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执行总编朱敏对话李子彬会长:纾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过工程师,干过实业,做过高官……特殊的经历,使李子彬凡事总喜欢辩证地去看:关于宏观政策和企业发展,他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面对中小企业困境,他虽焦急如焚,却又理性视之;自2006年12月创立以来,中小企业协会在其执掌下,实行企业化管理,但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今年4月,李子彬提笔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其中写道:“如果不迅速采取坚决的强有力措施,那么到今年年末很可能出现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那时的情况,一批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倒闭。”的确,年初以来,中小企业遭遇了严峻的成本高涨、钱荒、用工荒、电荒、油荒……尤其到了六月份,不断传出“中小企业停业或倒闭”的消息,其严重程度,堪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值此情势,中小企业如何有效应对?如何在危机中实现转型?7月12日下午,这位有着“创业板播种者”和“中小企业培育者”之誉的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在其办公室接受了朱敏总编的对话邀约,畅谈中小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融资难”的呼声最高
  朱敏:您担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快满一届了?
  李子彬:对,马上就到届了,今年11月份协会换届。
  朱敏:在您看来,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李子彬:发展有企业内部的问题,也有企业外部的问题。企业内部的问题,企业自己常常不怎么讲,但“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要说面临的最大问题,我想主要还是来自企业内部。同样一个问题,不可能对所有企业造成同样大的影响,但作为协会来讲,还是为它呼吁外部条件的时候多。企业内部的问题,需要靠企业自身去认识和觉悟。
  朱敏:一个现实问题是,中小企业往往囿于规模的限制,产品技术层次大多较低,通常对技术创新投入不甚热衷,使其生命周期大为缩短。对此您怎么看?
  李子彬:中小企业,顾名思义,规模小、实力弱。一是表现在人才弱,优秀的人才都愿意去大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大企业稳定,待遇高,所以中小企业招揽人才困难。二是表现在资金实力弱,这两个条件就决定了它的创新能力弱。当然管理水平也不够高。因此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大约是4~6年。近几年全国工商系统登记的企业是这样的: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大约100万户左右,每年消亡的企业有40万~50万户。有的企业创办几年就消失了,但也有一部分小企业长成大企业了,微型的变成中型的,中型的变成大型的,像华为、中兴都是近十几年成长起来的。
  各个企业内因不同,决定了它的发展前景。但企业很少讲自己的问题,老是讲外部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等因素,融资难、税负重、市场准入门槛高等。无可否认,确实存在这些情况。但我认为,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比较弱,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朱敏:不过,目前中国市场机制还不健全,中小企业的外部生态确实比较复杂,存在许多企业自身无法逾越的发展屏障。
  李子彬:当然,企业的发展环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总体上讲,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正在逐年改善,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2009年、2010年中小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可以说前进了一大步。从这个角度上讲,危机也是机遇,坏事变成了好事。
  2008年上半年,有几十万户中小企业倒闭或歇业,3000多万农民工返乡,引起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关注。这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结构的调整,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从2008年9月份以后,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
  朱敏:在这些政策措施当中,有哪些举措对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尤为有力?与此同时,又有哪些地方明显存在不足?
  李子彬:比如,加大财政支持。原来中央财政对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就4.5亿元,2009年增加到90多亿元了,2010年以后增加到100多亿元了。如果没有那场危机,我估计中央财政不可能拿那么多钱。还有,减免100项不合理的收费,总计360亿元,这也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融资方面,央行、银监会引导、督促大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专项融资机构,大中小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证券市场上,中小板、创业板也都加大了服务的力度。当然,外部环境虽然有很大改善,但还没有令中小企业觉得宽松。
  市场准入方面,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新36条”很好,但落地的不多。尽管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文件加起来超过一千个,但中小企业并没有感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投资,比如铁路、电力、电信、石油天然气、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对中小企业总是隔着一层“玻璃门”。
  朱敏:好像看得见,却又进不去?
  李子彬:对!所以,市场准入、税负过重、融资困难、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呼声一直比较高。但中小企业呼声最高的,还是“融资难”。近一年来,湖南、广东、浙江等一些地方又缺电,东南沿海缺少工业用地,虽然不是全国性的,但在当地影响还是挺大的。
  当前,中小企业确实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力量解决。“十二五”规划的发布既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今年,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持续升值,节能减排压力加大(15个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关停并转)……这些问题,使中小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优化信贷结构见效最快
  朱敏:您刚才讲到,“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呼声最高的问题。从宏观金融层面来看,这一问题近年来究竟呈现怎样的态势?
  李子彬:现阶段,融资难是中小企业的第一大问题。客观来讲,2008年以来,融资难得到了很大改善。2008年9月以后,人民银行、银监会引导和督促大银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这是前所未有的,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那两年货币政策也很宽松。2009年新增贷款额9.6万亿,2010年7.95万亿,货币总量的宽松和信贷结构的优化,使中小企业的信贷有明显改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拓宽方面也向前走了一大步,比如中小板、创业板都有很大进展。今年上半年,创业板上市了83家,中小板上市了61家,共融资了1100亿,比前几年有很大进步。私募股权基金募集和投资额都比以前有很大改观。
  朱敏:说到这里,我们知道,您本人多年以来一直为解决包括“融资难”在内的中小企业难题而奔走呼号。今年4月,您在给温家宝总理的信中,特别吁请中央关注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危机。这件事有没有下文?
  李子彬:四月下旬,我给总理写信,反映中小企业六个方面的问题并逐一提出政策建议。之前我调研了江苏、浙江、广东、云南、湖北、辽宁等六个省,发现了一些问题,想到了一些建议给总理提。总理很重视,批给了李克强、王岐山、张德江、马凯,这四位领导又批给各自分管部门的一把手,如发改委的张平、财政部的谢旭人、人民银行的周小川、银监会的刘明康、证监会的尚福林、保监会的吴定富、工信部的苗圩等。我在信中讲,如果不迅速采取坚决的强有力措施,那么到今年年末很可能出现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那时的情况,一批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倒闭。一个多月过去了,我看金融系统动作比较大,王岐山副总理7月1日~2日在河北石家庄市考察并召开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例会,要求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我在信中也提过中小企业负担很重,要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但至今我没看到这方面有啥动作,也可能正在研究。我相信中央各部门一定会关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优化发展环境。
  朱敏:“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但现实之中又是怎样的呢?
  李子彬:据银监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对小企业的信贷余额是9.7万亿,去年上半年的小企业贷款是6.69万亿,增加了3万亿,说明还是有改善的,但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各银行趁着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贷紧张的局面,纷纷提高了贷款利率,中小企业贷款在基准利率之上还要增加30%,大企业也是这样。我接触一家大企业,总资产500亿,净资产200亿,2010年利润17亿,它从银行拿到贷款,在基准利率6.56%之上还要上浮30%,小企业贷款还需要支付给担保公司3%的担保费,这样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就达到11.3%了,企业挣的钱都给银行打工了。我认为,银行这种行为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说句难听的,这是“趁火打劫”。就这么高的贷款利率,中小企业都贷不上。
  朱敏:有人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之所以成为“老大难”问题,与银行系统在贷款方面“嫌贫爱富”、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难脱干系。人们一谈到融资问题,往往会把板子打在银行身上。
  李子彬:中小企业贷款难,其实不光是银行的问题。中小企业五花八门,各行各业,分布在全国各地,规模不等,发展阶段不等,大家都想去银行贷款,实际不合理。银行不可能把所有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全包下来。比如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振兴企业刚诞生,创始人基础不错,产品前景也很好,刚注册就去银行贷款,银行敢给它们钱吗?要抵押没有,要经营记录没有,要信用记录还没来得及积累。什么都没有,银行肯定不敢贷。像这种企业不应该到银行贷款,而应该通过股权融资,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中的初创企业都是走这样的路径。还有的企业管理不规范,信用不好,做假账,这样的企业银行肯定也不给贷。
  企业融资紧张,不要只怪银行,国外的企业也不是只从银行融资,直接融资占70%,银行贷款占30%。
  朱敏:“融资难”的要害到底在哪里?有没有较为妥善的缓解路径?
  李子彬:之所以融资难,银行、企业、资本市场各有各的责任。中国的股权、债权等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在国外债权市场与股票市场规模一样大,中国的债权市场很小,中小企业债权市场更小,导致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中国的银行系统发育得还不够,小银行太少,5家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0多家城市合作银行,剩下的小银行资产规模很小,分布的面也较窄。从贷款成本、风险等市场角度考虑,大银行当然愿意贷给大企业和大项目。但大银行都是国有资产控股的,国家有困难,中小企业发展缺钱,大银行当然有责任分担国家的功能,即使成本高、风险高,也要想尽办法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这个要求也是合理的。而小银行限于自身资金实力,也只能给小企业和小项目贷款。银监会提出三年要发展1000家乡镇银行,要加快步伐。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组织机构的设置,大银行和小银行的审贷流程都应该有改进。
  总结起来就是:第一,大银行要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加快发展小银行;第二,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第三,企业要加强规范管理,具备向银行贷款的条件。
  朱敏:纾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需要同时从多个管道入手,寻求包括金融体制改革在内的一整套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您看来,其中最为迫切的会是什么?
  李子彬: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融资难,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最迫切的是优化信贷结构,银行的信贷投放要调整,这个见效最快。比如房地产投资,现在占银行信贷余额的1/4,成为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另外,地方土地财政、房地产暴利、保障房建设太慢,也是主要推动力。1/4的信贷都集中在房地产一个行业,不仅催生了泡沫,而且挤占了别的行业和企业的资金。我认为,只要下狠心解决,信贷结构调整有几个月就能见效。应该把泡沫行业的资金拿出来往薄弱领域和环节投,比如农业、中小企业等。
  现在,高耗能产业投资又反弹了,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2.9%,高耗能产业增长12%以上。这说明投资和信贷结构就不合理。
  所以我写给总理的信,第一条就是优化信贷结构,多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法规政策关键在落实
  朱敏:前段时间,您前往几个省份进行了实地调研。从您的角度看,哪些企业发展得好一些、哪些企业发展得更困难一些?之前,国家财政有一笔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这笔资金是否还在发放?
  李子彬:工信部、工商联和我们协会都下去调研过,最近全国政协又去调研。多调研一下也有好处,情况了解得更深更细一些,向国务院提建议更准确一些,进而形成广泛共识。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公共基础平台、人员培训、拓展国际市场、技术改造和创新等几个方面。2008年之前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仅4亿多,金融危机以后增加到近110亿。我个人希望继续加大力度。
  2002年《中小企业法》颁布,该法律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这个基金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九年过去了,这个基金也没有建立。我认为,能把以前出台的法规和政策都不折不扣落实了,就足够了。不要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空欢喜一场。
  后来又颁布了《公司法》和《物权法》。2005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老36条”。2010年又出台了“新36条”。这些法规措施都很好,说得很全了,内容包括加大财政支持、缓解融资困难、扩大投资领域、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五个方面,但落实得不够,落实起来很难。
  朱敏:也就是说,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都有了,关键是落实。那么,当前最迫切需要落实的是什么?
  李子彬:刚才提到的那五个方面的法规政策,紧迫性各有不同。最紧迫的还是缓解融资困难,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股票债权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私募股权基金、融资租赁。
  朱敏:现在有人惊呼“中国中小企业真正的经济危机已经到来了”。对此您是否赞成?
  李子彬: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是少数人对基层不了解的主观臆想。现在不可能比2007年和2008年那个时候困难,那时侯国际市场迅速萎缩,出口都出不去了,所以倒闭了那么多企业。现在不同于那时,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7%,出口增长25%,进口增长29%。现在的融资环境比那时候有改善。企业经过那次打击以后,比过去聪明了,不盲目扩张。中国难还是难在调整结构上,今年主要任务是抑制通胀,调整结构。而发展GDP并不难,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投资和消费需求市场非常庞大,经济搞快容易想慢下来难,今年上半年GDP计划增长目标是8%,可最终达到了9.6%。
  朱敏:对了,您在给温家宝总理的信中写了六条建议,是哪六条?
  李子彬:这六条建议,我可以说一下标题:一是调整信贷结构,多途径缓解融资困难;二是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三是落实法律和政策措施,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四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转型;五是加强理论研究,扫清发展非公经济的思想障碍;六是加大各地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力度。
  
  结构调整而非“国进民退”
  朱敏:您对中小企业通过小额信贷公司获取资金周转有何看法?
  李子彬:发展小额信贷公司主要是考虑融资紧张,而民间贷款利率很高,风险挺大,不规范,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它可以为中小企业服务,作为一种有益的融资补充,但它本身也遇到困难,资本金有限,自身不能吸纳存款和融资。我在南方遇到过这种公司,有的搞得挺好,一个镇上有50家企业,大家出钱成立这么个公司,信用不好的企业不让加入,实行存一贷三或存一贷五,利率比银行高1~2个百分点。当地政府也很赞成这种做法,年底还对这种公司进行奖励,它们又把政府的奖金存入公司,实施滚动发展。这种公司想做大不容易,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为当地企业服务的。
  朱敏:从宏观上看,中小企业危机是个结构性问题。现实情况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政策,虽然扭转了经济颓势,但对中小企业而言无形中产生了“挤压效应”。由此,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呈现“国进民退”的趋势。对此您是怎样看待的?
  李子彬:我和有些学者有不同看法,不赞成这两年是“国进民退”。国家也没有采取这样的政策,基本经济制度是非常明确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这些学者主要是针对这种现象,比如小煤窑、小铁矿,是个体的、私人的,现在进行整顿,国有企业把小煤窑、小铁矿都收购了,他们说这是“国进民退”,我认为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硬把它归为所有制问题,这是不对的。小煤窑出煤率只有15%,大煤矿能产出50%以上,特别好的露天大煤矿能达到100%。小煤窑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挖完了谁都没办法开采。大煤矿兼并小煤矿是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率,增加安全性,这是结构调整,是一种进步。
  当然,针对有些国有大企业搞全产业链或垄断的问题,则可以具体研究。市场经济有一个很重要的法律就是《反垄断法》,中国在反垄断方面还做得不够,石油、天然气、铁路、电力、电信都是垄断的,所以真正把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了,一定要反垄断。国家相关部门要对某些国有大企业的垄断行为加强监管。
  朱敏:不过,近年来,有不少中小企业丧失了原本依靠市场力量创业的动力,转而去傍政府、傍央企。对于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读?
  李子彬:确实有些中小企业不愿很辛苦地去做实业赚钱,而去投资房地产“挣快钱”。我认为,发展实业特别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发展制造业是最辛苦的,管理很复杂,占用资金很多,利润也薄,国家对制造业没有什么特殊的扶持政策。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只有虚拟经济,那会出问题的。美国刚开始实体经济也很强大,后来由于成本竞争,把一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国外,现在“空心化”了,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现在美国又掉过头搞新的工业化,提倡发展新兴战略工业,深知过去虚拟经济搞过头了。
  国内一些企业为什么不愿搞制造业,就是因为制造业很辛苦,利润很薄,所以都去投资房地产了。房地产调整两年都没有见成效,我认为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够,“打蛇打七寸”,没打到七寸上,征收房产税是不解决问题的。中国400个富翁里面,160多个是房地产商,前40个富翁里面,19个是房地产商,前10个超级富翁里面有5个是房地产商。我们去温州进行企业调查,问下一步干啥,100个企业有70个说是搞房地产,搞制造业的只有4个,若这样下去,国家将没希望了。所以对房地产的调控要加强针对性。
  
  我的愿望是办成“百年老店”
  朱敏:您曾经干过技术员、副所长、厂长、市长、副部长、副主任、政协委员,现在是协会会长,您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段经历?
  李子彬:我当过小官,1991年在化学工业部当副部长,后来在深圳当市长,在发改委当副主任。之前在大型企业锦西化工总厂干过20多年,当时工厂工资都发不出来了,选聘我作厂长,我用半年时间使企业扭亏为盈,五年让工厂“起死回生”,从国外引进六个大项目。后来升任锦西市副市长,两年后到化工部了。这么多年,给我的感觉是当公务员最容易,但是当个好公务员和“父母官”很不容易,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而且要业务过硬、办事精通,还要廉洁奉公、不吃拿卡要,另外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高效的办事能力。这三种角色当中,把协会办好是最难的了。
  朱敏: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成立以来,主要为中小企业做了哪些实事?
  李子彬:我们协会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现在办协会很难,通过市场化机制来办,自己谋生存、求发展,为会员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服务创收,但又不能只为盈利,还要保持公益性质。中小企业协会成立五年来没有一封告状信,开各种论坛和培训都是免费的。协会的工作人员都是通过社会竞聘上岗,现有50多个人,基本建立了一支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队伍。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协会内部实行目标责任制,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和人员,每个季度考评一次。之所以能招来人才、留住人才,不仅具有较好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而且要求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来做。我们协会的资金管理都是透明的,每年都进行审计,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
  五年来,中小企业对协会都比较认可,会员单位积极缴纳会费和其他服务费用。因为我们及时向政府反映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研究中小企业问题都会邀请我们参与讨论,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而且给它们办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帮助中小企业联系银行贷款、帮助企业推销节能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帮助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或集合票据、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等等。
  我的愿望是把协会办成“百年老店”,企业欢迎,政府信赖。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办成中小企业之家。
  
  朱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
  
  李子彬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
  
  1940年1月生,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在大型企业工作20多年,曾任化学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广东省深圳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重庆市、宁夏自治区、大连市政府顾问。
其他文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朱敏:有人担心,稳增长的应急措施会带来更大的副作用。比如湛江钢铁项目,原本不可能获批,还有一些原本就产能过剩的风电、太阳能项目,也趁机就通过了。  李佐军:为了避免经济快速下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采取了稳增长的措施,但同时也要警惕可能引发的新问题。经济下行过快带来一些问题,或为稳增长带来一系列副作用,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我们不能为了杀死一只老鼠
期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朱敏: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对全球分工体系和世界政经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冯飞:首先从要素投入来看,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面前,劳动力成本要素的重要性下降,技术的重要性提高。这一轮新出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产业革命的内涵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问题,这个融合的趋势越来越重要。而且现在看来,在影响制造业竞争力方面,服务业延伸是重要的方面。很多制造业公司尤其是跨
期刊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既不能看成“水火不相容”,也不是“舍我其谁”  国际金融危机阴霾远未散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踵而来,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软弱而迟缓,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引发人们对前景的深深忧虑和不安。融入全球市场的中国,同样不能独善其身,正面临经济下滑、通货膨胀和结构调整等多重考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依靠创新驱动、走新经济之路迫在眉睫。  尽管新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经济概念,但其“最基本
期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朱敏:在2012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等近10家国企荣登前100强,中石化更是跻身前五。对此,你认为大量国企的上榜是依赖体制和资源的“红利”,还是凭借市场实力和企业家精神?  张维迎:在欧美西方国家,由于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存在,也会出现一些大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大,往往是因为它们拥有更多的竞争力,在同样多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创
期刊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朱敏:在继续尊重自下而上的改革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也就是说,把民间的首创精神和高层的改革设计结合起来。  王忠明:与此同时,要着力培育资本文明或财富文明、公司文明,以及市场经济文化。长期的封建道统以及计划经济影响,使国人对资本、资本文明、财富文明、公司文明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文化一直非常陌生,有时还非常排斥。这也只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才能逐渐将其
期刊
这是中国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却也是投诉的热点行业;这是近期内政策最为关注的领域,却对政策的束缚发出最多的抱怨;这是竞争最充分的行业,却也被“国进民退”的阴影笼罩。  中国快递行业现状如何?频繁出台的快递政策设计初衷是什么?在多项政策调控下,未来行业将呈现怎样的格局?行业监管还有哪些疏漏和亟需调整之处?为此,本刊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魏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朱敏:中国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很多年了,但理论界和实业界对此依然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正本清源。  张平: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方面,对此我们课题组做过一系列研究,我也专门写过文章予以阐明。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能否向现代化演进,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能推动产业结构现代化,让社会资源进
期刊
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主任  朱敏:2012年,由世界银行联合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的《中国2030》报告发布后备受瞩目,其中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建议,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实际上,这份世行报告与国内许多学者所持观点并无二致,都直指国有企业的低效,以及其因享有特权而扭曲了市场(并且活跃在房地产等本不该涉足的领域),客观上限制了私企发展,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但仍有个别部门和人士试图否定这些论断,
期刊
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朱敏:2012年,国务院多部委密集出台了“新36条”实施细则。您怎么评价其政策功效?  汤敏:从“新36条”的政策文本来看,不妨可以说,这次改革是继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制后,中国的第三次重大制度改革。它是放松垄断行业管制,解决国进民退的重大战略举措。应该说,对未来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
期刊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招商银行行长  朱敏:当国内经济转型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难度可想而知,进退两难。  马蔚华: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高速度,2000年以来,银行贷款的年均增长率接近20%。但要实现经济转型,就必须把经济增长速度适当降下来。大家开车走弯路的时候要踩刹车降一下速度,否则就要出去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为了实现这样的转变,保证转型的顺利推进,就要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