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色彩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hens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的学习在高中美术专业中极为重要。学生通过严格的训练可以学会观察、掌握规律、提高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造或学习相关专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指导学生理解物体与色彩的关系
  要画一张好的色彩静物,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众所周知,色彩感觉的好坏有先天具备、后天培养之分。有的学生先天就对色彩特别敏感,看任何物体色彩都很丰富;有的则对物体的色彩变化反应较弱,看来看去只有固有色。当然,色彩感觉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达到。
  学生第一次画水粉静物时,只有素描观念,看到的往往只有固有色,通常会用纯颜色加黑来作画。结果画面物体不生动,不典型;物体间孤立,缺少色彩关系,得到的是死板单调的画面。要培养色彩感觉必须要理解色彩原理,在懂得原理的基础上,在光色相对稳定的画室里进行写生练习,仔细观察各种光影现象和色彩关系,研究各种不同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光源色、环境色的变化。每当光源色起变化时,物体的环境色会跟着起变化。比如,当光源色偏冷时,处在物体暗部的色彩就会偏暖;相反,当光源色偏暖时,处在物体暗部的色彩变会偏冷。
  此外,同类色、色彩渐变的素描关系不能当成冷暖关系来塑造。比如,一件蓝色衬衣,有同学会把衬布的暗部用普蓝,中间色用钴蓝,亮部用湖蓝来塑造,这就是用同类色塑造物体,只有明暗关系没有色彩关系的错误画法。正确的方法是必须确定光源色的冷暖,如光源色为冷色,那么蓝衬布的受光面应为湖蓝色,而背光面应该用偏蓝紫色或蓝色加熟褐的暖色来画,把色彩关系塑造出来。
  光源色和环境色也是表现物体质感的主要依据。表面光滑、有亮光的物体反射能力很强,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有时与物体本身的颜色几乎没有差别。而表面较粗、没有光泽的物体,它们对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反射能力很弱,很难反映出光源色和环境色。
  在色彩写生中要求对观察的对象进行分析,不能只靠感觉作画。但感觉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客观对象是十分复杂的,这就需要正确运用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准确判断色彩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理解色彩的来源及其相互关系
  1.物体的色彩: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固有色是人们看到物体上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也是最直观的色彩。固有色在柔和的光线下较为明显,在强烈的光线照射下,固有色特征即减退,弱光下固有色亦减弱。固有色与物体质地有很大关系。
  光源色是指自然光、灯光、火光等不同的光源颜色照射在物体上而引起的色彩变化。光源色愈强对固有色的影响也愈大。如在很强的光照下,周围环境中所有物体的固有色都冲淡了,只看到光源颜色,这时淘汰色占主导地位。在一般情况下,光源色对物体的受光面影响较大。
  环境色即物体周围环境的色彩,由于光的反射而影响到物体上的颜色,这种影响变化尤以物体暗部最为明显,光线愈强,环境色的映射愈强;光线减弱,环境色的映射也相应减弱。
  2.色彩的变化规律
  一个物体上同时存在着冷暖色调,这是符合事物对立统一基本规律的。冷暖色是相比较而言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从许多实例的分析中,可以概括出以下色彩的变化规律:
  第一,物体受光面的色调,是光源色与固有色的综合。受光面色调的冷暖,以光源色冷暖为转移。光源色的色感强,物体亮面的色调就倾向光源色;光源色的色感弱,物体明部固有色就起主要作用。
  第二,中间色调所受的光主要是侧光,同时也受到一些环境光的反射,色调关系上比亮面复杂。它的色调是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不同程度的混合,如淘汰色和环境色的作用较弱,其色调以固有色为主。
  第三,物体暗面色调主要是环境色与固有色的混合。暗面色调的冷暖以环境色的冷暖为转移。如环境色强,物体暗部的色彩依环境色而变化;环境色弱,物体暗部固有色就起主要作用。
  第四,受光部位的高光是光源色反射。光洁度较高的物体,高光才比较明显。
  第五,明暗交界线部分的色调,明度最暗,色感也较弱。
  第六,反光部分的色调,是固有色和环境色的混合,环境色的影响较大。
  第七,投影部分的色调是固有色加暗,亦受到环境色的影响。
  3.色彩的明度
  在观察物体时,不仅要注意色彩的区别,同时应注意到色彩的明度。光线的强弱有明显的差別,而且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又有直射、斜射、背光等差别。由于这些差别,带来物体明暗色彩相应的变化。物体由明至暗的变化,不能只看作是单一色彩深浅的变化,而要看到色彩在明暗推移的过程中,会由某种色逐渐演变为另一种色。必须明确,色彩与明暗是紧密结合的,色彩的冷暖和色度的变化都直接受到明暗的制约。
  对色彩的学习、认识、及掌握运用是色彩学习的重要课题。只有平时多画、多观察、多思考,才能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修正自己的表现方法,循环反复,由低到高,就一定能有较大的进步。
其他文献
本文推导了装有可控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电力系统的线性化模型,利用复转矩系数法了可控串补阻尼控制向振荡提供阻尼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振荡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如何选取可控
目的:探讨槲皮索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药理调节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槲皮索可刚氏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的Caspase-3表达。结论:槲皮素具有提高心肌对急性缺血的耐受力,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优美的校园文化凝聚着无形的教育作用。要景物“说话”,让环境“育人”,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还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最终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一、优化校园环境,形成和谐、生动的物质文化  1.美化校园  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秉着“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表达交流的能力。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但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坚固的堡垒,要攻克它,实属不易。尤其地处山区的学校,教师难教,学生怕写,提到作文就“色变”。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