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现在很多人开始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即变换角度或位置的方式去思考、理解和解决一些问题。
【关键词】声乐教学; 换位思考
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在有关声乐教学的书籍中,大多提到的是教师如何去教授学生,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进行声乐教学。本文就是我通过对我们身边的著名教育工作者对声乐教学的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的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师生换位思考教学模式。
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或某个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现在很多人开始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即变换角度或位置的方式去思考、理解和解决一些问题。在中央电视台的小品荟萃中,陈佩思在小品中通过和交警的互换角色不仅使交警和车主之间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而且让更多的人理解了交警的工作。可见,换位思考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歌唱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能否换一下位置,各自从对方的位置、角度进行教与学的思考,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
下面,我们就从歌唱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形式)、教学态度二个方面来阐述换位思考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1 歌唱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形式)的换位思考
在歌唱教学中,一些声乐教师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而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学。教师往往忽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感受,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自己在以往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原封不动的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我在学音乐时,有一个教师给我们几个同时上课的学生使用同一种发声练习。结果却完全不一样。有的同学完成的很好,可有的同学却怎么也无法完成。事实证明,声乐是抽象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完全需要声乐老师的指导。而且,声乐艺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练声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练声方式。同样是女高音,他们的最佳声区也是不一样的。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在开始练声时,应当从学生的最佳声区开始。此时,老师是否可以进行一次换位思考呢?每次小课后让每个学生谈感受、谈体会。如:第一个学生:我的学习声乐的个性条件是什么,我需要老师给我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感悟和要求……老师可以根据我的最佳声区小字一组的g、a、b,进行下行音阶的练习;第二个学生:我又是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特点,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我需要老师对我进行什么样的指导。我的最佳声区是小字一组的d、e、f,要比第一个学生的最佳声区低一些,老师如果用同样的音高对我进行训练,我会感到很困难。所以,老师应该降低练声音高,从小字一组的d、e、f开始上行音阶的练习,这样我唱起来会很舒服,才能达到好的练习效果。
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再做换位思考,声乐教师就能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式。
2 歌唱教学态度的换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声乐教师的教学态度对于声乐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文,教学态度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声乐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其二、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
就第一方面来说,绝大多数的老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声乐教学是非常认真的。对学生认真负责,教学一丝不苟。但是,也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譬如一个声乐教师上了一天的课,已经是非常疲惫了。这个时候,来了最后一个学生上今天的最后一堂课。而此时的老师已经是疲惫不堪,实在是无法再上课了。此时老师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告诉那个学生,老师已经非常累了,今天不能给他上课了,改天给他补课;第二种,随便让学生唱几首歌,把这节课糊弄过去。这对声乐教师来说是解脱了,但是在学生眼中呢?一个学生好不容易盼来一节声乐课,原本是欢天喜地的来上课,谁知却被泼了一头冷水。善解人意的学生或许会理解老师的心情,知道老师很辛苦。但是,学生毕竟是年轻、单纯,有些地方不能理解老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造成一些没有必要的思想压力,那么对于搞好声乐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普通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密切合作关系。有名师曾说过:“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与老师之间要达成一种默契,达成一种共识。一旦学生对老师有了看法或者不愿意这个老师上课了。那么,学生与老师之间就会产生隔阂,使这种合作关系遭到破坏,这就会给声乐教学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声乐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换位思考,避免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思想压力。学生也应该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体谅老师的难处。
第二方面。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以致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此时的声乐教师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急躁心理,有的甚至对学生发火,或者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讽刺和挖苦。然而,讽刺与挖苦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往往适得其反,尤其是当代青少年本来就很叛逆,时间久了会使学生对声乐学习和老师产生逆反心理。这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情况。所以,每当学生领会不了老师的意图时,老师不妨进行一次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听到这些讽刺挖苦的话,是什么样的感觉,有没有抵触情绪。我需要老师给我的是鼓励和安慰,需要变换一下我能接受的指导方法。这样,通过换位思考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老师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情况发生。
学声乐的学生天赋条件和悟性是参差不齐的,但他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一样的,都希望学有所成。而有些声乐教师,总是把学生学不好的责任归咎于学生,认为学生唱不好是学生领悟能力太差或其他自身原因的事,于自己无关。然而,学生唱不好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原因很简单: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完全需要声乐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完全需要声乐教师专业的耳朵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声音。声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声乐教学也体现了它的特殊性。它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有固定的公式,不像政治历史那样有标准答案。声乐就是声乐,没有两个人的声带长得完全一样,没有两个人的共鸣腔体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和声带,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因此,每一个学生对于声乐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有多少个学生,就应该有多少种教学方案。学生领悟不到老师的意图,说明声乐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合这个学生,此时声乐教师应该进行一次换位思考,找出学生不适应自己教学方式的原因,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化课教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维方式的碰撞。换位思考就是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成自己的家人,用你的真诚去教他们,用你的心去教他们。毕竟“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此目的不是针对哪一些声乐教师,而是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探索歌唱教学的另一条途径,让更多的声乐学子学有所成。
【关键词】声乐教学; 换位思考
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在有关声乐教学的书籍中,大多提到的是教师如何去教授学生,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进行声乐教学。本文就是我通过对我们身边的著名教育工作者对声乐教学的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的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师生换位思考教学模式。
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或某个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现在很多人开始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即变换角度或位置的方式去思考、理解和解决一些问题。在中央电视台的小品荟萃中,陈佩思在小品中通过和交警的互换角色不仅使交警和车主之间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而且让更多的人理解了交警的工作。可见,换位思考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歌唱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能否换一下位置,各自从对方的位置、角度进行教与学的思考,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
下面,我们就从歌唱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形式)、教学态度二个方面来阐述换位思考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1 歌唱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形式)的换位思考
在歌唱教学中,一些声乐教师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而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学。教师往往忽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感受,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自己在以往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原封不动的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我在学音乐时,有一个教师给我们几个同时上课的学生使用同一种发声练习。结果却完全不一样。有的同学完成的很好,可有的同学却怎么也无法完成。事实证明,声乐是抽象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完全需要声乐老师的指导。而且,声乐艺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练声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练声方式。同样是女高音,他们的最佳声区也是不一样的。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在开始练声时,应当从学生的最佳声区开始。此时,老师是否可以进行一次换位思考呢?每次小课后让每个学生谈感受、谈体会。如:第一个学生:我的学习声乐的个性条件是什么,我需要老师给我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感悟和要求……老师可以根据我的最佳声区小字一组的g、a、b,进行下行音阶的练习;第二个学生:我又是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样的特点,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我需要老师对我进行什么样的指导。我的最佳声区是小字一组的d、e、f,要比第一个学生的最佳声区低一些,老师如果用同样的音高对我进行训练,我会感到很困难。所以,老师应该降低练声音高,从小字一组的d、e、f开始上行音阶的练习,这样我唱起来会很舒服,才能达到好的练习效果。
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再做换位思考,声乐教师就能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式。
2 歌唱教学态度的换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声乐教师的教学态度对于声乐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文,教学态度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声乐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其二、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
就第一方面来说,绝大多数的老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声乐教学是非常认真的。对学生认真负责,教学一丝不苟。但是,也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譬如一个声乐教师上了一天的课,已经是非常疲惫了。这个时候,来了最后一个学生上今天的最后一堂课。而此时的老师已经是疲惫不堪,实在是无法再上课了。此时老师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告诉那个学生,老师已经非常累了,今天不能给他上课了,改天给他补课;第二种,随便让学生唱几首歌,把这节课糊弄过去。这对声乐教师来说是解脱了,但是在学生眼中呢?一个学生好不容易盼来一节声乐课,原本是欢天喜地的来上课,谁知却被泼了一头冷水。善解人意的学生或许会理解老师的心情,知道老师很辛苦。但是,学生毕竟是年轻、单纯,有些地方不能理解老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造成一些没有必要的思想压力,那么对于搞好声乐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普通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密切合作关系。有名师曾说过:“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与老师之间要达成一种默契,达成一种共识。一旦学生对老师有了看法或者不愿意这个老师上课了。那么,学生与老师之间就会产生隔阂,使这种合作关系遭到破坏,这就会给声乐教学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声乐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换位思考,避免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思想压力。学生也应该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体谅老师的难处。
第二方面。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以致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此时的声乐教师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急躁心理,有的甚至对学生发火,或者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讽刺和挖苦。然而,讽刺与挖苦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往往适得其反,尤其是当代青少年本来就很叛逆,时间久了会使学生对声乐学习和老师产生逆反心理。这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情况。所以,每当学生领会不了老师的意图时,老师不妨进行一次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听到这些讽刺挖苦的话,是什么样的感觉,有没有抵触情绪。我需要老师给我的是鼓励和安慰,需要变换一下我能接受的指导方法。这样,通过换位思考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老师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情况发生。
学声乐的学生天赋条件和悟性是参差不齐的,但他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一样的,都希望学有所成。而有些声乐教师,总是把学生学不好的责任归咎于学生,认为学生唱不好是学生领悟能力太差或其他自身原因的事,于自己无关。然而,学生唱不好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原因很简单: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完全需要声乐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完全需要声乐教师专业的耳朵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声音。声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声乐教学也体现了它的特殊性。它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有固定的公式,不像政治历史那样有标准答案。声乐就是声乐,没有两个人的声带长得完全一样,没有两个人的共鸣腔体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和声带,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因此,每一个学生对于声乐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有多少个学生,就应该有多少种教学方案。学生领悟不到老师的意图,说明声乐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合这个学生,此时声乐教师应该进行一次换位思考,找出学生不适应自己教学方式的原因,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化课教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维方式的碰撞。换位思考就是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成自己的家人,用你的真诚去教他们,用你的心去教他们。毕竟“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此目的不是针对哪一些声乐教师,而是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探索歌唱教学的另一条途径,让更多的声乐学子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