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作文教学就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故而,作文教学应激活与关注生活。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地开展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激活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等等。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本领的舞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教育教学
1、及时关注学生生活。
作为教师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耐心倾听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声音。如果我们 为作文而刻意地去找生活,甚至强迫学生找生活,其实也是作文的悲哀。在多年的细心观察下,我发现班级学生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本班男同学这半学期喜欢丢沙包、跳远比赛、跳绳比赛、打弹珠等活动。女同学这半学期喜欢编手链、看课外书、玩老鹰捉小鸡等活动。如果教师关注学生最热衷的活动,并加以引导到写作上来,那么孩子们的作文思路将会十分活跃,作文内容也会令你大为赞赏。
1.1 引导学生学会留心生活。
小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尚未养成,导致“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粗粗一看,看到了,待到写时又觉得未看好。”新课程也规定了学生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自己的素材。为了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鼓励学生把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小事记录下来,并定期开展“我的发明最棒”、“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让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去思考,去积累生活,也就一定能搜集到新颖的写作材料。
1.2 寻找与激发兴趣
学生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离开了生活,就不能掌握必备的写作素材,也就不能把文章写好。我们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教他们写生活中的真事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首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新鲜感,多用身边的事、眼前的景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激发、鼓励学生努力去发现事物的与众有同,除了用眼睛看外,还可以用手、用鼻子、用心、用耳朵等器官,对生活有更亲密的接触。另外,我在班中开展“一日新闻”、“采风行动”,与“循环日记”“作文竞技小擂台”等活动,鼓励学生写“心情小日记”,对内容、形式不受任何要求,给以充分的自由空间,激活学生习作的兴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能得到净化,爱心得到培养。正义感受、道德观得到确立,慢慢地学会该怎样去写“文”,懂得怎样去做“人”。
1.3 热爱与追求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学生作文时才不会感到“无米下锅”,从容作文,左右逢源。否则,如果作文与生活相脱离,那么作文练习无异于缘木求鱼,纸上谈兵。
2、观察生活,让生活左右逢源:
2.1不论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其材料都是来自生活。,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习作题材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的语言高度活跃起来。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2.2 捕捉生活,作文新颖独特。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又是瞬间即逝的,善于捕捉生活中“精彩镜头”的同学,作文立意新颖,富有创意,使人百读不厌。不善于捕捉生活的同学,作文只能依样画葫芦,人云亦云,毫无新意。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杨二嫂、孔乙已等人物形象讓我们过目不忘,是因为他善于捕捉生活,使描绘的人物生活化、大众化。而我们一些同学一写到老师就离不开写老师冒着风雨为生病的同学补课,写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无生机。
2.3 品味生活,作文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演“作文,体验学习生活的多姿多彩;课余时间,我还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参加实践活动,体味成动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学生作文时真情实感表露无遗。
如教学《家乡变了》,我引导学生争当小记者,走进街头巷尾,走进家庭,走进社会,去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让学生实地参观沙溪口水电站、商业城、住宅小区等,分析家乡今昔的变化。学生感受深刻,材料充实,把笔触伸向家乡的各个角落,作文中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真挚情感随处可见。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学生作文就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就能轻松作文,追求生活作文。
2.4 发现与把握生活
生活中一件偶发的事情,一堂精彩的课,一次有趣的活动,一个小矛盾,一点感悟都是写作的素材,老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点,逐步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自我教育,从而学会写作,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带同学们参观了“长富牛奶厂”、“沙溪口电站”等,回到学校后,老师引导学生写下了当时的见闻,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这些习作素材充分做到了“寓教育于作文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和感悟,让他们好奇、易感的心灵得到舒展,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增强对生活的感悟,激发写作兴趣,写出自然、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再现生活,让作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再现笔端,让他们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表达。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教育教学
1、及时关注学生生活。
作为教师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耐心倾听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声音。如果我们 为作文而刻意地去找生活,甚至强迫学生找生活,其实也是作文的悲哀。在多年的细心观察下,我发现班级学生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本班男同学这半学期喜欢丢沙包、跳远比赛、跳绳比赛、打弹珠等活动。女同学这半学期喜欢编手链、看课外书、玩老鹰捉小鸡等活动。如果教师关注学生最热衷的活动,并加以引导到写作上来,那么孩子们的作文思路将会十分活跃,作文内容也会令你大为赞赏。
1.1 引导学生学会留心生活。
小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尚未养成,导致“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粗粗一看,看到了,待到写时又觉得未看好。”新课程也规定了学生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自己的素材。为了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鼓励学生把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小事记录下来,并定期开展“我的发明最棒”、“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让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去思考,去积累生活,也就一定能搜集到新颖的写作材料。
1.2 寻找与激发兴趣
学生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离开了生活,就不能掌握必备的写作素材,也就不能把文章写好。我们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教他们写生活中的真事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首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新鲜感,多用身边的事、眼前的景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激发、鼓励学生努力去发现事物的与众有同,除了用眼睛看外,还可以用手、用鼻子、用心、用耳朵等器官,对生活有更亲密的接触。另外,我在班中开展“一日新闻”、“采风行动”,与“循环日记”“作文竞技小擂台”等活动,鼓励学生写“心情小日记”,对内容、形式不受任何要求,给以充分的自由空间,激活学生习作的兴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能得到净化,爱心得到培养。正义感受、道德观得到确立,慢慢地学会该怎样去写“文”,懂得怎样去做“人”。
1.3 热爱与追求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学生作文时才不会感到“无米下锅”,从容作文,左右逢源。否则,如果作文与生活相脱离,那么作文练习无异于缘木求鱼,纸上谈兵。
2、观察生活,让生活左右逢源:
2.1不论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其材料都是来自生活。,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习作题材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的语言高度活跃起来。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2.2 捕捉生活,作文新颖独特。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又是瞬间即逝的,善于捕捉生活中“精彩镜头”的同学,作文立意新颖,富有创意,使人百读不厌。不善于捕捉生活的同学,作文只能依样画葫芦,人云亦云,毫无新意。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杨二嫂、孔乙已等人物形象讓我们过目不忘,是因为他善于捕捉生活,使描绘的人物生活化、大众化。而我们一些同学一写到老师就离不开写老师冒着风雨为生病的同学补课,写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无生机。
2.3 品味生活,作文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演“作文,体验学习生活的多姿多彩;课余时间,我还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参加实践活动,体味成动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学生作文时真情实感表露无遗。
如教学《家乡变了》,我引导学生争当小记者,走进街头巷尾,走进家庭,走进社会,去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让学生实地参观沙溪口水电站、商业城、住宅小区等,分析家乡今昔的变化。学生感受深刻,材料充实,把笔触伸向家乡的各个角落,作文中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真挚情感随处可见。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学生作文就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就能轻松作文,追求生活作文。
2.4 发现与把握生活
生活中一件偶发的事情,一堂精彩的课,一次有趣的活动,一个小矛盾,一点感悟都是写作的素材,老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点,逐步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自我教育,从而学会写作,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带同学们参观了“长富牛奶厂”、“沙溪口电站”等,回到学校后,老师引导学生写下了当时的见闻,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这些习作素材充分做到了“寓教育于作文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和感悟,让他们好奇、易感的心灵得到舒展,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增强对生活的感悟,激发写作兴趣,写出自然、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再现生活,让作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再现笔端,让他们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