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不仅是提高民族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临夏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入偏低、师资力量薄弱、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00-01
一、临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转轨期以来,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原因,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其职业教育水平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总数而言,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近两倍。
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11月,是全國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全州国土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总人口200.01万人,辖1市7县,全州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藏等31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2%。劳动者素质低,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62年,农村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40%,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更为低下,普遍缺乏致富的办法和技能,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低于国家标准,高中毛入学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高等教育处于空白,职普生比例仅为2∶8。特别是长期以来,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导致职业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水平偏低,从而严重地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临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偏低,职业教育资金短缺,办学实力不强
职业教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在不断地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少数民族教育并不乐观。由于临夏地处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经济欠发达,一部分职业学校目前还在为学校生存为奋斗,根本谈不上职业教育质量,尤其实训设备不足,当地可供学生实训或就业的岗位严重短缺。
2.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强,社会认同度低
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还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就业不够稳定。职、普比例不尽合理,特别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职业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中职生源逐年萎缩,尽管各市县都制定了有利于本地学校招生的内部保护政策,但部分学校依旧出现招生困难。学校创新意识不强,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质量不高。因此,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比较低,缺乏吸引力,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制约,学生、家长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
3.专业设置雷同且大而全,办学没有特色
特色优势专业还没有形成气候,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大而全”的专业设置现象突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完全适应,缺乏总体规划,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盲目性。职业学校为了保持规模,留住生源,盲目迎合学生家长的意愿,忽略了自身的办学条件及服务能力,专业设置“大而全”,千篇一律,雷同严重,学校普遍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品牌专业、骨干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4.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强,“双师型”教师紧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师资队伍是关键,而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的师资力量远不及发达的东部地区。
三、临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改变就业现状,转变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在民族地区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可有效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1.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发展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政府应意识到职业教育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政府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包括加大对职业教育公用资金投入,加强职业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为职业技术学校提供更完善的教学设备,以增强其实践教学的效果。
2.提高教师的待遇,稳定中职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也是发展民族教育的基本保障。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着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教师质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尤其是特殊化教育的需求,因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业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3.整合资源、优化专业;错位发展,突出特色
针对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重复、开设专业多、规模小、办学特色不突出、实训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区域内合理规划专业设置,适度开放生源管控,对区域内重复设置的专业进行整合。各县应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形成一校一特色,一县一优势,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共享实训基地,切实推进政、校、企多元投资多方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
4.明确办学方向,将构建中高职贯通职业教育体系落在实处
一是推进中高职紧密衔接。落实五年一贯制、单考单招、对口升学、“2+2+1”、“3+4”等中高职、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对接,推进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紧密衔接;二是健全用人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按照教师资格和专业标准,政校统筹,健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准入、培养、聘用、收入分配等机制,给予学校适当用人自主权;三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工作落到实处。
5.市场引导,精准帮扶,提升办学质量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量身订做”脱贫专业。帮助贫困家庭适龄学生就业、创业,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精准扶贫目标;三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向企、事业事业单位考核、聘任一批“双师型”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开展校本和省、市级双师型教师资格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00-01
一、临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转轨期以来,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原因,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其职业教育水平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总数而言,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近两倍。
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11月,是全國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全州国土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总人口200.01万人,辖1市7县,全州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藏等31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2%。劳动者素质低,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62年,农村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40%,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更为低下,普遍缺乏致富的办法和技能,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低于国家标准,高中毛入学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高等教育处于空白,职普生比例仅为2∶8。特别是长期以来,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导致职业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水平偏低,从而严重地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临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偏低,职业教育资金短缺,办学实力不强
职业教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在不断地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少数民族教育并不乐观。由于临夏地处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经济欠发达,一部分职业学校目前还在为学校生存为奋斗,根本谈不上职业教育质量,尤其实训设备不足,当地可供学生实训或就业的岗位严重短缺。
2.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强,社会认同度低
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还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就业不够稳定。职、普比例不尽合理,特别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职业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中职生源逐年萎缩,尽管各市县都制定了有利于本地学校招生的内部保护政策,但部分学校依旧出现招生困难。学校创新意识不强,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质量不高。因此,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比较低,缺乏吸引力,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制约,学生、家长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
3.专业设置雷同且大而全,办学没有特色
特色优势专业还没有形成气候,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大而全”的专业设置现象突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完全适应,缺乏总体规划,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盲目性。职业学校为了保持规模,留住生源,盲目迎合学生家长的意愿,忽略了自身的办学条件及服务能力,专业设置“大而全”,千篇一律,雷同严重,学校普遍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品牌专业、骨干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4.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强,“双师型”教师紧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师资队伍是关键,而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的师资力量远不及发达的东部地区。
三、临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改变就业现状,转变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在民族地区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可有效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1.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发展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政府应意识到职业教育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政府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包括加大对职业教育公用资金投入,加强职业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为职业技术学校提供更完善的教学设备,以增强其实践教学的效果。
2.提高教师的待遇,稳定中职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也是发展民族教育的基本保障。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着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教师质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尤其是特殊化教育的需求,因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业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3.整合资源、优化专业;错位发展,突出特色
针对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重复、开设专业多、规模小、办学特色不突出、实训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区域内合理规划专业设置,适度开放生源管控,对区域内重复设置的专业进行整合。各县应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形成一校一特色,一县一优势,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共享实训基地,切实推进政、校、企多元投资多方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
4.明确办学方向,将构建中高职贯通职业教育体系落在实处
一是推进中高职紧密衔接。落实五年一贯制、单考单招、对口升学、“2+2+1”、“3+4”等中高职、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对接,推进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紧密衔接;二是健全用人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按照教师资格和专业标准,政校统筹,健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准入、培养、聘用、收入分配等机制,给予学校适当用人自主权;三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工作落到实处。
5.市场引导,精准帮扶,提升办学质量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量身订做”脱贫专业。帮助贫困家庭适龄学生就业、创业,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精准扶贫目标;三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向企、事业事业单位考核、聘任一批“双师型”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开展校本和省、市级双师型教师资格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