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老先生系我院老中医,积46年临床经验。吉林省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涉猎多种学科。临证施药,精于辨证,疗效甚佳。
治疗泌尿系结石
例1:患者,男,46岁,1989年7月20日初诊。自述:腹部剧痛,伴腰部疼痛2小时。诊:患者面色苍白,表情苦楚,辗转不宁,捂腹呻吟。查:腹部平软,无肌紧张,未见肠形及胃肠蠕动波,托贝氏鼓音区存在,肝脾未触及,右侧肾区叩击痛,脉弦紧,舌质淡,舌苔薄黄,初步诊断肾结石。当时没有B超和彩超的设备,未做检查。处方如下:生地15g,木通15g,甘草15g,竹叶15g,黄柏15g,黄芩15g,内金25g,金钱草25g,海金沙25g,郁金15g,滑石30g,乌药15g,川军5g。5剂,水煎服,服药2剂后,某日,晨起排尿,排除如绿豆粒大小结石1块,腹痛腰痛痊愈。
例2:患者,男,51岁,1998年8月18日初诊。腰腹痛1周。经中医院B超示:右肾内可见约0.8c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右肾内可见约1.2cm液性暗区,右输尿管上段扩张约0.7cm,于右输尿管上段可见1.0c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诊断为肾及输尿管结石。脉弦,舌质淡,苔薄黄。处方:导赤散加味,生地15g,木通15g,甘草15g,竹叶15g,金钱草25g,海金沙20g,郁金15g,内金25g,滑石25g,巨麦25g,卷柏15g。5剂。水煎服药3剂。于第3天排如花生米大结石1块,病痊愈。
讨论:泌尿管结石按中医分类属于“石淋”中医有五淋之说;即气、血、石、膏、劳。气淋即西医所说泌尿系统感染,尿急、尿频、尿痛、尿路激惹现象;血淋,血尿可见于肾炎,肾结核;有些石淋排尿时造成输尿管损伤,肾损伤亦可见血尿;膏淋和西医之前列腺炎相似;劳淋亦慢性肾盂肾炎,石淋泌尿系统结石临床多见。现代医学用激光排石碎石疗效极好,价格昂贵,很多患者还是愿意接受传统的中医疗法。
小儿厌食
例1:患者,男,5岁。于1985年6月20日初诊,家长代述,不思饮食半年,渐见面黄肌瘦,睡眠不好,盗汗,手足心热,腹胀便秘喜冷饮,恶食。脉见弦脉、舌质红、苔薄黄,病属胃热津虚。药用:石斛20g,沙参10g,麦冬10g,知母10g,石膏15g,佛手15g,香元15g,焦三仙各10g,地骨皮15g。服药5剂,食欲大增,精神振作,手足心热及盗汗悉除。
例2:患者,男,6岁,1985年1月6日初诊。家长代述,不欲食,面黄体瘦,面色无华,皮肤松弛,夜间盗汗,身微热唇红舌干,舌赤无苔,尿赤便秘,喜水果甜食,脉细数病属胃热津虚。处方:内金10g,沙参10g,玉竹10g,扁豆15g,砂仁10g,陈皮10g,山药10g,麦冬10g,太子参10g,银柴胡10,地骨皮10g,黄芪20g。服药7剂后病症悉除。
讨论:小儿厌食是小儿在长时间内不欲食择食,恶食,精神萎靡,面黄肌瘦,障碍发育易感病患,临床很多见。此症多因家属溺爱,恣食生冷,小食品进而造成偏食,择食,恶食,乃至脾胃损伤,运化失权,郁久化瘀正气衰微,久之则形羸体瘦,上方中焦三仙善消肉滞油腻,麦芽消谷食滞,神曲消面积,砂仁养胃化食,香元行气导滞,太子参消导扶脾不伤正气,石斛清热生津,麦冬、沙参甘润养阴滋津,诸药协同补血生津合营,气壮血旺诸症悉除,最后嘱其家长纠正不良食谱及习惯,达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则厌食病痊愈。
紫癜性肾炎
例1:患者,女,9岁。1998年12月20日初诊。家长代诉:腰痛倦怠1周,皮下出血3天,现病史:1周前因咽痛咳嗽,四肢无力,颜面轻微浮肿,近3天发现双下肢有斑疹,经铁路医院检查诊断为紫癜肾炎。尿常规:出现红细胞(+++),肾功测定,肌苷尿素氮增高。脉细数,舌红,苔薄黄。诊断:斑疹,水肿。治则清热凉血。处方:紫草15g,茅根20g,丹皮10g,水牛角粉15g,玄参15g,生地15g,侧柏叶20g,连翘15g,藕节50g,仙鹤草15g,大蓟15g,小蓟15g,苍术10g,黄柏15g,公英50g,地丁50g。先后服药20余剂病愈。
例2:患者,女,11岁。1999年1月22日初诊。家长代诉:双下肢斑疹发痒1周,现病史于1周前食鱼虾后,引起双下肢斑疹,发痒,伴腰痛,经梅河口市医院化验发现血尿,尿潜血(++++),肾功测定肌苷增高,诊为过敏性紫癜伴肾炎,经当地医院2个月的治疗,使用大量激素无效来诊。查:面色白,颜面虚浮,脉数,舌赤舌黄。诊断:斑疹,水肿。处方:牛蒡子15g,水牛角粉15g,夏枯草15g,丹皮10g,侧柏叶15g,藕节50g,玄参15g,生地15g,茅根50g,白花蛇舌草20g,黄连10g,白藓皮10g,何首乌15g。5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双下肢斑疹消失,不发痒。化验肾功能测定肌苷指数降低,尿潜血(++)。在上方基础加蝉退15g,地榆8g,槐花15g,紫珠草10g,马鞭草10g。三诊,化验肾功能测定肌苷指数正常,尿潜血(+)。在上方减去槐花、地榆、紫珠草、马鞭草。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先后15剂,病愈,化验检查正常。
讨论:本病一般归于“斑疹”、“瘀斑”。紫癜性肾炎其病机可以认为是患者素有血热内蕴,外感风邪或食物有动风之品,风热相搏或热毒炽盛,如灼伤血络,以致迫血妄行,外溢肌朕,内迫胃肠,甚则及肾,故有下肢皮肤紫痈、腹痛频作,甚则便血、尿血。如属虫咬后,局部红肿水疱,为虫毒浸淫所致,湿毒化热,阻于络脉,气血循行不畅,迫血妄行,故亦可出现紫癜,甚则尿血。如寒邪外侵,内滞于血络,亦可发为紫癜,气不摄血或虚火灼络,均可出现尿血。
治疗上,西医对症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机制抑制变态反应消尿潜血。中医以修复受损肾小球基底膜为根本,采用微化处理的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肾区皮肤直接靶向定位于受损组织,激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肾脏的血液供应,很大程度上清除免疫复合物,修复受损肾小球基底膜,使潜血自然消失。望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平时尽量避免过敏源、劳累、感染、感冒,以免加重肾脏的病理损伤,饮食上应注意低鹽、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
治疗泌尿系结石
例1:患者,男,46岁,1989年7月20日初诊。自述:腹部剧痛,伴腰部疼痛2小时。诊:患者面色苍白,表情苦楚,辗转不宁,捂腹呻吟。查:腹部平软,无肌紧张,未见肠形及胃肠蠕动波,托贝氏鼓音区存在,肝脾未触及,右侧肾区叩击痛,脉弦紧,舌质淡,舌苔薄黄,初步诊断肾结石。当时没有B超和彩超的设备,未做检查。处方如下:生地15g,木通15g,甘草15g,竹叶15g,黄柏15g,黄芩15g,内金25g,金钱草25g,海金沙25g,郁金15g,滑石30g,乌药15g,川军5g。5剂,水煎服,服药2剂后,某日,晨起排尿,排除如绿豆粒大小结石1块,腹痛腰痛痊愈。
例2:患者,男,51岁,1998年8月18日初诊。腰腹痛1周。经中医院B超示:右肾内可见约0.8c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右肾内可见约1.2cm液性暗区,右输尿管上段扩张约0.7cm,于右输尿管上段可见1.0c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诊断为肾及输尿管结石。脉弦,舌质淡,苔薄黄。处方:导赤散加味,生地15g,木通15g,甘草15g,竹叶15g,金钱草25g,海金沙20g,郁金15g,内金25g,滑石25g,巨麦25g,卷柏15g。5剂。水煎服药3剂。于第3天排如花生米大结石1块,病痊愈。
讨论:泌尿管结石按中医分类属于“石淋”中医有五淋之说;即气、血、石、膏、劳。气淋即西医所说泌尿系统感染,尿急、尿频、尿痛、尿路激惹现象;血淋,血尿可见于肾炎,肾结核;有些石淋排尿时造成输尿管损伤,肾损伤亦可见血尿;膏淋和西医之前列腺炎相似;劳淋亦慢性肾盂肾炎,石淋泌尿系统结石临床多见。现代医学用激光排石碎石疗效极好,价格昂贵,很多患者还是愿意接受传统的中医疗法。
小儿厌食
例1:患者,男,5岁。于1985年6月20日初诊,家长代述,不思饮食半年,渐见面黄肌瘦,睡眠不好,盗汗,手足心热,腹胀便秘喜冷饮,恶食。脉见弦脉、舌质红、苔薄黄,病属胃热津虚。药用:石斛20g,沙参10g,麦冬10g,知母10g,石膏15g,佛手15g,香元15g,焦三仙各10g,地骨皮15g。服药5剂,食欲大增,精神振作,手足心热及盗汗悉除。
例2:患者,男,6岁,1985年1月6日初诊。家长代述,不欲食,面黄体瘦,面色无华,皮肤松弛,夜间盗汗,身微热唇红舌干,舌赤无苔,尿赤便秘,喜水果甜食,脉细数病属胃热津虚。处方:内金10g,沙参10g,玉竹10g,扁豆15g,砂仁10g,陈皮10g,山药10g,麦冬10g,太子参10g,银柴胡10,地骨皮10g,黄芪20g。服药7剂后病症悉除。
讨论:小儿厌食是小儿在长时间内不欲食择食,恶食,精神萎靡,面黄肌瘦,障碍发育易感病患,临床很多见。此症多因家属溺爱,恣食生冷,小食品进而造成偏食,择食,恶食,乃至脾胃损伤,运化失权,郁久化瘀正气衰微,久之则形羸体瘦,上方中焦三仙善消肉滞油腻,麦芽消谷食滞,神曲消面积,砂仁养胃化食,香元行气导滞,太子参消导扶脾不伤正气,石斛清热生津,麦冬、沙参甘润养阴滋津,诸药协同补血生津合营,气壮血旺诸症悉除,最后嘱其家长纠正不良食谱及习惯,达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则厌食病痊愈。
紫癜性肾炎
例1:患者,女,9岁。1998年12月20日初诊。家长代诉:腰痛倦怠1周,皮下出血3天,现病史:1周前因咽痛咳嗽,四肢无力,颜面轻微浮肿,近3天发现双下肢有斑疹,经铁路医院检查诊断为紫癜肾炎。尿常规:出现红细胞(+++),肾功测定,肌苷尿素氮增高。脉细数,舌红,苔薄黄。诊断:斑疹,水肿。治则清热凉血。处方:紫草15g,茅根20g,丹皮10g,水牛角粉15g,玄参15g,生地15g,侧柏叶20g,连翘15g,藕节50g,仙鹤草15g,大蓟15g,小蓟15g,苍术10g,黄柏15g,公英50g,地丁50g。先后服药20余剂病愈。
例2:患者,女,11岁。1999年1月22日初诊。家长代诉:双下肢斑疹发痒1周,现病史于1周前食鱼虾后,引起双下肢斑疹,发痒,伴腰痛,经梅河口市医院化验发现血尿,尿潜血(++++),肾功测定肌苷增高,诊为过敏性紫癜伴肾炎,经当地医院2个月的治疗,使用大量激素无效来诊。查:面色白,颜面虚浮,脉数,舌赤舌黄。诊断:斑疹,水肿。处方:牛蒡子15g,水牛角粉15g,夏枯草15g,丹皮10g,侧柏叶15g,藕节50g,玄参15g,生地15g,茅根50g,白花蛇舌草20g,黄连10g,白藓皮10g,何首乌15g。5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双下肢斑疹消失,不发痒。化验肾功能测定肌苷指数降低,尿潜血(++)。在上方基础加蝉退15g,地榆8g,槐花15g,紫珠草10g,马鞭草10g。三诊,化验肾功能测定肌苷指数正常,尿潜血(+)。在上方减去槐花、地榆、紫珠草、马鞭草。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先后15剂,病愈,化验检查正常。
讨论:本病一般归于“斑疹”、“瘀斑”。紫癜性肾炎其病机可以认为是患者素有血热内蕴,外感风邪或食物有动风之品,风热相搏或热毒炽盛,如灼伤血络,以致迫血妄行,外溢肌朕,内迫胃肠,甚则及肾,故有下肢皮肤紫痈、腹痛频作,甚则便血、尿血。如属虫咬后,局部红肿水疱,为虫毒浸淫所致,湿毒化热,阻于络脉,气血循行不畅,迫血妄行,故亦可出现紫癜,甚则尿血。如寒邪外侵,内滞于血络,亦可发为紫癜,气不摄血或虚火灼络,均可出现尿血。
治疗上,西医对症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机制抑制变态反应消尿潜血。中医以修复受损肾小球基底膜为根本,采用微化处理的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肾区皮肤直接靶向定位于受损组织,激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肾脏的血液供应,很大程度上清除免疫复合物,修复受损肾小球基底膜,使潜血自然消失。望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平时尽量避免过敏源、劳累、感染、感冒,以免加重肾脏的病理损伤,饮食上应注意低鹽、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