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但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不是培训出来的,它扎根于教育生活的土壤,以教师的自动力为源泉,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契机。新课程赋予语文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权力,让广大教师有了用武之地。开发课堂资源,提升教师课堂设计和管理能力;开发校本资源,发展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开掘社会资源,增强教师实施生活教育的能力,促进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推动教育系统工程的构建。
【关键词】 新课程 课程资源 教学能力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新课程的革命意义是给了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权利,权利和能力往往相辅相成,教师们在语文教育天地坐大显身手、各显神通,语文课堂出现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形形色色的校本课程新鲜出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课程不断创生。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水涨船高,涌现出一批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富有教学智慧和创造力的学科中尖力量。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增长点。但是语文课程资源包罗万象,如何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语文、用语文的活动?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的哪些能力得到有机的锻炼和培养?这些问题是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的,笔者从以下三方面阐述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1.开发课堂资源,提升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是师生精耕细作的园地,这片同地中蕴藏了无穷的财富。这些财富有的呈静态分布,沉淀于组成课堂的各个元素中;有的则在各种元素的不断碰撞中活动生成,积聚升华。对于静态资源,我们要了解和设计;对于动态资源,我们要创造各种激活生成的机会。使课堂成为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富矿。
1.1 课堂静态资源的设计。与传统的语文课堂相比,新课程的课堂静态资源更加丰富。因为传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吸收有限的文本资源,而新课程提倡开放式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从“学会”到“会学”,教学资源的设计也需发生重大变化,以“学会”为目的的教材资源是学习的终极点;而以“会学”为目的的教材资源是学习的起点,教学者需要拓展资源,使课堂内外勾联,互相补充,构建“以外养内”的聚焦式学习方式或“以内促外”的辐射式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拓展课堂资源?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拓展”是由此及彼的过程,“此”是什么?是文本,是文本教学主题。教师必须在研读文本,确定合宜的教学主题后,设计拓展的途径。拓展的路径在哪里?对于一个学富五车的教师而言,途径就在大脑中,回忆联想,相关的内容纷至沓米;但普通教师不可能有如此大的阅读量,何况如今网络发达,网上搜索信息便捷,关键是教师要有于信息海洋中选择优质资源的智慧眼光。如何遴选优质教学资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条标准:其一是服务教学主题,其二是有效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效果。确定拓展内容后,如何安排合适的教学环节进行拓展?用多少时间进行这些看似“节外生枝”的拓展教学?此问题考验教师对教学流程的把握能力。一堂课尤如一篇师生共同谱写的文章,其中的拓展环节就是轻轻宕开的笔墨,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妙笔能使文章显得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生拉硬扯的拓展,尤如手长六指,是崎形的怪胎.必须切除。开发和利用预设的文本资源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有赖教师的学识和课堂智慧去创造。
1.2 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课堂中预设的文本资源是一种显性的资源,有“画工”的教育者都能开拓和利用;但有一种隐性的课堂资源,则期待有“化工”的艺术家巧妙点化和创造。隐性的课程资源潜藏于师生的智慧中,流动于各种课堂元素的相互对接中。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孕育隐性资源的土壤,课堂管理者需努力创造开放自由的课堂生态环境,让每一个生命在润泽的教室中进发出创造活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课堂管理严肃严密,课堂环节步步为营,形成所谓的“完美”的怪圈,学生少有自由呼吸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是创造知识的活人;课堂是约束生命的空间,不是激扬生命的舞台。管理者惟有形成生本意识,倡导开放的人性化的课堂管理,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动态的课堂资源。生态化的课堂管理结构是“曲线形”结构,有张力,有思考的空间,可以随着师生的互动灵活改变教学流程的行进方向。生态化的课堂管理重视营造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场,师生对话实现教学相长,生生对话促进优势互补。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如此鲜活的情景:学生的一个问题或一句话触发教师的即兴智慧,于是为师者适意谱写一段精彩的对白;学生的一番有争议有缺憾的言论,促使其他同学积极争辩,课堂资源因此得以丰富和完善。
2.创生校本资源,增强学科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新课程明确规定三种课程资源形式: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国家课程资源多为宏观指导,缺少具体的研发,目前能看到的实物仅限于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科书。地方课程资源是原生态的,地方教育部门除了编写乡土教材外,基本权利下放到学校教师手中。所以,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管理的重头戏,一线教师的权利增大,任务加重。但这种“赶鸭子上架”的做法迫使教师学习课程理论知识,尽快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反思能力,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化。
课程标准实施已有若干年,校本课程呈现万千气象,尤其是名校,将它作为学校品牌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有多少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目前似乎找不到切实的文字资料。笔者所在的学校主要开发了三种校本课程资源;国学校本课程,综合性活动课程和口语交际课程。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以外语为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将来从事对外交流工作,而扎实的国学功底是对外交流的资本。现有教科书中涉及的国学经典比较单薄,大多零敲碎打,于是自编国学系列教材成为我们的校本课程研究行动之一。初一初二学习古典诗词,初三学习明清小说和古典散文名篇。校本教材与教科书一起进入课堂,有一定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师在编写教材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古文典籍,才能整理提炼出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料,其工程是浩大的,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传统文化底蕴得以增厚,教师的学科情感得以加深。口语交际课程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口语交际课程的开设意味着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走向自觉,因为以心试为目的,将学校的生存和现实利益放在首位的学校是不可能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我们的口语交际课程内容主要有三部分:朗诵、演讲和辩论。课程资源的创生也土要有三条途径:相关的知识和影像资料,活动过程设计和实践知识积淀,评价和反馈资源。这些课程既有全程的活动设计,又贯穿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毕竟口语交际能力与人的个性天赋有关,与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朗诵、 演讲和辩论的能力,但这并不影响学生锻炼口语交际的机会,凡是学生发展需要的能力,学校教师有培养的责任,责任推动教师再学习,与学生共成长。综合活动课程重在考察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现行的语文教科书每一单元均有“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因课程之间的交错杂揉而难理头绪。从目前部分学校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来看,各有创意和特色。有的将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节日)作为综合性活动的课程资源,有的将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课程资源,有的以家庭、邻里、社区、不同的社会群体作为课程资源,有的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课程资源。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一年级每学期都有一至二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感受自然系列,以关注地方文化、风土人情为主的民问采风,以改善生存环境为主的研究性活动。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一段精彩的视听录像,一篇研究性小论文就是活动的成果。活动中教师是策划者,策划的内容主要是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活动成果的展示。这是新课程为教师开辟的发展空间,它促使教师走出校园这座象牙塔.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为学生创造鲜活有趣的活动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资源中还有很重要的人力资源期待我们去发掘。学生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他们每天都在创造生活,创造奇迹。学校教师若能留住学生精心谱写的成长篇章,用文字,用影像资料,或用实物保存记录,这将是学校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家长的教育资源也同样不可忽视,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育儿经验。学校若能开发家长资源,通过文字、专题访谈、报告等形式积累家庭教育资源,对促进家校的通力合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和管理者有一定的教育理想、视野和智慧。不然,最宝贵的资源也会白自流失,校园的文化积淀自然苍白贫瘠。
3.开掘社会资源,提高教师实施生活教育的能力。校园足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问,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课本是间接经验,若没有直接经验的补充对接,很难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智慧的源泉。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学校科目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是生活教育的忠实践行者,他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若离开社会生活,培养的人才便是不识时务的书生。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切断了学生向生活学习的机会,从本本走向本本,从狭窄的教室走向狭窄的教室,知识成为机械的教条和外学的利器,学生难以享受学习的乐趣,难以体会知识的力量。新课程倡导生活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各地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和利用社会生活资源不足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突破单纯的校园生活,放远眼光,积极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明晓哪些资源可以为我所用,并与各资源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合力开发。假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佳时期,社会的各种文化设施如何为孩予创造学习条件?曾经在本省的一家报纸上看到这么一则报告:浙江茶叶博物馆准备在暑假吸收部分学生讲解员,有意者可以前去报名。当时很为“茶博”馆员的公共教育意识感动。若其他单位也有这样的用心:新闻媒体为孩子门多提供寓教于乐的假期档节目,网络管理者能主动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优质网站,大学能开设适合各级学生的实验课程……所有的社会资源汇成一个资源库,供学生选择和使用,那么我们的社会教育力量会越来越强大。这些有意义的工作由准来做?社会和学生之间由谁牵线搭桥?学校教师和相关的社会教育机构成员是最佳人选。当然,这对教师来说同样是一个难题.因为教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接触的主要对象孩子,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缺少认识。教师生活的单纯明净逐渐让他们游离社会,缺少相应的社会知识和历练机会,这对培养学生和推动教师自身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开发社会资源,让教师获得融入社会的机会,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项造福广大教师和学子的社会系统工程。
开发课程资源是颇有弹性的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选择不作为,简单地教若简单的语文;教师也可以大有作为,为语文找回本真和精彩。但无论如何,每一个从业者都希望提升专业能力,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无疑是全面提升教学能力的最佳契机。让我们抓住机会,谱写语文教学的华章,迎接教育生命的春天。
【关键词】 新课程 课程资源 教学能力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新课程的革命意义是给了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权利,权利和能力往往相辅相成,教师们在语文教育天地坐大显身手、各显神通,语文课堂出现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形形色色的校本课程新鲜出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课程不断创生。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水涨船高,涌现出一批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富有教学智慧和创造力的学科中尖力量。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增长点。但是语文课程资源包罗万象,如何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语文、用语文的活动?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的哪些能力得到有机的锻炼和培养?这些问题是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的,笔者从以下三方面阐述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1.开发课堂资源,提升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是师生精耕细作的园地,这片同地中蕴藏了无穷的财富。这些财富有的呈静态分布,沉淀于组成课堂的各个元素中;有的则在各种元素的不断碰撞中活动生成,积聚升华。对于静态资源,我们要了解和设计;对于动态资源,我们要创造各种激活生成的机会。使课堂成为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富矿。
1.1 课堂静态资源的设计。与传统的语文课堂相比,新课程的课堂静态资源更加丰富。因为传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吸收有限的文本资源,而新课程提倡开放式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从“学会”到“会学”,教学资源的设计也需发生重大变化,以“学会”为目的的教材资源是学习的终极点;而以“会学”为目的的教材资源是学习的起点,教学者需要拓展资源,使课堂内外勾联,互相补充,构建“以外养内”的聚焦式学习方式或“以内促外”的辐射式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拓展课堂资源?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拓展”是由此及彼的过程,“此”是什么?是文本,是文本教学主题。教师必须在研读文本,确定合宜的教学主题后,设计拓展的途径。拓展的路径在哪里?对于一个学富五车的教师而言,途径就在大脑中,回忆联想,相关的内容纷至沓米;但普通教师不可能有如此大的阅读量,何况如今网络发达,网上搜索信息便捷,关键是教师要有于信息海洋中选择优质资源的智慧眼光。如何遴选优质教学资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条标准:其一是服务教学主题,其二是有效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效果。确定拓展内容后,如何安排合适的教学环节进行拓展?用多少时间进行这些看似“节外生枝”的拓展教学?此问题考验教师对教学流程的把握能力。一堂课尤如一篇师生共同谱写的文章,其中的拓展环节就是轻轻宕开的笔墨,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妙笔能使文章显得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生拉硬扯的拓展,尤如手长六指,是崎形的怪胎.必须切除。开发和利用预设的文本资源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有赖教师的学识和课堂智慧去创造。
1.2 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课堂中预设的文本资源是一种显性的资源,有“画工”的教育者都能开拓和利用;但有一种隐性的课堂资源,则期待有“化工”的艺术家巧妙点化和创造。隐性的课程资源潜藏于师生的智慧中,流动于各种课堂元素的相互对接中。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孕育隐性资源的土壤,课堂管理者需努力创造开放自由的课堂生态环境,让每一个生命在润泽的教室中进发出创造活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课堂管理严肃严密,课堂环节步步为营,形成所谓的“完美”的怪圈,学生少有自由呼吸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是创造知识的活人;课堂是约束生命的空间,不是激扬生命的舞台。管理者惟有形成生本意识,倡导开放的人性化的课堂管理,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动态的课堂资源。生态化的课堂管理结构是“曲线形”结构,有张力,有思考的空间,可以随着师生的互动灵活改变教学流程的行进方向。生态化的课堂管理重视营造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场,师生对话实现教学相长,生生对话促进优势互补。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如此鲜活的情景:学生的一个问题或一句话触发教师的即兴智慧,于是为师者适意谱写一段精彩的对白;学生的一番有争议有缺憾的言论,促使其他同学积极争辩,课堂资源因此得以丰富和完善。
2.创生校本资源,增强学科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新课程明确规定三种课程资源形式: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国家课程资源多为宏观指导,缺少具体的研发,目前能看到的实物仅限于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科书。地方课程资源是原生态的,地方教育部门除了编写乡土教材外,基本权利下放到学校教师手中。所以,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管理的重头戏,一线教师的权利增大,任务加重。但这种“赶鸭子上架”的做法迫使教师学习课程理论知识,尽快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反思能力,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化。
课程标准实施已有若干年,校本课程呈现万千气象,尤其是名校,将它作为学校品牌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有多少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目前似乎找不到切实的文字资料。笔者所在的学校主要开发了三种校本课程资源;国学校本课程,综合性活动课程和口语交际课程。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以外语为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将来从事对外交流工作,而扎实的国学功底是对外交流的资本。现有教科书中涉及的国学经典比较单薄,大多零敲碎打,于是自编国学系列教材成为我们的校本课程研究行动之一。初一初二学习古典诗词,初三学习明清小说和古典散文名篇。校本教材与教科书一起进入课堂,有一定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师在编写教材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古文典籍,才能整理提炼出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料,其工程是浩大的,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传统文化底蕴得以增厚,教师的学科情感得以加深。口语交际课程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口语交际课程的开设意味着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走向自觉,因为以心试为目的,将学校的生存和现实利益放在首位的学校是不可能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我们的口语交际课程内容主要有三部分:朗诵、演讲和辩论。课程资源的创生也土要有三条途径:相关的知识和影像资料,活动过程设计和实践知识积淀,评价和反馈资源。这些课程既有全程的活动设计,又贯穿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毕竟口语交际能力与人的个性天赋有关,与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朗诵、 演讲和辩论的能力,但这并不影响学生锻炼口语交际的机会,凡是学生发展需要的能力,学校教师有培养的责任,责任推动教师再学习,与学生共成长。综合活动课程重在考察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现行的语文教科书每一单元均有“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因课程之间的交错杂揉而难理头绪。从目前部分学校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来看,各有创意和特色。有的将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节日)作为综合性活动的课程资源,有的将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课程资源,有的以家庭、邻里、社区、不同的社会群体作为课程资源,有的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课程资源。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一年级每学期都有一至二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感受自然系列,以关注地方文化、风土人情为主的民问采风,以改善生存环境为主的研究性活动。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一段精彩的视听录像,一篇研究性小论文就是活动的成果。活动中教师是策划者,策划的内容主要是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活动成果的展示。这是新课程为教师开辟的发展空间,它促使教师走出校园这座象牙塔.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为学生创造鲜活有趣的活动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资源中还有很重要的人力资源期待我们去发掘。学生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他们每天都在创造生活,创造奇迹。学校教师若能留住学生精心谱写的成长篇章,用文字,用影像资料,或用实物保存记录,这将是学校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家长的教育资源也同样不可忽视,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育儿经验。学校若能开发家长资源,通过文字、专题访谈、报告等形式积累家庭教育资源,对促进家校的通力合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和管理者有一定的教育理想、视野和智慧。不然,最宝贵的资源也会白自流失,校园的文化积淀自然苍白贫瘠。
3.开掘社会资源,提高教师实施生活教育的能力。校园足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问,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课本是间接经验,若没有直接经验的补充对接,很难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智慧的源泉。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学校科目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是生活教育的忠实践行者,他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若离开社会生活,培养的人才便是不识时务的书生。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切断了学生向生活学习的机会,从本本走向本本,从狭窄的教室走向狭窄的教室,知识成为机械的教条和外学的利器,学生难以享受学习的乐趣,难以体会知识的力量。新课程倡导生活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各地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和利用社会生活资源不足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突破单纯的校园生活,放远眼光,积极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明晓哪些资源可以为我所用,并与各资源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合力开发。假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佳时期,社会的各种文化设施如何为孩予创造学习条件?曾经在本省的一家报纸上看到这么一则报告:浙江茶叶博物馆准备在暑假吸收部分学生讲解员,有意者可以前去报名。当时很为“茶博”馆员的公共教育意识感动。若其他单位也有这样的用心:新闻媒体为孩子门多提供寓教于乐的假期档节目,网络管理者能主动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优质网站,大学能开设适合各级学生的实验课程……所有的社会资源汇成一个资源库,供学生选择和使用,那么我们的社会教育力量会越来越强大。这些有意义的工作由准来做?社会和学生之间由谁牵线搭桥?学校教师和相关的社会教育机构成员是最佳人选。当然,这对教师来说同样是一个难题.因为教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接触的主要对象孩子,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缺少认识。教师生活的单纯明净逐渐让他们游离社会,缺少相应的社会知识和历练机会,这对培养学生和推动教师自身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开发社会资源,让教师获得融入社会的机会,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项造福广大教师和学子的社会系统工程。
开发课程资源是颇有弹性的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选择不作为,简单地教若简单的语文;教师也可以大有作为,为语文找回本真和精彩。但无论如何,每一个从业者都希望提升专业能力,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无疑是全面提升教学能力的最佳契机。让我们抓住机会,谱写语文教学的华章,迎接教育生命的春天。