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汉字文化圈流行在岁末腊月,选举一个最能代表大众心情,总结一年经验,象征世态变化的汉字。比如,2008年日本集体选择了“变”字,2009年选择了“新”字。它们就是“年度汉字”。
当然,日本仅是东亚国家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汉字文化圈,但日本人对汉字的爱与弃,也许是表现最突出的国家;加上日本人对中国崛起、东亚复兴又是最敏感的民族,如此日本的汉字情意结,也许最能反映世态的变化。
16万票选年度汉字
假名取代汉字一直是日本的“国策”,但汉字已经成了日本文化DNA之一,深入到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根基部,历届政府再痛恨汉字,又急于要“脱亚人欧”,结果它还是虎踞龙盘在日本文化的最深层。
暂且不谈汉字在日本遭遇的命运,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的成立。不仅鼓励国人学好汉字,并将汉字的学习提升为国家级考试的层次,再组织民众年复一年推举最佳汉字成为“年度汉字”的活动,证明日本社会已经重新认识汉字的功能,这也是日本在作重返亚洲准备的证明。
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从1995年开始,每年主办推举“年度汉字”的活动,14年来响应号召参与票选汉字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例如2008年收到的明信片是11.12万张,2009年再增加到16.14万张,说明运动方兴未艾,在扩展,在深化,俨然成了岁末的社会风物诗。
腊月,日本称之为“师走”。每年这时京都清水寺住持会当众挥毫,把票选出来的汉字,通过他的巨笔。再通过新闻图片、电视画面,把东方思维、传统艺术,淋漓尽致传遍世界。洞察世事,瞬息变化,又对国际政治敏感的人,即刻会联想到。这就是亚洲复兴的象征,汉字文化有可能东山再起的证明。
2009年,京都清水寺住持森清范照例用其特大毛笔,在1.5米长1.3米宽的纸面上龙飞凤舞,一气呵成所写就一个汉字“新”,本年得票率最高的汉字。响应号召,参与“年度汉字”活动的人已增加到16余万,其中8.7%选择“新”,其次为“药”,第三则是“政”字。这些字如实反映了日本人的全年感受,就是新政权已经出现,虽然带来新希望、新气象,但社会还在沉沦,原本形象清新又活泼的女艺人酒井法子,竟然也吸毒被捕了。
日本人选择的汉字,表明他们已经失去信心,迷失了方向,唯有利用“年度汉字”来诉说无奈,感叹内心的悲凉。比如,1995年的“震”(大地震)、1996年的“贪”(贪污)、1997年的“倒”(企业倒闭)、1998年的“毒”(食物中毒)、1999年的“末”(世纪末情调)、2000年的“金”(勇夺金牌)、2001年的“战”(反恐战争)、2002年的“归”(被绑者归国)、2003年的“虎”(阪神职业棒球“神虎队"18年再度夺冠)、2004年的“灾”(新口地震、台风肆虐)、2005年的“爱”(爱知县举行“爱·地球”博览会、乒乓球选手福岛爱留学中国)、2006年的“命”(中小学生自杀成风)、2007年的“伪”(食品公司作假事件频发)、2008年的“变”(变革)。全都是世象的反映,生活的感触,而汉字又发挥了它既是抽象而又形象的功能。
日韩出现自造成语
但汉字传到日本,即使书写方式基本不变,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却因为时空的转移,又在不同语系中寄人篱下,难免会有使用习惯和释义的变异。特别是四字成语的应用,日本人韩国人不能标新立异,即使如法炮制,也只能称为“自造成语”,显得别扭而幼稚,不过他们却又乐此不疲,这也是近年新的流行。
为了增加自造成语,在日本和韩国近年也流行“年度自造成语”的活动。这些自造成语,有矫揉造作的毛病,也离不开复制或模仿的痕迹,因此无法在汉字文化圈广为流传。
例如,日本2009年的自造成语,就有“一票两断”(仿效“一刀两断”),意指日本选民在2009年8月大选时,用选票把自民党选下台的过程。“鸠世济民”(仿效“救世济民”),则是民主党在大选中报捷,鸠山由纪夫出任新首相的描绘。“一咳激发”(仿效“一触即发”),是新型流感侵袭日本时,人们在公共交通内战战兢兢的描绘。“药祸缭乱”(仿效“眼花缭乱”),则是描绘酒井法子等艺人嗜毒事件频发后的日本演艺界。
在韩国,2009年岁末《教授新闻》更动员216名大学教授和专栏作家,选择了“旁岐曲径”作为描绘韩国社会现象的年度成语,意思是韩国政坛不走正道,却以独断方式,邪恶手段,走岔路在搞政治。前一年,他们选了“讳疾忌医”的成语。
韩国上班族则推举“口腹之累”,感叹他们已经陷入生活不易,生存要担忧的境地。
“密云不雨”、“自欺欺人”、“护疾忌医”则是过去3年韩国的年度成语。“密云不雨”评价卢武铉政府,只会空谈改革而无实际行动。综观韩国的年度成语,重视政治弊端和反映社会问题。政治味道较浓。
而韩国官方,特别是李明博政府,为了对抗民间的批评声浪,也推出自己的年度成语,比如2008年选择“时和年丰”,是在祈愿“国家太平,年年丰收”,以挽回日益下滑的民调。
中国目前还没有选举年度汉字或成语的活动,个别互联网或杂志虽有附和国外,特别是日本汉字活动的倾向,但缺乏组织,还没有统一行动,所选汉字更说不上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要看汉字本家的年度汉字相信还要多等一段时间。
当然,日本仅是东亚国家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汉字文化圈,但日本人对汉字的爱与弃,也许是表现最突出的国家;加上日本人对中国崛起、东亚复兴又是最敏感的民族,如此日本的汉字情意结,也许最能反映世态的变化。
16万票选年度汉字
假名取代汉字一直是日本的“国策”,但汉字已经成了日本文化DNA之一,深入到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根基部,历届政府再痛恨汉字,又急于要“脱亚人欧”,结果它还是虎踞龙盘在日本文化的最深层。
暂且不谈汉字在日本遭遇的命运,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的成立。不仅鼓励国人学好汉字,并将汉字的学习提升为国家级考试的层次,再组织民众年复一年推举最佳汉字成为“年度汉字”的活动,证明日本社会已经重新认识汉字的功能,这也是日本在作重返亚洲准备的证明。
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从1995年开始,每年主办推举“年度汉字”的活动,14年来响应号召参与票选汉字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例如2008年收到的明信片是11.12万张,2009年再增加到16.14万张,说明运动方兴未艾,在扩展,在深化,俨然成了岁末的社会风物诗。
腊月,日本称之为“师走”。每年这时京都清水寺住持会当众挥毫,把票选出来的汉字,通过他的巨笔。再通过新闻图片、电视画面,把东方思维、传统艺术,淋漓尽致传遍世界。洞察世事,瞬息变化,又对国际政治敏感的人,即刻会联想到。这就是亚洲复兴的象征,汉字文化有可能东山再起的证明。
2009年,京都清水寺住持森清范照例用其特大毛笔,在1.5米长1.3米宽的纸面上龙飞凤舞,一气呵成所写就一个汉字“新”,本年得票率最高的汉字。响应号召,参与“年度汉字”活动的人已增加到16余万,其中8.7%选择“新”,其次为“药”,第三则是“政”字。这些字如实反映了日本人的全年感受,就是新政权已经出现,虽然带来新希望、新气象,但社会还在沉沦,原本形象清新又活泼的女艺人酒井法子,竟然也吸毒被捕了。
日本人选择的汉字,表明他们已经失去信心,迷失了方向,唯有利用“年度汉字”来诉说无奈,感叹内心的悲凉。比如,1995年的“震”(大地震)、1996年的“贪”(贪污)、1997年的“倒”(企业倒闭)、1998年的“毒”(食物中毒)、1999年的“末”(世纪末情调)、2000年的“金”(勇夺金牌)、2001年的“战”(反恐战争)、2002年的“归”(被绑者归国)、2003年的“虎”(阪神职业棒球“神虎队"18年再度夺冠)、2004年的“灾”(新口地震、台风肆虐)、2005年的“爱”(爱知县举行“爱·地球”博览会、乒乓球选手福岛爱留学中国)、2006年的“命”(中小学生自杀成风)、2007年的“伪”(食品公司作假事件频发)、2008年的“变”(变革)。全都是世象的反映,生活的感触,而汉字又发挥了它既是抽象而又形象的功能。
日韩出现自造成语
但汉字传到日本,即使书写方式基本不变,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却因为时空的转移,又在不同语系中寄人篱下,难免会有使用习惯和释义的变异。特别是四字成语的应用,日本人韩国人不能标新立异,即使如法炮制,也只能称为“自造成语”,显得别扭而幼稚,不过他们却又乐此不疲,这也是近年新的流行。
为了增加自造成语,在日本和韩国近年也流行“年度自造成语”的活动。这些自造成语,有矫揉造作的毛病,也离不开复制或模仿的痕迹,因此无法在汉字文化圈广为流传。
例如,日本2009年的自造成语,就有“一票两断”(仿效“一刀两断”),意指日本选民在2009年8月大选时,用选票把自民党选下台的过程。“鸠世济民”(仿效“救世济民”),则是民主党在大选中报捷,鸠山由纪夫出任新首相的描绘。“一咳激发”(仿效“一触即发”),是新型流感侵袭日本时,人们在公共交通内战战兢兢的描绘。“药祸缭乱”(仿效“眼花缭乱”),则是描绘酒井法子等艺人嗜毒事件频发后的日本演艺界。
在韩国,2009年岁末《教授新闻》更动员216名大学教授和专栏作家,选择了“旁岐曲径”作为描绘韩国社会现象的年度成语,意思是韩国政坛不走正道,却以独断方式,邪恶手段,走岔路在搞政治。前一年,他们选了“讳疾忌医”的成语。
韩国上班族则推举“口腹之累”,感叹他们已经陷入生活不易,生存要担忧的境地。
“密云不雨”、“自欺欺人”、“护疾忌医”则是过去3年韩国的年度成语。“密云不雨”评价卢武铉政府,只会空谈改革而无实际行动。综观韩国的年度成语,重视政治弊端和反映社会问题。政治味道较浓。
而韩国官方,特别是李明博政府,为了对抗民间的批评声浪,也推出自己的年度成语,比如2008年选择“时和年丰”,是在祈愿“国家太平,年年丰收”,以挽回日益下滑的民调。
中国目前还没有选举年度汉字或成语的活动,个别互联网或杂志虽有附和国外,特别是日本汉字活动的倾向,但缺乏组织,还没有统一行动,所选汉字更说不上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要看汉字本家的年度汉字相信还要多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