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中Foxa2的表达及其与胃息肉癌变之间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Temp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A2(Foxa2)蛋白的表达与胃息肉癌变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早期报警价值。

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号码抽取2000例患者,其中170例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胃息肉样病变及可疑癌变病灶,进行内镜下活检,对所取组织进行病理学分型,其中正常胃黏膜30例、炎性或增生性息肉35例、胃底腺息肉42例、腺瘤性息肉31例、进展期胃癌32例。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组织水平反转录-PCR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状态组织中Foxa2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Foxa2在正常胃黏膜中仅有少量表达,表达阳性率为3.6%±1.3%;在炎性或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胃癌组织中表达依次增高,分别为33.1%±8.0%、71.4%±1.7%和96.3%±0.9%,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底腺息肉中Foxa2的表达阳性率为35.6%±5.6%,与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且低于腺瘤性息肉组(P<0.05);对于胃息肉患者病变部位Foxa2的表达与临床相关资料分析结果显示,Foxa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而与息肉大小存在相关性(rs=0.69,P<0.05)。

结论

不同类型胃息肉中Foxa2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Foxa2蛋白的表达可作为息肉癌变风险预测的临床诊断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对原发性乳糜尿的诊断作用。方法经单侧足背淋巴管注入碘化油,使用Innova 2100-IQ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分时段动态连续采集图像观察淋巴系统显影情况。结果25例患者行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均显示一侧(18例)或双侧(7例)肾脏造影剂反流;21例伴随腹膜后淋巴管扩张、迂曲,13例造影剂向盆腔及(或)对侧骶髂部反流;22例胸导管颈段末段(18例)或颈段全程(4例)狭窄,胸段、腹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本身及其相邻节段损伤的外科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3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36岁。单纯齿状突骨折25例,其中Ⅱ型20例,浅Ⅲ型5例;合并相邻节段不稳12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6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2/3不稳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1/2及C2/3同时不稳2例;神经损伤12例,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连续手术治疗的10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6~60岁,平均39.1岁。临床表现为出血9例,占位病变1例。所有患者术前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6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所有患者经显微外科治疗,术式为枕下入路,手术夹闭6例,孤立3例,切除
目的研究细胞增殖上调因子(URGCP)在预测肝癌的预后和在肝癌的进展和发展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取材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278例肝癌石蜡包埋标本,标本患者的手术日期在1995—2003年,在15个肝癌细胞株及10对肝癌与癌旁组织进行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URGCP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78例肝癌样本,对URGCP表达进行分析,统计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分析URGCP蛋白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中采用前下入路肝后间隙解剖法处理肝短静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部分游离右肝,打开下腔静脉前腹膜,前下入路解剖肝后间隙,建立部分肝后隧道,向隧道右侧暴露第1支右侧部肝短静脉,游离后夹闭、离断,同法继续解剖肝后间隙,直至部分或完全离断右侧部肝短静脉,部分或者完全阻断右侧部第三肝门血流。应用这种技术,再采用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刮吸断肝技术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7例。结果6例在腹腔
目的检测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各组分的表达。方法选取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其中增殖期和分泌期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ngⅡ、AT1R、AT2R、ACE2、Ang-(1-7)、Mas在子宫内膜蛋白水平的表达。收集PCOS患者增殖期子宫内膜15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5例。常规HE染色判定子宫内膜标本的组织学分期;实时荧光
目的观察浓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移植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植入治疗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采用髓芯减压BMMCs移植人工骨植入治疗ARCO分期Ⅰ期、Ⅱ期、ⅢA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5例(57髋),年龄26~58(39.4±7.2)岁。对照组髓芯减压单纯人工骨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7例(27髋),年龄26~51(38.0±6.0)岁。术后每半年及终末
期刊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控压膨肺复合靶点吹入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术后顽固性肺不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嘉兴市第一医院外科2006年8月至2013年1月15例术后顽固性肺不张经1次控压膨肺治疗未能复张患者,行控压膨肺复合靶点吹入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由胸部听诊及术后第1、5天胸部CT评判疗效,记录膨肺治疗过程中气道吹张压力及治疗前、中、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