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于语言“五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语言的质量直接制约着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与处理,影响着新知识的构建进程和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有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有效的基本保证,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课堂高效的重要特征。解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富有如下特点:
  
  一、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学语言必须采用规范化的“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教学语言要吐词清晰,断句准确;同时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这要求我们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表述主要观点、重点、难点等。对学生已知的或非课本重点少说或不说,对重点或学生不懂的要详说、多说,有时可以适当强调,但要注意一个度。语言规范还要求用词用语恰当准确,保证传情达意,符合科学性。杜绝“啊”、“这个这个”、“对不对”等口头禅的出现,在课改理念下的新课堂还要防止“老师喜欢……”“你们想不想……”等一类新口头禅。
  
  二、语言的形象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一位老师教《穷人》这篇课文,老师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情境。他是这样形象地描述的:“托尔斯泰爷爷的第一段描写,把我们带到海边的一间小屋里。我们仿佛看到在那又黑又冷狂风呼啸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正坐在火炉旁边,一边补着破渔网,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的情景。当桑娜听到屋外呼啸的海风时,再也坐不住了。她走出门,来到茫茫的大海边,希望看到丈夫的小船。可是漆黑的大海上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桑娜又想到了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说到这儿,我们的视线也随着桑娜的身影移到了西蒙家门口……”这样描述,在学生面前出现了一幅幅的画面:狂风呼啸的夜晚、女主人不停地补着渔网、桑娜来到漆黑的大海边、桑娜来到西蒙家门……这一段形象化的描述,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
  
  三、语言的情感性
  
  语言的情感性,要求教师用真情换取真心,用激情引发激情,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倾注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教学中必须用语言的情感性,努力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激起他们内心世界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就要通过自己较深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达到与作者同喜同忧,使学生受到感染,与学生一起“披文入情”,一起“入境”,“悟神”。教学语言要感情丰富,力求“讲到庄严处,学生竦容端坐;讲到豪壮处,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学生笑意盈盈”的教学境界。
  
  四、语言的趣味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该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语言,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教学进程及学生的情绪反映,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如在教学生识字时,“甘”字像嘴中含了一块糖,舍不得咽下去,故而“甘”字含有甜的意义;“凶”是凶险的意思,行路中遇到土坑有危险所以用错号作标记。这样的语言既使学生掌握了生字,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语文教师要广泛收集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把它们引入课堂,以塑造形象,融洽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变“苦学”为“乐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五、语言的激励性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激励语言是他们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桥梁,也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纽带。
  例如,当某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有偏差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躁情绪只会使学生更加紧张,甚至思维停滞,如能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点,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有些偏差,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换另一个角度思考,不是很简单吗?”这时,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回答者,其他学生也会积极思考。这种的语言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促进了课堂问题的尽快解决。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我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工具。愿更多的教师能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愿课堂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新形势下,品德与社会课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转变是一“回归生活”。因此,教师应充分地预测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体会编者的设计意图,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生成性、开放性地整合和使用教材,让生活资源真正成为激活教材的“引擎”。    一、关注生活。激活教材的几点做法    1 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拓展教材内容  按新课标编写的教科书,主要功能是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构建的机
在语文教学中,应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领略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字词是小学教学的重点,而字理是识字析词的根本。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必须加强字理教学。    一、创设情境,建立大语文观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记忆力强,喜欢朗诵、听故事、背韵文等。因此,利用生动的插图,再配合文字和故事情节,制造一个具体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儿童透过图画推测故事情节和认识生字,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创作新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呢?    一、激发绘画兴趣,挖掘创作想象空间    1、利用形象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所画的形象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然后才能激思励志。所以,我很重视每节美术课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我用“童心”去想儿童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足以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甚至成为人们的崇拜偶像。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语文课文中人物
[写作背景]  这是一节课题研究课《认识几分之一》,我们课题组围绕“如何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创设情境”,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先出示课本上两个小朋友野营的情境图,再通过动画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分给两个小朋友,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动画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一份是多少。    [发生在课堂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场景图。  师:今天是兰兰的生日,为了庆祝生日,她和哥哥一起到
自古至今,三尺講台一直是教师们才华施展的阵地,是属于教师成长和表演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成了一群被老师支配的木偶。《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也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确立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局面,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牛刀小试的滋味。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快。社会发展了,学校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如何把握学校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强化学校战略管理。所谓“学校战略管理”是指以未来为基点,为寻求或维持学校自身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筹划或谋略;是使学校能够达到其前瞻性目标而采取的决策艺术或科学。具体做法就是要对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位置、课程建设、公共关系、师资、教学质量、生源等做全面的科学的分析
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普遍比较重视数学的逻辑体系和系统性,重视学科解题技能的演练,重视在数学内部纯粹性地学数学,而却忽视学生的数学活动、情感体验。忽视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忽视多维度地学数学、说数学、做数学,忽视数学素养的提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写数学日志能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可给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机会与平台,可成为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    一、数学日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笔者结合“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猜想情境——导入新知    创设猜想情境,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