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土遗址加固工程的特点,在已有技术资料的基础上,以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为例,通过一年多的工程实践和应用,逐步形成一套相对规范、科学、系统的以现场记录、检验记录为一体的资料格式及阶段性动态资料管理体系。
关键词:土遗址加固;工程资料;资料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3-0103-06
一 前 言
工程资料是指导和控制施工现场的重要依据,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检的重要工作内容,也为工程资料的考证和查阅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材料。工程资料具有普遍性,而不同性质的工程又有其特殊性。目前,工民建、桥涵、隧道、铁路、公路等工程都有较为系统、科学、详细的资料格式及管理体系,而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土遗址加固工程方面的资料管理体系并不完备,急需在工程实践中逐步完善与发展。
新疆交河故城土遗址抢险加固工程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土遗址保护工程,工期为三年,目前正在进行2007年度工程施工。经过2006年的工程实践,参考其他工程资料管理体系,结合文物保护工程的要求,这一工程已形成以文字、表格、图纸和照片等诸多形式相结合,将施工信息记录和描述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能够准确、详细、客观地反映施工过程,并能起到存贮和查阅的资料格式与管理体系。这对以后的工程资料调研和查阅都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也为土遗址保护工程资料格式及管理体系的完善积累了经验。
要加强对工程质量过程的控制,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确保现场记录和报审工作的准确性,一套完整、详细的资料格式及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工程开工以后,通过对现场施工进程详细记录、总结、分析,经过多次试验和反复修改,采取多种记录形式相结合,使土遗址加固工程资料管理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 记录形式
在土遗址加固保护工程中,简单的表格和图纸形式并不能完全展现土遗址加固工程的施工过程、加固部位的微小变化及加固前后的整体效果。土遗址加固保护工程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2)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原则,(3)尽可能少干预的原则,(4)完全损毁不可重建的原则,(5)可识别原则,(6)可再处理原则。因此,为了更好地记录施工过程及施工前后的遗址状态,在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中,采取文字和表格、图纸和照片等多种相结合的手段,运用数字连接的记录模式,弥补了新建设的工程资料记录单一性的不足,更直观地反映土遗址加固的施工过程。
1 施工现场记录
交河故城土遗址加固工授施工现场记录分为崖体加固记录和文物本体加固记录两部分。崖体加固现场记录包括搭设脚手架、变形监测仪器安装及记录、临时支护、锚杆加工、钻孔施工记录、锚杆安装、裂隙灌浆、土坯砌补、木(钢筋)锚杆锚固、PS表面防风化、表面作旧等施工记录。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及措施不同,记录的方式方法亦有所不同。文物本体记录包括脚手架搭设、临时支护、锚杆锚固、裂隙灌浆、土坯砌补、PS表面防风化、表面作旧等多种施工技艺。
在加固过程中,裂隙灌浆的记录比较复杂些。通过图纸记录裂隙走势,以裂隙编号记录裂隙的不同位置和形态,同时以表格形式记录图纸中裂隙的注浆管位置,在注浆过程中现场记录说明各注浆管的注浆量,以裂隙封闭前后的照片展示施工前后裂隙变化的情况及对整个墙体外貌的影响情况,也为以后土遗址的加固研究留下相对详细、准确的资料(图1、表1、图2、图3,以东北佛寺西墙内侧南段裂隙灌浆为例)。
(1)施工墙体裂隙编号
灌浆记录表
2 施工报审资料记录
土遗址加固工程施工要求遵循对文物“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即施工后要隐蔽施工痕迹,保证施工质量。一般对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做自检,再通过项目质量部门检查,其中包括对资料的核实。现场检查后以图纸、照片、表格的形式记录整个施工过程,以各种形式相结合完成报审资料,并上报监理方。监理方对资料审阅,核实现场施工情况,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表2、表3、图4、图5、图6、图7)。因此,工程资料是作为确认工程数量及质量的唯一平台,准确、详细、完整的资料不仅指导和控制施工进度,使施工过程井井有条,而且方便后期工程资料的查阅。以东北佛寺西墙内侧南段裂隙灌浆为例:
(1)资料报审
(2)资料批检验表(表3)
(3)检验部位施工前后对比
3 工程资料管理体系的形成
建立完整系统的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体系,对长时间、多工种的工程来说,有利于资料管理和后期资料的查阅。一般工程资料的归类方式有:(1)按施工时间、(2)按施工工序、(3)按工程工种、(4)按施工部位、(5)按单位工程等多种方式。5种不同的归类方式取决于工程的施工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资料主要以种类归类为主;在施工过程阶段,以施工工种为主;在施工验收阶段,以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归类为主。其中施工部位归类和施工工序归类主要应用于施工过程的单位和单项工程中。为了更好地管理资料,方便资料的查阅,按照土遗址加固工程特点可将施工资料的整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工程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以种类归类,主要的资料如下:
四 结 语
上述资料格式与资料管理体系,是在以前土遗址加固资料归档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工程资料,就交河故城的施工工序及工艺,逐步建立的一套相对完整的现场记录与检验记录格式的资料管理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施工过程,有序有效地控制和指导工程施工进度,为后期资料的归档做好了准备。
通过在交河故城保护工程中一年的应用,此种集现场记录、检验记录为一体的记录方式,是在土遗址加固工程中的初次应用,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同行业的认可。目前,此工程尚未完成,建立完备详细的土遗址加固工程资料体系,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逐步完善。
在此衷心的感谢张鲁、孙毅华、陈港泉、郭青林、张景科老师的指导,感谢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项目领导和同事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责任编辑 包菁萍)
关键词:土遗址加固;工程资料;资料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3-0103-06
一 前 言
工程资料是指导和控制施工现场的重要依据,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检的重要工作内容,也为工程资料的考证和查阅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材料。工程资料具有普遍性,而不同性质的工程又有其特殊性。目前,工民建、桥涵、隧道、铁路、公路等工程都有较为系统、科学、详细的资料格式及管理体系,而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土遗址加固工程方面的资料管理体系并不完备,急需在工程实践中逐步完善与发展。
新疆交河故城土遗址抢险加固工程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土遗址保护工程,工期为三年,目前正在进行2007年度工程施工。经过2006年的工程实践,参考其他工程资料管理体系,结合文物保护工程的要求,这一工程已形成以文字、表格、图纸和照片等诸多形式相结合,将施工信息记录和描述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能够准确、详细、客观地反映施工过程,并能起到存贮和查阅的资料格式与管理体系。这对以后的工程资料调研和查阅都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也为土遗址保护工程资料格式及管理体系的完善积累了经验。
要加强对工程质量过程的控制,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确保现场记录和报审工作的准确性,一套完整、详细的资料格式及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工程开工以后,通过对现场施工进程详细记录、总结、分析,经过多次试验和反复修改,采取多种记录形式相结合,使土遗址加固工程资料管理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 记录形式
在土遗址加固保护工程中,简单的表格和图纸形式并不能完全展现土遗址加固工程的施工过程、加固部位的微小变化及加固前后的整体效果。土遗址加固保护工程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2)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原则,(3)尽可能少干预的原则,(4)完全损毁不可重建的原则,(5)可识别原则,(6)可再处理原则。因此,为了更好地记录施工过程及施工前后的遗址状态,在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中,采取文字和表格、图纸和照片等多种相结合的手段,运用数字连接的记录模式,弥补了新建设的工程资料记录单一性的不足,更直观地反映土遗址加固的施工过程。
1 施工现场记录
交河故城土遗址加固工授施工现场记录分为崖体加固记录和文物本体加固记录两部分。崖体加固现场记录包括搭设脚手架、变形监测仪器安装及记录、临时支护、锚杆加工、钻孔施工记录、锚杆安装、裂隙灌浆、土坯砌补、木(钢筋)锚杆锚固、PS表面防风化、表面作旧等施工记录。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及措施不同,记录的方式方法亦有所不同。文物本体记录包括脚手架搭设、临时支护、锚杆锚固、裂隙灌浆、土坯砌补、PS表面防风化、表面作旧等多种施工技艺。
在加固过程中,裂隙灌浆的记录比较复杂些。通过图纸记录裂隙走势,以裂隙编号记录裂隙的不同位置和形态,同时以表格形式记录图纸中裂隙的注浆管位置,在注浆过程中现场记录说明各注浆管的注浆量,以裂隙封闭前后的照片展示施工前后裂隙变化的情况及对整个墙体外貌的影响情况,也为以后土遗址的加固研究留下相对详细、准确的资料(图1、表1、图2、图3,以东北佛寺西墙内侧南段裂隙灌浆为例)。
(1)施工墙体裂隙编号
灌浆记录表
2 施工报审资料记录
土遗址加固工程施工要求遵循对文物“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即施工后要隐蔽施工痕迹,保证施工质量。一般对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做自检,再通过项目质量部门检查,其中包括对资料的核实。现场检查后以图纸、照片、表格的形式记录整个施工过程,以各种形式相结合完成报审资料,并上报监理方。监理方对资料审阅,核实现场施工情况,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表2、表3、图4、图5、图6、图7)。因此,工程资料是作为确认工程数量及质量的唯一平台,准确、详细、完整的资料不仅指导和控制施工进度,使施工过程井井有条,而且方便后期工程资料的查阅。以东北佛寺西墙内侧南段裂隙灌浆为例:
(1)资料报审
(2)资料批检验表(表3)
(3)检验部位施工前后对比
3 工程资料管理体系的形成
建立完整系统的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体系,对长时间、多工种的工程来说,有利于资料管理和后期资料的查阅。一般工程资料的归类方式有:(1)按施工时间、(2)按施工工序、(3)按工程工种、(4)按施工部位、(5)按单位工程等多种方式。5种不同的归类方式取决于工程的施工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资料主要以种类归类为主;在施工过程阶段,以施工工种为主;在施工验收阶段,以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归类为主。其中施工部位归类和施工工序归类主要应用于施工过程的单位和单项工程中。为了更好地管理资料,方便资料的查阅,按照土遗址加固工程特点可将施工资料的整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工程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以种类归类,主要的资料如下:
四 结 语
上述资料格式与资料管理体系,是在以前土遗址加固资料归档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工程资料,就交河故城的施工工序及工艺,逐步建立的一套相对完整的现场记录与检验记录格式的资料管理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施工过程,有序有效地控制和指导工程施工进度,为后期资料的归档做好了准备。
通过在交河故城保护工程中一年的应用,此种集现场记录、检验记录为一体的记录方式,是在土遗址加固工程中的初次应用,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同行业的认可。目前,此工程尚未完成,建立完备详细的土遗址加固工程资料体系,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逐步完善。
在此衷心的感谢张鲁、孙毅华、陈港泉、郭青林、张景科老师的指导,感谢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项目领导和同事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责任编辑 包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