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是小学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其学科意义是拓宽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学生。科学源于生活并且最终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在小学科学的教育中应该添加生活素材,将实践活动与生活的科学现象结合,实现生活化的科学教育。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以及名次,更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究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对小学科学具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本人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制定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生活;科学
科学源于生活,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性格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将目光移向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探求事物的奥秘,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的科学内容来自于生活,但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生活实践等趣味性内容。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如果继续传统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对科学产生倦怠感,老师难以带动课堂气氛,课程内容难以开展。因此,教学生活化,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展生活实践内容,增加了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又锻炼了自身的探究能力。
(二)提供符合小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较弱,小学科学的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抽象,简单的陈述难于理解,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提供符合小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老师首先可以提供生活化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串联,让学生理解知识,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科学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课堂生活化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是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首先要实现课堂生活化,将单一、沉寂的课堂氛围变得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顺利开展科学课程。课堂生活化不仅可以营造课堂氛围,也可以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谊的发展,像朋友一样讨论科学知识,这样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增加学习自信心,体会到课堂的存在感,释放不必要的学习压力,在课堂中保持轻松的心态去学习。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教材内容实际上都来自于生活,但老师往往会忽略它的特质,依旧利用书本进行教学,学生缺少生活现象的联系,对理论知识往往一知半解,学习效率下降,学生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成绩降低,学习自信心下降,从此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引起学生兴趣,解答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以及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例如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后,头发飘起来了。)然后老师向学生解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两种电荷,一种为正电荷,一种为负电荷。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有负电荷,头发带有正电荷,不同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在梳子重新靠近头发时,二者相互吸引,头发飘了起来。教师通过实验与讲解,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纠正错误的想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材料生活化
学习科学知识借助于实践活动,老师如果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提供符合要求的教学材料,那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在实践活动中带有自己的思考与发现。
例如,在学习植物结构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例如油菜花。教学材料生活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植物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不会产生陌生感。老师将油菜花解剖,向学生介绍它的根、茎、叶、花、种子以及果实,并总结具有这六种结构的植物叫做绿色开花植物,这六个结构都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最后,用视频向学生介绍一颗油菜花是怎样变成油菜荚的,让学生借助视频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花朵的兴趣。
(四)教学情景生活化
科学的探究离不开教学情景,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结合经验思考实验活动的意义,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老师用音响播放音乐,让学生摸一摸音响的喇叭处,感受震动特点;然后让学生感受自己声带的震动,感受两者发声的特点。将生活情境代入到教学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融入课堂氛围,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对小学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构建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探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林菊香.新课程(小学). 2018(07)
[2]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實施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思考[J]. 郭凤春.考试周刊. 2017(A5)
易俗河镇贵竹路贵竹学校
关键词:生活;科学
科学源于生活,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性格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将目光移向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探求事物的奥秘,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的科学内容来自于生活,但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生活实践等趣味性内容。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如果继续传统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对科学产生倦怠感,老师难以带动课堂气氛,课程内容难以开展。因此,教学生活化,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展生活实践内容,增加了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又锻炼了自身的探究能力。
(二)提供符合小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较弱,小学科学的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抽象,简单的陈述难于理解,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提供符合小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老师首先可以提供生活化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串联,让学生理解知识,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科学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课堂生活化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是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首先要实现课堂生活化,将单一、沉寂的课堂氛围变得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顺利开展科学课程。课堂生活化不仅可以营造课堂氛围,也可以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谊的发展,像朋友一样讨论科学知识,这样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增加学习自信心,体会到课堂的存在感,释放不必要的学习压力,在课堂中保持轻松的心态去学习。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教材内容实际上都来自于生活,但老师往往会忽略它的特质,依旧利用书本进行教学,学生缺少生活现象的联系,对理论知识往往一知半解,学习效率下降,学生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成绩降低,学习自信心下降,从此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引起学生兴趣,解答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以及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例如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后,头发飘起来了。)然后老师向学生解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两种电荷,一种为正电荷,一种为负电荷。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有负电荷,头发带有正电荷,不同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在梳子重新靠近头发时,二者相互吸引,头发飘了起来。教师通过实验与讲解,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纠正错误的想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材料生活化
学习科学知识借助于实践活动,老师如果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提供符合要求的教学材料,那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在实践活动中带有自己的思考与发现。
例如,在学习植物结构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例如油菜花。教学材料生活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植物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不会产生陌生感。老师将油菜花解剖,向学生介绍它的根、茎、叶、花、种子以及果实,并总结具有这六种结构的植物叫做绿色开花植物,这六个结构都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最后,用视频向学生介绍一颗油菜花是怎样变成油菜荚的,让学生借助视频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花朵的兴趣。
(四)教学情景生活化
科学的探究离不开教学情景,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结合经验思考实验活动的意义,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老师用音响播放音乐,让学生摸一摸音响的喇叭处,感受震动特点;然后让学生感受自己声带的震动,感受两者发声的特点。将生活情境代入到教学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融入课堂氛围,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对小学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构建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探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林菊香.新课程(小学). 2018(07)
[2]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實施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思考[J]. 郭凤春.考试周刊. 2017(A5)
易俗河镇贵竹路贵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