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争执中,宗庆后认为娃哈哈落入了外资“圈套”而扬起了保护民族品牌的大旗,达能则表示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事件原委究竟如何?商业理性和民族情结,在解决这场争执中应占有怎样的位置?
自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宗庆后直言“抵制达能的强行收购”始,一桩并非以情感来维系的商业联姻十年后把其裂痕公之于众,其中的利益纠葛的实质自是不言自明。坊间一时对此事件众说纷纭。在人声鼎沸中,如果我们能深入了解一下这桩婚姻的主角,除了所谓的商业理性,或许会对整个事件有更清晰和完整的理解。
总部设于法国巴黎的达能集团是一个业务多元化的跨国食品公司,在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达能集团都是最大的食品集团,亦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位居全球同类行业前六名。其拥有的主要品牌有:Danone(达能)(世界第一大鲜乳制品品牌)、LU(世界第二大饼干和谷物快餐食品品牌)、Evian(依云)和Volvic(富维克)(占据了世界最著名的四个瓶装水品牌中的两个席位)。达能集团2006年全球销售额超过140亿欧元,公司产品在全球鲜奶制品行业排名第一,在瓶装水和饼干行业排名第二。2006年,达能在中国的净销售额超过了14亿欧元(约142亿元人民币)。
娃哈哈集团公司出身于1987年杭州的一家校办企业,现已发展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其拥有的娃哈哈(Wahaha)品牌是中国市场第一、世界第二大瓶装水品牌。2006年,娃哈哈的销售额突破了200亿元人民币。
娃哈哈与达能的纠纷,不能不让我们联想起另外两个食品饮料业巨头在2005年演绎的一场嫁与娶的纠葛。美国百事公司欲以250亿-300亿欧元的重金收购当时市值为190亿欧元的达能集团,因遭到法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抵制而不得不放弃。风水轮流转,在2007年的中国市场上,类似场景中的达能已摇身变为财大气粗的收购者。不知道达能身份的这一变化能否带给自己同样的好运气呢?
达能与娃哈哈的争议源于所谓的非合资企业股权转让,在纠纷公开后的媒体口水战中,宗庆后扬起了“保护民族品牌”的大旗,职工代表、经销商代表、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纷纷在媒体上声援娃哈哈,支持宗庆后反外资垄断的行为;达能则坚称非合资企业使用娃哈哈商标是违反合资协议之举,表示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无论双方各持什么样的说辞,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双方都认为有必要通过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
看着两家巨型企业为了一个商标和使用这个商标的60余家非合资企业大动肝火、互相指责,在最终的谈判或法律程序未结束之前,大家都很想知道:究竟是谁动了谁的乳酪?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应该进入我们考量的视野?
达能:攻城略地
1987年达能集团进入中国,首先在广州设立达能酸奶公司,并迅速取得极佳效益,以达能为品牌的酸奶在广州及上海均居于领导地位。现时达能集团在中国拥有多家工厂,从事酸奶、牛奶、饼干及冷冻点心的生产,产品除本地销售外,还出口到世界各国。从1994年起,达能集团在中国建立了一个人数庞大、训练有素的中央销售队伍,办事处分设于上海、北京、广州及成都,积极拓展集团的进口产品和合资工厂的产品在零售及餐饮业的业务。其自有品牌依云天然矿泉水长期居于中国进口矿泉水的领导地位。
同时,达能集团在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对知名品牌的并购也持续顺利地进行着,根据其掌握的控股权,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份名单:深圳益力(100%)、乐百氏(92%)、娃哈哈(51%)、梅林正广和(50%)、蒙牛(49%)、汇源(24%,第二大股东)、光明(20.01%,仅限于股权合作)。
娃哈哈:借势而起的非合资企业
作为一个十多年一直关注娃哈哈发展的观察者,财经作家吴晓波在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发表文章指出,达能与娃哈哈合资使娃哈哈拿到了一笔救命钱,“有了那笔注资,宗庆后找到纯净水产品,才有了后来的奇迹”。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1996年,上市未果的娃哈哈遇到了已经进入中国近10年的法国达能集团。很快,双方就合作达成共识,达能与香港百富勤合资成立外资企业JINJIA公司,该外资企业与娃哈哈集团再成立合资公司,股权占比为51%对49%。此后,百富勤将其间接持有的合资公司2%股权转让给达能,达能成为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的第一大股东。
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Emmanuel Faber)表示,与娃哈哈的合资企业去年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约102亿元人民币),实现的收益占达能集团全球收益的2%至3%。
据宗庆后介绍,2000年改制后的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有娃哈哈与达能合资的39家子公司,还有更多由娃哈哈职工集资持股的非合资企业。这些非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合资企业的产品接近一致。宗庆后称在成立这些企业前,达能曾以违背战略考虑为由拒绝投资。截至目前,娃哈哈非合资企业的总数达到61家,总资产56亿元,仅2006年的利润就高达10.4亿元。
面对效益良好、数量众多的使用娃哈哈商标的非合资公司,从娃哈哈合资公司取得其在华大半收益的达能再也坐不住了,以商标使用合同中娃哈哈集团“不应许可除娃哈哈达能合资公司外的任何其他方使用商标”为由,达能指责娃哈哈旗下迅速发展的非合资企业为“单方面违反了条约”。“非竞争性的条款以及我们对于娃哈哈品牌的独有使用权,是我们跟娃哈哈签订合同的一部分。”范易谋说。达能提出了以40亿元的价格收购非合资企业51%股权的要求。
在宗庆后向媒体爆出达能欲低价强购并表达了坚决抵制的决心后,达能表达了不解,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表示,去年12月份,双方曾就达能收购达成共识,“我们认为签订的合同是合理的,但是不明白,当时签订合同的一方到最后却跟公众说,这个提供的价格太低”。
焦點:阴阳合同
“由于当时对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在谈及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协议时宗庆后最初对媒体做出了如上的表示。娃哈哈与达能合资之初就把当时估价1亿元的娃哈哈商标装进了合资公司是宗庆后此番话的背景。
宗庆后提及的圈套就是娃哈哈与达能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中的限制娃哈哈商标使用的条款。
但据娃哈哈披露的其他细节显示,还有一份在国家商标局备案的简式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与此有着不同的内容。
娃哈哈在4月12日的声明中表示,国家商标局从保护自己民族的驰名商标与知名品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合资公司的商标转让协议未予批准,因此,此协议并未生效。为了国家商标局备案和工商注册之需,娃哈哈与达能又签订了简式使用许可合同,此份合同中并没有相关限制条款。
达能后又要求娃哈哈签署一份名为使用许可而实质是变相转让的协议,剥夺了中方的所有权,规定了中方使用商标需经合资公司董事会同意的限制条款。
对于娃哈哈所说的国家商标局将商标转让协议驳回一事,达能对媒体表示其并不知情。
但无论过程如何,一份备案合同和一份实际执行合同作为“阴阳合同”确实同时存在。当发生纠纷时,哪份合同受到保护,这将是决定娃哈哈商标归属的关键。
有法律专业人士称备案合同与非备案合同同时具有法律效力,当商标使用涉及“对抗第三方”,即商标使用已经被协议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进来时,以备案合同为准的可能性更大。
“备案合同与实际执行合同同时存在时,因备案并非商标使用合同的生效要件,同时实际执行合同包含了备案合同所有管制使用商标的条款和条件,而且双方进一步约定两者不一致时以后者的条款为准。所以实际执行合同对双方是有法律约束力的。”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旗坤对《中国市场》记者说,“所谓的限制条款也已经在娃哈哈和达能双方之间发生效力,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商标使用权的确定状态,所以涉及“对抗第三方”的情况并不一定会存在”。
宗庆后揭出阴阳合同的意图其实很明确,即引起相关部门对娃哈哈商标使用权的重新认定。无疑,宗庆后希望藉此一举夺回对娃哈哈商标的控制权,至少,在以后与达能的商业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政府:中立者?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4月11日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就达能收购娃哈哈一事表示,中国已出台了有关外资并购的规定,商务部将严格按照规定行事,既要增强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的信心,同时也会按照规定保护中国企业的权利。
而在娃哈哈集团总部驻地的杭州市政府经委也对媒体表示,娃哈哈和达能的纠纷属于法律上的纠纷,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政府不应介入也不会介入。
以上表态至少表明,双方暂时都未获得政府的明确支持。
达能并购:是否触及反垄断审查标准
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宗庆后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立法限制外资通过并购垄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经济安全的提案》。他认为,外资已从最初的合资合作演变到了越来越多的收购、“吞并”,控股各个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并建议加快反垄断立法。达能的此项股权收购是否已经触及了我国相关反垄断的审查标准呢?
根据商务部、国资委等六部委2006年8月联合颁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有关条款,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导致拥有驰名商标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就此向商务部进行申报;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投资者应就所涉情形向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告。
结合娃哈哈和达能在中国食品饮料业的地位和经营规模,同时此项股权的购买关乎娃哈哈集团控制权的最终转移,应该说已经触及了反垄断的审查标准。
娃哈哈:嫁娶之间的选择
此次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纠纷不仅对双方有重大影响,也对更开放的中国市场上中外合资关系的处理具有了某种标杆的意义。
就达能方面来说,其与娃哈哈的合资公司对其中国市场战略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就娃哈哈而言,娃哈哈品牌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双方显然都不会轻言放弃。就一般的商业事件发展逻辑可以推出以下的发展路径:
第一种,另立山头,两败俱伤。虽然宗庆后把另立品牌称为“最坏的打算”,但宗庆后完全可以如乐百氏的创始人何伯权一样带领其团队实现巨额套现撤出。此举无疑会对娃哈哈品牌造成很大的伤害,对双方而言都不是最优选择。
第二种,做高抛售,达能控股。作为精明的商人,宗庆后或许只是通过这次广受关注的事件迫使达能提高其价码,然后把手中的非合资企业控股权高价转让给达能。
第三种,政府干预,达能出局。在反垄断的高压线下,达能与娃哈哈在政府的干预下,双方坐到谈判桌前定出一个合理的补偿价格而后达能放弃其在娃哈哈的控股权。这种结果对宗庆后而言,既能重控娃哈哈,又能博得维护民族品牌的极大声誉。而于达能而言却是中国战略发展的一次挫折。
至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的可能,因成本过大,双方应该会尽量避免选择此种解决方式。
民族品牌:世贸规则下的理性与感情
在4月的中国市场上,另一件商业联姻同样引人关注:曾引发行业诸多纷争以及商务部反垄断调查的法国SEB公司收购浙江苏泊尔公司控股权的一项并购交易,最终获得商务部一纸“原则同意”的批复。据此,法国SEB公司将持有苏泊尔52.74%至61%的股权,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
在更开放的市场上,世贸规则和法律规定无疑是重要的,但政府在保護本国企业合法利益方面更应该是一个积极的行动者。
在达能面临美国百事公司并购威胁时,法国政府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也许可以让我们学习一个成熟市场对民族品牌该有怎样的心态和作为。
法国时任总理德维尔潘公开警告达能公司潜在的外国竞购者,称达能是法国工业的瑰宝,发誓法国政府将尽全力保卫“法国的利益”。法国总统希拉克也表示,在达能这件事情上,法国政府将保持“特别的警惕”。
法国时任就业和社会团结部长就百事公司收购达能公司一事强调说,达能已经不只是法国工业的最佳代表而且是保证法国农业生产平衡的关键,是许多法国中小企业生存的载体,并且对于法国社会就业来说举足轻重。另外,达能还在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和身体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如果百事公司真的要收购达能公司,法国政府不能坐视不管。
如果我们真正重视中国经济的独立发展,在事关民族品牌的时刻,只强调商业理性是短视的,因为任何一个自立的民族无论如何是不能缺少专属于自己的情感的。在世界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民族品牌无疑是这种情感不可或缺的载体。
任何一项跨国收购必须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最终取得成功。看来。娃哈哈与达能的此番争执,已不只是双方谁动了谁的乳酪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