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文积累、熟练的语文技能、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学习习惯、高雅的言谈举止等。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积累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復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淀才能“奔涌而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古人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法。可见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学好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怎样让学生积极有效的投入到积累文字的过程中来呢?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高效率。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其次,加强课外积累练习,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教给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好词、好句抄下来。时间一长学生就习惯成自然了,这也为写话打下了基础。第三,加大课外阅读量。要求他们多看动画片、少儿节目以及课外书。还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拿到班里,同学们互相传看、互相交流体会。这样课内外积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是抓得比较紧的,一般会在班上开展一些自学比赛活动,如:背书比赛、默写比赛、书法比赛、现场作文竞赛等。竞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了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学好语文必备的素质。诚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辅导。就拿不喜欢交作业的学生来讲,我们老师不要一碰上这样的问题就一下子火冒三丈,应该问清楚学生不交作业的原因,再酌情处理。这样既能避免师生间矛盾的激发,也能让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美好的形象。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妈妈式的关心和爱护的。
三、恰当、合理地运用好多媒体
语文课堂上如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就是锦上添花,反之,就将失去其意义。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适合用。运用多媒体,目的是希望能化抽象于形象,使难懂的环节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关老师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以精彩的东北画面引入课文,这样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带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但比单纯的语言表述直观得多,还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感受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
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结尾:“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不知道前两个句子运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但却体会到了这里的强调作用,强调的是因周总理的到来,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难忘之感。
四、要重实践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抓住一切机会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如教到《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举办一次以了解敬爱的周总理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然后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从而既加深对总理的了解和热爱,还得到了习作训练。再如学生学习了《卖火材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了解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后,再让学生以“我与卖火材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进行习作,在学生加深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从而达到习作练笔的目的。又如学生学习了《小抄写员》一课,我让学生就叙利奥梦中情景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然后加以续写,这样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升华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习作训练水平。
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育的功利作用,只可应付一时,不可享用一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应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让我们为此而不懈地努力吧!
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积累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復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淀才能“奔涌而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古人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法。可见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学好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怎样让学生积极有效的投入到积累文字的过程中来呢?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高效率。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其次,加强课外积累练习,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教给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好词、好句抄下来。时间一长学生就习惯成自然了,这也为写话打下了基础。第三,加大课外阅读量。要求他们多看动画片、少儿节目以及课外书。还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拿到班里,同学们互相传看、互相交流体会。这样课内外积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是抓得比较紧的,一般会在班上开展一些自学比赛活动,如:背书比赛、默写比赛、书法比赛、现场作文竞赛等。竞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了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学好语文必备的素质。诚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辅导。就拿不喜欢交作业的学生来讲,我们老师不要一碰上这样的问题就一下子火冒三丈,应该问清楚学生不交作业的原因,再酌情处理。这样既能避免师生间矛盾的激发,也能让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美好的形象。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妈妈式的关心和爱护的。
三、恰当、合理地运用好多媒体
语文课堂上如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就是锦上添花,反之,就将失去其意义。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适合用。运用多媒体,目的是希望能化抽象于形象,使难懂的环节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关老师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以精彩的东北画面引入课文,这样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带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但比单纯的语言表述直观得多,还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感受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
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结尾:“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不知道前两个句子运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但却体会到了这里的强调作用,强调的是因周总理的到来,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难忘之感。
四、要重实践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抓住一切机会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如教到《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举办一次以了解敬爱的周总理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然后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从而既加深对总理的了解和热爱,还得到了习作训练。再如学生学习了《卖火材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了解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后,再让学生以“我与卖火材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进行习作,在学生加深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从而达到习作练笔的目的。又如学生学习了《小抄写员》一课,我让学生就叙利奥梦中情景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然后加以续写,这样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升华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习作训练水平。
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育的功利作用,只可应付一时,不可享用一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应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让我们为此而不懈地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