢铁文化”、“水电文化”、“化工文化”,结合自身寿文化,创新文化旅游项目。
一、全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近年来,沿着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长寿独辟蹊径,按照“双核驱动,带动两冀,自然人文,西南名景”的发展思路,创造了一个以文化为根、旅游为基的文旅融合发展环境,走出了一条以“长寿文化”为特色、多重文化相互补充与交融的旅游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天赐长寿湖”、“菩提长寿山”、“滨江长寿谷”三大百亿级景区。积极引入旅行社市场机制,积聚人气,加足财气、催生商气、提升景气,有效增进投资者投资长寿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加快全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长寿湖龙头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带动东山楠木院及西山、大洪湖、西山明月休闲度假村建设,牵动面上桓侯宫、白塔、龙溪河、东林寺、天台等景点的开发利用。坚持文旅结合发展,深挖长寿文化内涵,扩大文旅结合的深度与广度,提升长寿旅游现代文化品位,丰富长寿旅游传统文化韵味,加快建设“长寿人人向往”的休闲旅游胜地。
2.综合优势
(1)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我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褶皱低山丘陵区。城区位于重庆主城以东沿江下游,紧依两江新区,是全市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3)区位优势。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主力军和全市重点打造的卫星城之一,加快推进重庆工业高地、现代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物流中心“三地一中心”建设,已建成生态绿带相隔的中心城区和经开区两大片区,奠定了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寿“四宜双百”卫星城的坚实基础。
(4)旅游文化积淀。长寿的文化资源,最具旅游开发价值者为“一个核心、两大枢纽、三位奇人”。 一个核心,就是养生长寿文化。长寿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个用“长寿”二字命名的城市,根源是因为有“人多寿考”的养生长寿文化。天地之间,唯此长寿,是长寿定位最准的城市形象;长寿,人人向往,是长寿最具魅力的宣传主题。独一无二的养生长寿文化,无疑是长寿旅游的魂。
3.存在的问题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长寿具有良好的资源和基础。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区文化旅游已逐步迈向蓬勃发展期,一个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但在发展过程中,与一些文化旅游发达的地方比,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亟待需要解决。
(1)文化旅游融合缺乏核心吸引力
文化旅游融合卓有成效的城市,都成功打造了各自的核心吸引物,如“三亚千古情”项目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商业模式为设计定位,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了大象谷、名人山、鬼域惊魂、古今穿越巡游、民间绝技演出等内容,文化和旅游,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深度交融。
(2)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链条偏短
目前我区景点的开发中,向娱乐、餐饮、购物、住宿等方面延伸不够,旅游商品档次低,综合效益不高。休闲娱乐服务档次低、缺乏新业态,文化休闲活动比较贫乏。推出的文化演艺项目由于对寿文化挖掘利用不够,理解存在偏差,市场效益不佳。
(3)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开发利用不够
我区目前没有能够更好地挖掘打造出在全市以及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主力军和全市重点打造的卫星城之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开发利用方面非常匮乏,3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没有一项国家级项目,给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带来了瓶颈。
二、长寿文化旅游跨越式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拓宽文化旅游开发融资渠道
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政府主导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是文化旅游产业成长期的主要经验,也是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期的重要保证。政府要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例。要充分利用长寿的自然景观、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程。
(2)加快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景区道路建设。解决主干公路到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瓶颈和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如在五华山景区的开发中,首要的就是要加快旅游专线公路建设,解决交通不便利的瓶颈。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等设施,突出新、奇、特等旅游要素特征;三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我区目前没有形成可以集中展示我区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场所,不能给游客留下文化的记忆,同时,作为三峡库区城市之一,加快博物馆建设等项目迫在眉睫。
(3)注重宣传,扩大文化旅游产品的影响力
实行“整体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创新促销手段,提高促销效果。一是积极参加各類旅游促销活动,宣传推荐长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区域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得到提高。二是邀请新闻媒体到景区采风并进行宣传报道,常年为新闻媒体提供服务,从而吸引更多媒体主动投入到长寿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中来。
(4)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
从促进旅游发展的角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演出市场,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内容创意,突出地域特色,开发标志性文化旅游演艺项目。重点打造长寿三贤、孝道文化、佛教文化等旅游演艺产品,使其成为景区的亮点。同时菩提古镇等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的文化内涵。
(5)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景”的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引领、特色致胜、迎势而上,充分挖掘各地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内涵,突出主题特色;围绕建立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依托三大百亿级景区,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突出休闲性、舒适性、参与性, 建设好紫耘花乡、菩提文乡、黄草山乡、复园原乡、洪湖渔乡、科技农乡、长寿柚乡、寿湖果乡、五华云乡九大区级重点项目以及江南梅村、新优苗木高科技繁育园、秦家古村、长寿现代畜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长寿种养生态庄园、张家古村、天池养生村、橘香悦动村、西山林村、洪湖休闲小镇、寿乡温泉度假村、风情原村、寿湖新村、龙栖湖度假庄园、欧乡养生村、谷黄乐村、福村耕居地17个街镇级重点项目。
(6)创新特色,建立融合发展载体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已为大众接受,但“商、养、学、闲、情、奇”则是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长寿要抢抓旅游发展先机,深度挖掘长寿文化。以“文化游览,宗教朝拜”、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体验工业之旅,展现长寿魅力”为内核,利用“钢铁文化”、“水电文化”、“化工文化”,结合自身寿文化,创新文化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