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n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涵泳”一词从左思到韩愈,从“二程”到朱熹,再到搭乘当下“国学复兴”之风成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法,其间经历了数千年的风云际会。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让“涵泳”一词的内涵、外延在历史上已发生了五次转化,也正因此,当“涵泳”经过现代转型进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和误用,有人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诵读”,有人将其笼统地冠之以“体验”,也不乏有人对其闻所未闻便微言大义地进行阐发。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厘清“涵泳”的概念发展脉络以及“涵泳”与现代语文教学的关系,为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准确运用提供参照。
  一、“涵泳”辞源溯流
  “涵泳”在《辞源》《汉语大辞典》《美学辞典》《古汉语辞典》中均未作为一个双音节词被收录,可见该词属于“涵”和“泳”两个单音节词合成的词组。《说文解字》中对“涵”的解释是“涵,本意:水泽多。引申义:容”,《王力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涵,沉浸;包容;水容荡漾貌”,《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为“涵,潜入水中,沉浸”。《辞海》中对“泳”的解释为“游泳”。从以上辞典的解释中我们大概可以窥见“涵”的词义发展轨迹:水泽多—潜入水中—包容,“涵”在“涵泳”这个词组中使用的含义是引申义“潜入水中,沉潜”,那么“涵泳”这一词组仅从词义上讲就是“深深地潜入水中游泳之意”。
  “涵泳”一词的最早使用者是西晋左思,他在《三都赋》中《吴都赋》里写道“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鲵吐浪。跃龙腾蛇,鲛鲻琵琶。王鲔伟鯸鲐,鮣印龟鱕。乌贼拥剑,古侯鼊辟鲭鳄。涵泳乎其中”,这里使用的“涵泳”一词便指其引申义。
  到了中唐,韩愈将“涵泳”的第一个引申义又进行了引申,使其不再单纯指水中生物沉潜于水优游自若的样子,而是将“涵泳”的主体变成了人,将客体变成了“恩泽”这样的抽象事物,“涵泳”随之变成了包容吸收之意,可以说韩愈的这一转变让“涵泳”的丰富性极大拓展,也为它日后进入精神领域成为体认方式和审美方式埋下了伏笔。
  吕本中《吕氏童蒙训》说:“东坡长句波澜浩大,变化不测,如作杂剧打猛诨入,却打猛诨出也。《三马赞》:‘振鬣长鸣,万马齐喑。’此不传之妙。学文者能涵泳此等语,自然有入处。”在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涵泳”一词从理学范畴跨入到诗歌审美的轨迹。文中说到“涵泳”是体验东坡诗的一种方式,那么是何人将“涵泳”从理学带进了文学审美的殿堂,使其成为审美体验和审美接受的方式?是从宋代朱熹开始的。《诗人玉屑》卷十三引用了朱熹这样的话,“看诗不须着意去里面分解,但是平平地涵泳自好”,朱熹在《答何叔京》中又以具体的诗例作出阐述,“‘倬彼云汉’则‘为章于天’矣,‘周王寿考’则‘何不作人’乎。此等语言自有个血脉流通处,但涵泳久之,自然见得条畅浃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却壅滞却诗人话底意思也。”朱熹对《诗经》的解读虽然曾被后人诟病,但是不得不承认朱熹对于《诗经》中“诗缘情”独到的见解,朱熹将“涵泳”从读诗的领域拓展开至阅读一切审美经典,“涵泳”也便在朱熹的推崇之下成为沉潜于文字之中慢慢体味、缓缓顿悟、细细把玩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读书(审美)方式。
  二、“涵泳”的客观条件
  “涵泳”的审美方式和接受方式在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这和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
  “诗言志”在中国文学产生早期是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但“志”的内容并不像显现在外的“诗”那样直白,而是要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去传达和暗示。我国在魏晋时候已经有了“言意象”的争论,儒家认为言能尽意,道家认为“言不逮意”所以要“得意而忘言”,无论争论的结果怎样,我们都可以看出用“言”来揣摩“意”的过程中会出现读者接受和审美的困难。之后,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到了另一个理念“诗缘情而绮靡”,这与《诗大序》中的“吟咏性情”之说相互阐发,抛开了儒家“诗言志”的政治说教特点,强调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我们看到无论强调“诗言志”还是“诗缘情”,这中间都存在着用“言”去逮“意”的过程,而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有文学审美的无限空间,既有“言能尽意”的洒脱疏荡,也有“言不尽意”的余味回流,还有“言外之意”的空灵悠远。
  三、“涵泳”的主观条件
  “涵泳”前也必须让心态进入到澄明空澈的状态才能让思维处于极端活跃,也才能在书中读出韵味。此其一。
  其二,“涵泳”前还需要做到摈除之前的“闻见道理”,排除内心的私心杂念毫无功利之心,完全专注于所读之物。
  其三,“涵泳”是一个感性体验的过程,不能靠理性的分析去把握。
  四、“涵泳”不等于“诵读”
  “涵泳”是一种感性体验文学作品的方式,在“涵泳”之前需要审美主体心态澄明安静,专心致志,没有功利之心,“涵泳”之中需要主体完全沉浸在作品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融为一体。“涵泳”是一个缓慢、持久的过程。但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到将“涵泳”和“诵读”拉拢到一起的现象,只是一味将“涵泳”和“诵读”混为一谈,这样不仅歪曲了朱子提出“涵泳”的本意,更是让“涵泳”这一有效的读书方法剑走偏锋而难以达到真正的效果。
  五、“涵泳”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涵泳”审美方式在古代阅读中大行其道,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也备受关注。从理论上讲“涵泳”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学生阅读文本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实践的层面怎么去做,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朱子提倡的“涵泳”是需要阅读主体“虚心”,需要完全沉潛于文本中,需要时间反复品咂,需要非常个性化的体验过程的,所以说语文课堂里要实现“涵泳”是非常困难的。
  教师应该将“涵泳”式阅读的广阔空间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引导其成为每个学生生活阅读的状态,成为学生终身阅读的行为方式,如此这样,“涵泳”才能为语文学习提供丰富的养料,才能让语文和生活画上等号,因为它让每个阅读者真正回归自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其他文献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校联系的必要性  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
期刊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在孩子们心中,科学只不过是周围的花草树木,身边的各种昆虫、有趣的风云雷电,使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的游戏、探究。而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周围的环境,各类资源,非常的适合孩子天性的探究,获得科學的启蒙。现在,我就谈谈我园是如何利用农村资源促
期刊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中职生科学素养及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长期以来,中职化学教材过分注重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忽视了专业的特点,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而且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使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
期刊
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理念和目标要求,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高中历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人才,不必过于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而是要通过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改的实验中,历史教学
期刊
近年来,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不断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生命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新的教育思潮,在实践层面,生命教育的内容也得到不断深化。当前,在幼儿教育领域,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幼儿园生命教育仍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因为受到保守、落后思想的桎梏,被简单、粗暴地对待,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生命教育方面的落后状态让人触目惊心,幼儿没有安
期刊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校校园文化在冲突与整合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主题与特色。但相对于后起之秀的高职院校而言,其校园文化建设虽有发展,却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一、迷茫:徘徊于自信与困惑边缘的高职校园文化  很多高职院校因急于求成,在发展方向上往往缺乏一种思想导向,缺乏前瞻性眼观,造成学校办学过程中问题不断,把发现与寻找问题式办
期刊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感作为核心概念提出,并明确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由此可见,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数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数概
期刊
弗里德里希·席勒被称作德国文坛的“双子星座”。席勒的美学思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勒的美育理论深受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康德哲学的影响,产生于特定的时代。他的美育理论以独特的视角批判了物质丰富但精神贫瘠、人性分裂的问题,试图使人实现自由的人性、拯救日益败坏的心灵,但同时暴露出他在政治上的妥协性与改良主义。  一、席勒美学的哲学背景  席勒的美育理论并没有自创一个独立完整的哲学体系,而是从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仅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塑造其健康人格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还存在以下一
期刊
情境教学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因此,为了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运用了不同情境教学的方法,把幼儿带到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调动幼儿主动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