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为了迎合新课改对课堂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数学课堂走向了形式主义:为追求课堂教学的“情境化”,把课堂变“集市”; 为追求课堂场面的“热闹”,忽视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的“标签”; 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乱而无序;为追求教学的现代化,以鼠标代替粉笔。针对以上的各种形式主义,本人给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课堂; 形式主义; 对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都积极更新观念、投身于教育改革之中。课堂上都努力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是,从目前课堂来看,越来越多的课堂走入了形式主义,为课堂的热闹而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所听、所见的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形式主义【一】:为追求课堂教学的“情境化”,把课堂变“集市”。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堂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为了创设问题情境而“挖空心思”,好像数学课脱离了问题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殊不知,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是在教学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化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数学味”,而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
对策:1.认真学习体会新课程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把握课堂教学。
2.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的所有内容要做到了如指掌。既要立足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情境的创设。
3.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进行情境的创设。
4.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学段来创设,切忌牵强附会,让情境成为课堂的“摆设”。
5.“情境的创设”必须目的明确,切忌在情境中“兜圈子”、“绕远路”。
形式主义【二】:为追求课堂场面的“热闹”,忽视对学生“双基”的训练。
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于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就片面地将每节课都设计成了探究课、活动课、讨论课,学生在课堂上甚是活跃,教师只关注的是探究是否积极、活动是否热闹、讨论是否热烈,而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了相应的知识和培养了一定的能力。更有教师认为新课程下的课堂就是要新,于是在课堂上花样百出,变来变去奥妙无穷,却明显忽视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这样的课真的是新课程所需要的吗?我们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最后达到了吗?
对策: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全面理解《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要求,每堂课都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实效性如何。
2.要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追求“三维”目标的成功融合:知识与技能是一个载体,它能“载”给学生“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也能“载”给学生若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不要把三维教学目标形式化。
3.既要防止过于偏重“双基”的做法,又要不淡化与弱化“双基”。如果过于偏重“双基”,就又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淡化与弱化了“双基”,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4.正确处理“双基”与思维训练的关系,既要注重训练思维能力,又不忽视“双基”的教学。因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依托,离开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妄谈思维能力培养,必然是不可能的。
形式主义【三】: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的“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导致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滥竽充数、浑水摸鱼者也大有人在。
对策:1.把握好机会。哪些内容需要合作,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必须事先心中有数,而不是让学生随意去合作。
2.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内容要有“目的性”、“合作性”、“趣味性”、“可行性”。
3.合理分工,培养意识。必须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合作,才能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意识。
4.及时调控,激励参与。教师要及时调控学生合作学习的进程,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并且,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5.巧妙点拨,加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随时注意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形式注义【四】: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乱而无序。
《新课程》针对过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味的放任学生自主、合作。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我们看到许多公开课、研讨课,一讲上课就是“自主探究”,什么课都是“自主”,什么问题都要通过“探究”解决,而很少考虑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自主探究”,都适合“自主探究”。虽然“自主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模式,但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过分的“自主学习”使课堂乱成一团,“自主学习”成了“放任自流”。
对策:1.必须明确把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每节课、每次活动均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
2.必须对一节课有及时、科学的指导,还要有检查、有反馈。教师要充分组织与引导作用,随时注意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该引导时就要及时的引导。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3.必须合理、及时地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学有序的进行,而不能“放任自流”。
4.教师要把握“放”与“收”的尺度,做到“放而有度”,能“放”能“收”,做到心中有数。
形式主义【五】:为追求教学的现代化,以鼠标代替粉笔。
新课程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但是,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上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有的数学课件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
对策: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课件的。
2.课件制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本”。
3.课件制作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要以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准则。
4.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教具、学具、黑板)相结合,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多媒体教学不能成为“放电影”、“看热闹”,必须结合必要的教具与学具使用,还应该有必要的板书,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绝不是追分走,追求形式主义。要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深入理性的思考,需要沿坡探源,正本清源,追求朴实无华,提炼实质精髓,回到真实的数学教学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这条路还有很长,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共同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对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思考 秦榕蔓 《中学理科》2007.11
[2] 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徐连山 《考试周刊》2009.11
[3] 走出新课改的误区 张晓辉 李玉倩 《中学数学研究》2008.11
【关键词】课堂; 形式主义; 对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都积极更新观念、投身于教育改革之中。课堂上都努力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是,从目前课堂来看,越来越多的课堂走入了形式主义,为课堂的热闹而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所听、所见的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形式主义【一】:为追求课堂教学的“情境化”,把课堂变“集市”。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堂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为了创设问题情境而“挖空心思”,好像数学课脱离了问题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殊不知,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是在教学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化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数学味”,而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
对策:1.认真学习体会新课程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把握课堂教学。
2.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的所有内容要做到了如指掌。既要立足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情境的创设。
3.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进行情境的创设。
4.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学段来创设,切忌牵强附会,让情境成为课堂的“摆设”。
5.“情境的创设”必须目的明确,切忌在情境中“兜圈子”、“绕远路”。
形式主义【二】:为追求课堂场面的“热闹”,忽视对学生“双基”的训练。
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于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就片面地将每节课都设计成了探究课、活动课、讨论课,学生在课堂上甚是活跃,教师只关注的是探究是否积极、活动是否热闹、讨论是否热烈,而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了相应的知识和培养了一定的能力。更有教师认为新课程下的课堂就是要新,于是在课堂上花样百出,变来变去奥妙无穷,却明显忽视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这样的课真的是新课程所需要的吗?我们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最后达到了吗?
对策: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全面理解《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要求,每堂课都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实效性如何。
2.要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追求“三维”目标的成功融合:知识与技能是一个载体,它能“载”给学生“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也能“载”给学生若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不要把三维教学目标形式化。
3.既要防止过于偏重“双基”的做法,又要不淡化与弱化“双基”。如果过于偏重“双基”,就又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淡化与弱化了“双基”,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4.正确处理“双基”与思维训练的关系,既要注重训练思维能力,又不忽视“双基”的教学。因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依托,离开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妄谈思维能力培养,必然是不可能的。
形式主义【三】: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的“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导致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滥竽充数、浑水摸鱼者也大有人在。
对策:1.把握好机会。哪些内容需要合作,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必须事先心中有数,而不是让学生随意去合作。
2.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内容要有“目的性”、“合作性”、“趣味性”、“可行性”。
3.合理分工,培养意识。必须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合作,才能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意识。
4.及时调控,激励参与。教师要及时调控学生合作学习的进程,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并且,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5.巧妙点拨,加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随时注意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形式注义【四】: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乱而无序。
《新课程》针对过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味的放任学生自主、合作。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我们看到许多公开课、研讨课,一讲上课就是“自主探究”,什么课都是“自主”,什么问题都要通过“探究”解决,而很少考虑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自主探究”,都适合“自主探究”。虽然“自主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模式,但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过分的“自主学习”使课堂乱成一团,“自主学习”成了“放任自流”。
对策:1.必须明确把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每节课、每次活动均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
2.必须对一节课有及时、科学的指导,还要有检查、有反馈。教师要充分组织与引导作用,随时注意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该引导时就要及时的引导。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3.必须合理、及时地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学有序的进行,而不能“放任自流”。
4.教师要把握“放”与“收”的尺度,做到“放而有度”,能“放”能“收”,做到心中有数。
形式主义【五】:为追求教学的现代化,以鼠标代替粉笔。
新课程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但是,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上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有的数学课件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
对策: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课件的。
2.课件制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本”。
3.课件制作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要以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准则。
4.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教具、学具、黑板)相结合,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多媒体教学不能成为“放电影”、“看热闹”,必须结合必要的教具与学具使用,还应该有必要的板书,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绝不是追分走,追求形式主义。要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深入理性的思考,需要沿坡探源,正本清源,追求朴实无华,提炼实质精髓,回到真实的数学教学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这条路还有很长,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共同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对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思考 秦榕蔓 《中学理科》2007.11
[2] 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徐连山 《考试周刊》2009.11
[3] 走出新课改的误区 张晓辉 李玉倩 《中学数学研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