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年都有一大批农民工离乡背井到城市打拼,他们的孩子因为户籍政策或者客观条件的限制留在了家乡,这些孩子被社会称为留守儿童。中国的留守儿童数量达6100万,是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群体。基于此,文章在调查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政府力量三个方面来思考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15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
笔者对河南省洛阳市郊区新店村小学、红山乡小学、孙旗屯乡小学、李楼乡小学和嵩县田湖镇第一初级中学的267名留守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行为集中表现为两种:一种是不爱学习、组织纪律性较差,精神状态比较呆滞;另一种是社交圈子狭窄,朋友大多也是留守儿童,交流的范围很封闭。经过和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沟通发现,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缺少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造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首要因素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教师没有办法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或者即使反馈到家长那里,有些家长也会给出迫于生计无法及时教育活动的借口,导致反馈无效。这些父母疏于和孩子的情感沟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不闻不问,甚至因为成绩问题责备临时监护人和老师,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责任。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中表现积极向上的孩子,他们的普遍共同点就是经常和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具体途径有视频聊天、微信聊天等。父母通过社交软件和孩子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拉近了其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这些孩子往往具有更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学习和生活的一些方面往往比其他的同龄人表现得更加成熟。
第二,学校资源不均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农村家长认为镇里或者区里的小学能够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扎堆把孩子送到镇上或者区里的小学读书,使得镇上或者区里小学的教育资源人均不足,每个班至少有55个学生,有的甚至达到60个学生,教师根本不能顾及每个学生的状态。村上的小学生源却少得可怜,一些农村学校的班级甚至不到20人。教师反映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相差得其实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家长的跟风心理,导致教育资源整体的分布极度不均衡,留守儿童在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发现问题不及时,最终导致了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兒童”。现有研究结果大体上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1]。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奔波,与孩子的距离较远,一些父母出于缺少陪伴孩子的愧疚感,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补偿,这无形中放任了孩子的坏习惯,使留守儿童出现了盲目攀比、对金钱认识不正确的问题,严重扭曲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家长甚至拿自己举例子,向孩子灌输“不念书以后也可以赚钱”的偏激思想,放任孩子的学习状况,老师家访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家长一定要从思想根源上加强教育孩子重要性的意识。
而安全问题更多需要注意的是放假期间。因为放假期间是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为了保障孩子假期的人身安全,家长应该肩负起监护人的责任,积极向孩子灌输安全知识,使孩子远离危险。家长可以利用各种社交软件以视频、语音、短信等方式进行日常的交流沟通。天气变化要督促孩子增减衣物,防治孩子感冒;教导孩子不要玩火,避免引起火灾事故;不能吃“三无”食品,不能饮用生水,避免孩子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指导留守儿童正确使用家用电器,避免出现触电火灾的事故;教导孩子经常进行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感冒病毒的传染。
总之,家长要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深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使孩子感觉到虽然父母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他们很爱自己,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未来健康成长。父母要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人生经历总结等教授给孩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水平[2]。
2.强化学校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需要更多地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需要通过鲜活的真实事例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于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并影响留守儿童。
在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全员教育重点督导的办法。比如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第一初级中学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组织展开了以“安全防范从我做起”为主体的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针对防止溺水、预防雷电、防止中暑、各类用电安全以及远离网吧等安全问题展开了声情并茂的教育讲解。并拿出了往年的留守儿童溺水事件的真实例子,向学生具体讲述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教导学生要珍爱生命。在没有家长进行监护的情况下,不可以和同学到河里游泳、出现危险不可以盲目下水抢救,认真学习并牢记预防溺水的相关重要事项。与此同时,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第一初级中学还利用微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督促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防范知识的灌输,教师要持有家长至少一方的联系方式,保证和家长能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学校和家长联手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教师应长期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医生,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3.借助政府力量
为了更好地弥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各级政府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积极借助社会力量提高各界人士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政府需要积极寻求和培育多方社会力量参与,优化教育福利服务的供给模式,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家庭”多元混合教育福利治理的合力作用。
几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已经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全力推进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国家民政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等27部门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细化了任务分工,统筹协调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目前,各地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摸底排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随着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我国政府正在致力于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该体系是一个保护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系统工程,该系统的运行需要家庭、学校以及政府的全力配合,开展的“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开展一年来,76万留守儿童纳入监护系统,1.6万留守儿童返校复学,让每一个祖国的花朵都能在温暖中绽放。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学校教育、借助政府力量三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问题不是孤立的社会问题,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未来均息息相关,各级政府部门应该主动作为,拓宽破解路径,以推动社会、学校、家庭参与,既着力于地区扶贫开发加快发展,改善留守儿童当前的窘境,又为地区未来发展累积后劲,进行必要的人力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白耀文. 欠发达县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7.
[2]任彩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J].新课程(上旬刊),2016(6):208.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15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
笔者对河南省洛阳市郊区新店村小学、红山乡小学、孙旗屯乡小学、李楼乡小学和嵩县田湖镇第一初级中学的267名留守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行为集中表现为两种:一种是不爱学习、组织纪律性较差,精神状态比较呆滞;另一种是社交圈子狭窄,朋友大多也是留守儿童,交流的范围很封闭。经过和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沟通发现,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缺少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造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首要因素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教师没有办法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或者即使反馈到家长那里,有些家长也会给出迫于生计无法及时教育活动的借口,导致反馈无效。这些父母疏于和孩子的情感沟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不闻不问,甚至因为成绩问题责备临时监护人和老师,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责任。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中表现积极向上的孩子,他们的普遍共同点就是经常和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具体途径有视频聊天、微信聊天等。父母通过社交软件和孩子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拉近了其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这些孩子往往具有更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学习和生活的一些方面往往比其他的同龄人表现得更加成熟。
第二,学校资源不均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农村家长认为镇里或者区里的小学能够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扎堆把孩子送到镇上或者区里的小学读书,使得镇上或者区里小学的教育资源人均不足,每个班至少有55个学生,有的甚至达到60个学生,教师根本不能顾及每个学生的状态。村上的小学生源却少得可怜,一些农村学校的班级甚至不到20人。教师反映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相差得其实不是很多,但是由于家长的跟风心理,导致教育资源整体的分布极度不均衡,留守儿童在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发现问题不及时,最终导致了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兒童”。现有研究结果大体上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1]。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奔波,与孩子的距离较远,一些父母出于缺少陪伴孩子的愧疚感,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补偿,这无形中放任了孩子的坏习惯,使留守儿童出现了盲目攀比、对金钱认识不正确的问题,严重扭曲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家长甚至拿自己举例子,向孩子灌输“不念书以后也可以赚钱”的偏激思想,放任孩子的学习状况,老师家访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家长一定要从思想根源上加强教育孩子重要性的意识。
而安全问题更多需要注意的是放假期间。因为放假期间是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为了保障孩子假期的人身安全,家长应该肩负起监护人的责任,积极向孩子灌输安全知识,使孩子远离危险。家长可以利用各种社交软件以视频、语音、短信等方式进行日常的交流沟通。天气变化要督促孩子增减衣物,防治孩子感冒;教导孩子不要玩火,避免引起火灾事故;不能吃“三无”食品,不能饮用生水,避免孩子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指导留守儿童正确使用家用电器,避免出现触电火灾的事故;教导孩子经常进行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感冒病毒的传染。
总之,家长要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深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使孩子感觉到虽然父母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他们很爱自己,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未来健康成长。父母要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人生经历总结等教授给孩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水平[2]。
2.强化学校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需要更多地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需要通过鲜活的真实事例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于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并影响留守儿童。
在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全员教育重点督导的办法。比如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第一初级中学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组织展开了以“安全防范从我做起”为主体的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针对防止溺水、预防雷电、防止中暑、各类用电安全以及远离网吧等安全问题展开了声情并茂的教育讲解。并拿出了往年的留守儿童溺水事件的真实例子,向学生具体讲述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教导学生要珍爱生命。在没有家长进行监护的情况下,不可以和同学到河里游泳、出现危险不可以盲目下水抢救,认真学习并牢记预防溺水的相关重要事项。与此同时,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第一初级中学还利用微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督促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防范知识的灌输,教师要持有家长至少一方的联系方式,保证和家长能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学校和家长联手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教师应长期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医生,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3.借助政府力量
为了更好地弥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各级政府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积极借助社会力量提高各界人士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政府需要积极寻求和培育多方社会力量参与,优化教育福利服务的供给模式,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家庭”多元混合教育福利治理的合力作用。
几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已经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全力推进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国家民政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等27部门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细化了任务分工,统筹协调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目前,各地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摸底排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随着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我国政府正在致力于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该体系是一个保护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系统工程,该系统的运行需要家庭、学校以及政府的全力配合,开展的“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开展一年来,76万留守儿童纳入监护系统,1.6万留守儿童返校复学,让每一个祖国的花朵都能在温暖中绽放。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学校教育、借助政府力量三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问题不是孤立的社会问题,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未来均息息相关,各级政府部门应该主动作为,拓宽破解路径,以推动社会、学校、家庭参与,既着力于地区扶贫开发加快发展,改善留守儿童当前的窘境,又为地区未来发展累积后劲,进行必要的人力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白耀文. 欠发达县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7.
[2]任彩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J].新课程(上旬刊),2016(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